APP下载

中考作文要有四气

2009-05-25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09年5期
关键词:昭君正气大气

陈 巍

参加历届中考作文阅卷,印象是:满分作文寥寥无几,真正的优秀作文少之又少。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是缺少“四气”,或“四气”不足。中考作文要想得高分,必须要有“四气”,即正气、大气、文气、雅气。

首先说正气。作文要充满正气,作者要满怀正义。人类文明正是在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不断丰富起来的。苍颉造字,鬼神泣;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文天祥有《正气歌》……无数正义之士用生命作笔留下了一篇篇感天地泣鬼神的文学力作。初中毕业生应是意气风发的有为少年,当有拿云之志,以正义之心,行正义之事,作正气之文,字里行间要充满正义之气。请看湖北省中考佳作《=金钱·权欲·腐败》片断:“那些贪污腐败的人,等待着他们的只有那冰冷的铁窗生涯和呼啸出膛的正义的子弹。任何贪污、腐化、堕落的人,无论如何也无法逃脱正义的惩罚。”作者以正义之心,抨击腐败之人,充满了正气。

我曾写过一篇下水作文《学会捕风捉影》兹录如下: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人们习惯将捕风捉影比喻说话或做事时用似是而非的迹象做根据,我要说的是风和影的本质内涵:如果若干年后,你能留下一风半影证明你曾经生活过,曾经真正地生活过,那么你一定先学会了捕风捉影。

风。它是那么自然,任意随形,该止则止,该起则起。风的力量是如此伟大,它催动四季的轮回,吹净了不尽的滚滚红尘,刮走了一切该刮走的,吹尽狂沙始到金,吹老了时间,只留下风声永恒——请听仓颉造字后鬼神的阵阵呜咽,丝绸之路上传来的声声驼铃——正是这无数的风声聚合成人类的文明。“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当你解读了自然的风。解读了人类历史的风声,是否会想到要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一丝风?当你认真读懂中国的任何一部名著。领略人世的悲凉,历数中华民族的沧桑,你就能听到五千年来风声依旧,就能看到中国先人历经五千年的风雨锻铸出来的那柄正义之剑高悬——靠着一身正气,凭着一身肝胆,中国人永远是中国人。

影。人们常说立竿见影,身正不怕影子斜,影的本义是事物在时光中留下的东西。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悸动都在风中留下影儿,或大或小,或明或暗。当你的目光穿越历史的喧嚣,在飒飒的凄风中流连人类文明梦幻般的影儿时,你不想为群星灿烂的人类历史长河增添一丝光亮,留下一丁点可贵的影儿吗?请学会捕风捉影吧,只有你学会了捕风捉影,才表明你学会了生存,懂得了生命的真正内涵。只有你学会了捕风提影,体才能傲视一切痛苦和不幸,珍爱生活,珍爱生命,享受常人永远无法享受到的幸福。只有你学会了捕风捉影,你才能笑对死亡,谱写出生命的华章。愿你多留下彰显生命正义的风声,见证生命正义的倩影。

本文反弹琵琶,用一颗充满正义的大心挖掘出成语“捕风捉影”的深层内涵,可谓“心照朗朗乾坤”,气冲霄汉!

其次说大气。充满正气的文章都彰显出一种大气。大气的文章有如下一些特点:体现大人生、反映大社会、揭示大自然、彰显大生命、张扬大自我、流露大智慧、呈现大境界等等。写大气文章一般是微观世界宏观思考,对某一话题作多维的发散与构想,纵向的与横向的,现实的与历史的,过去的与未来的,正向的与反向的,相关的与相似的等。请看江苏徐州市中考佳作片断:“我们为人处事应该像水一样,做到平静而有耐力地去生活;应该像小溪一样,心中装着大海,毫不倦怠地奔流;也应该像穿石之水,把伟大的事业付诸每日努力之中,不追求外表的华丽,默默地追求自己的信念。”作者指出怎样才能拥有似水人生,把水与人生自然融合,可见作者独到的思考视角和立意的高度,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磅礴大气。

湖北中考佳作《当京剧碰到了摇滚》片断:“当京剧与摇滚结合,才是精彩的。我要向整个世界发出自己的呐喊:中国文化真精彩!当京剧遇到摇滚,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让我们看到了文化的未来,也看到了中国的未来。”考生站在世界文化的高度,发表了“中外文化相互交融才是精彩的”观点,并向世界呐喊,充满了大气。

重庆中考满分作文《一帘思绪》片断:“生命需要一种情怀,一种面对浮躁时平静的从容心境;生命需要一种胸襟,一种虚怀若谷,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非凡气度;生命需要一种哲学,一种洞明世事练达人情的睿智。当你骄傲地拥有忍受磨难的意志时,请向世界宣告:我的生命,没有失败的生命,只有生命的失败!”讴歌生命的伟大,胸怀开阔,气度非凡。尤其是末句,令人掩卷长叹,感慨万千。实乃大气之作。

