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传统文化看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

2009-05-21徐建平罗丽英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诚信校园文化

徐建平 罗丽英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自古以来就是人类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孔子说“和为贵”,墨子说“兼相爱”。高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场所,承担着民族文化与人类文明的积淀与传承的任务,它在民族、国家、社会的总体结构中是一个文化、精神的象征,是坚守文化、精神的堡垒。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是以校园为载体,坚持以人为本,以诚信友爱为基础,以内和外顺、团结进取、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实现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教育理念。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体现了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校园,是师生精神追求的需要,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一、构建高校和谐校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天地之间,莫贵于民”。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以人为本、民为邦本”的思想。实践证明,以人为本是和谐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的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作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核,贯穿在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学校办学以人才为本,教师是主体;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主体。建设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大学应有大爱,大学教师应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为学生的学业成才、健康成长、精神成人和事业成功无私奉献。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就要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环境,让各类人才获得均等的展现与发展机会,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高校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集中的地方,他们观念新颖、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同时他们又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民主意识。因此,在高校落实以人为本,就要采取有效措施,为师生员工才能和潜力的发挥营造一种公平、公正、合理、有效的宽松环境和良好氛围。切实为师生员工办实事、办好事。我们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关心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生活和身体成长的情况,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建设和谐班级。但是“以人为本”绝不是“随人所想、随人所欲”,我们也绝不能用“以人为本”作为不服从管理,不遵守规章制度的借口,而是要从“人本”的角度出发,将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和人性化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要加强制度建设,减少随意性行为,这是构建和谐校园不可缺失的一环,也是“人本”管理的前提和保证。

二、诚信友爱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道德保障

诚信友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大力倡导的道德新风尚。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诚信友爱既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又有着鲜明的现实内涵。孔子说,“仁者爱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崇尚诚信友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内在动力。诚信友爱又是历史的、具体的,在新时期,它又有着新的时代内涵。在高等院校构建和谐文明校园的系统工程中讲诚信,是要求广大师生员工具备最基本的科学的人生信条和准则,讲友爱,则必然是广大师生员工的平等友爱、融洽相处。诚信友爱,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新型人际关系,倡导诚信友爱新风尚,就要全面推进高校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借助法律、制度和道德手段,打造“诚信校园”。在现代高校诚信体系中,领导诚信是关键,教师诚信是核心,学生诚信是基础。建立校园诚信,高校各级领导班子和个人必须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法律的执行、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起好规范和示范作用。广大教职工要通过自身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严谨笃学、爱生乐教、敬业奉献,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中去思考、理解、感悟,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稳定、法治、公平、有序的校园,一个文明、向上、创造、竞争的校园,一个自由、协调、体恤、包容的校园,一个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校园。

三、弘扬人和理念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

在中国的优秀文化中,“和”是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和”就是和顺、和美、平和、和谐。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团结和谐。体现到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就是要弘扬团结合作的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合作是一种美德,它体现互尊、互爱、互助、互谅的精神;团结合作是一种胸怀,它表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谦和、善待他人的情操和气度;团结合作是一种方法,它要求友好共事,平等相处。沟通协调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也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团结就是要有凝聚力,要有亲和力。而对于高校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善于团结,善于合作则成为干部的基本功。团结的前提是形成共识,共识的前提是沟通,沟通的前提是以诚相待,换位思考。加强团结,要靠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必须发扬民主,集体决策。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努力探索新的人才组织模式,大力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在学科交叉、技术集成、知识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个人作用越来越小,成就事业的关键在于群体的合力。未来社会与人相处的能力会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超过工作本身。学会合作是做人做事的基础,必须教育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宽容,学会协调,学会沟通。

四、营造生态文明校园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

中国古代哲学讲究“天人合一”,现代文明强调“生态平衡”。生态怡然,环境优美,是莘莘学子读书成才的理想场所。构建和谐校园就要强调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生态化,融校园、公园、乐园、家园于一体;既注意借助地形地貌保护生态环境,又精心规划设计,使功能配套合理;既体现高校的恢弘气势,又赋予人文底蕴,使其成为一座环境优美、生态良好、设计合理、功能齐全、和谐流畅的现代化人本校园。在生态化校园建设方面,要树立“生态平衡”观念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意识,以神圣的体悟敬畏自然,以诗性的智慧热爱自然,以“栖居意识”顺应自然,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化的校园以物质文化形态影响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培养学生的现代环境伦理道德,使学生们热爱、尊重自然,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意识,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和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激情。广大教师应成为建设生态化校园的宣传者,实践者和率先垂范者。努力营造出浓郁温馨和谐的校园生态氛围,使“绿色”思想逐步深入人心。因此,我们要教育广大师生爱护我们的校园,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现代生态人格和生态精神,创造人工和自然相和谐的绿色校园。

总之,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是加强高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需要。它不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它需要我们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现代教育的特点,不断完善构建和谐校园的长效机制,围绕育人这个学校的“根本”,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猜你喜欢

诚信校园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