再次说文气。真正的文章一定是文气充沛的。正如苏轼《文学》中所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了“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在这里,曹丕所说的“气”是指作家的个性气质。“文以气为主”,强调文学创作的决定因素是作家独具的“气”,也就是说作家独特的气质决定了作家独特的创作个性,进而导致其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气之清浊有体”中的“清”与“浊”,是作家气质明显相对的两大类型。“清”是清峻、阳刚之气,表现在文学创作中,是豪迈劲健的风格;“浊”是舒缓、阴柔之气,表现在文学创作中,是委婉凝重的风格。“体”是个体,曹丕认为“气”是与生俱来的禀赋,具有极强的个体性、独特性,一个作家有一个作家的“气”,或“清”或“浊”,不会互相雷同,更不能互相交换,模仿求似。真正的文学作品都是文气实足的。中考满分作文也应该是文味浓郁的。请看江苏省运河中学戴双的佳作《生活如诗》片断:“生活是首诗,生命是韵脚……无数英雄慨叹:生命为何不能飞起来?可他们又何曾想过,只要真心对待生命,即使是折翅的大雁也会永远翱翔在生活的天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真隐士的无我之境;‘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是忠志之士的生命壮歌……生活如诗,要用心解读,用生命谱写;生活如诗,要的是创造,而不是一味的等待。”作者从“生活”的话题,悟出了生活如诗的真谛,字里行间透出一颗诗心的生命律动,是吸纳许多正大的文气使然。

再看江苏周抗佳作《品尝书香》片断:“我飘飞的身心融入了那千年的唐风宋雨,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静坐于烟波潮畔,看水天相接处渔舟唱晚;在夕阳斜晖里,品情爱绵绵;在古道长亭边,听古筝轻叹……我的心开始与鲁滨逊一起漂流,在孤魂野岛上经历凄风苦雨;我开始寻找一位吉卜赛姑娘优美的身影,体味她对卡西莫多的震撼;我领略了苔丝的温柔,柯察金的坚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情韵……我从《红楼梦》里,沿着洒下的泪痕,摸索到了寄人篱下,悲悲切切的爱情之路;我在‘落花流水春去也中感受到了李煜人生浮沉的无奈;我在‘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中品读到了苏轼壮志难酬的压抑;我在‘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中聆听到了李清照国破家亡的心语……”

最后说雅气。一篇文章有了正气、大气、文气,自然就有了雅气。雅,即正,雅气,即刚直、方正之气;雅,即大,雅气,即广博、浩大之气;雅,即文,雅气,即文雅、儒雅之气。请欣赏江苏南通中考满分作文《倾听昭君》片断:“昭君啊,出塞的那条路上,草尖可曾闪烁你坚毅的泪水?那马蹄下滚滚烟尘可曾托满你无尽的心酸?没有再多的言语,昭君,你像一把宝刀,将异族的野狼拒之门外,我想象不到你有多勇敢。为了汉室,你走出少女的香闺。融入茫茫大漠;你走出少女的憧憬,走进贫穷的生活;你脱去少女的幼稚,活成一堵坚实的墙;你洗去少女的纯真,化成一根顽强的草。你的美,是上天鬼斧神工的艺术,你用艺术遮挡冷冷的刀锋;你用艺术将两个民族联系在一起,而你自己,何去何从?那茫茫的大漠中,是你茕茕孑立的身影吗,昭君?驼铃声渐渐远去,你的身影在朦胧中逐渐消失,你背负的是一种责任,一种美丽,那伤感的《出塞曲》是你在弹奏吗,昭君?我听到了。哦,美丽的昭君,顽强的昭君,传奇的昭君,你听到风沙中的赞歌了吗?……一曲《出塞曲》,我听到7,那是千年前你的呼唤,是思乡,是慨叹,是惆怅,是勇敢与坚强!”考生在谙熟昭君出塞历史的基础上,壮写了王昭君坚强勇敢的形象。本文除有磅礴大气之外,语言优美,文气沛然,给人以荡气回肠的畅快感受,令人拍案叫绝。

总之,文有“四气”,必然耀人眼目,成为吸住阅卷人眼球的亮点。要想在中考作文中一举夺魁,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到青春岁月的激流中。用心生活,用心读书,用心写作,日积月累,文章一定会充满正气、大气、文气、雅气。

猜你喜欢

昭君正气大气
揉以成器,大气悠远
长歌正气重来读,我比前贤路已宽
正气文天祥
正气文天祥
正气文天祥
大气光学现象
民族团结视角下的昭君文化
微趣图
脑筋急转弯
透过历史文化还原昭君的多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