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和改善高中历史基础知识学习初探

2009-05-19苗家瑞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现代史近代史基础知识

苗家瑞

基础知识是能力的“源”与“本”,不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准确把握,就谈不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就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永远是历史教学的基础。为此,教师要依据教材要求,向学生系统传授基础知识,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历史事实、基本历史规律以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此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具体做法如下:

一、分单元对历史知识进行横向整理

重在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以及各横向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中国古代史分为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中国近代史分为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期、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现代史分为过渡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文革”十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世界近代史分为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工业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时期;世界现代史分为一战后的东西方世界、30年代的政治经济危机及二战、二战后的世界、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

二、分类别对历史知识进行纵向梳理

注意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及发展规律。首先从大的类别着手对教材知识进行专题划分。中国古代史分为政治史专题、经济史专题、民族关系史专题、对外关系史专题、文化史专题;中国近代现代史分为屈辱史、探索史、抗争史、近现代化的历程;世界近代现代史分为资本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民族解放斗争史、国际关系史。其次按照相同的内容具体地没置小专题进行知识点的复习。如在复习中国近现代史时,把有关“土地政策”的内容构成_一个小专题:

1清政府——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土地高度集中,农民丧失土地。

2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根本无法实施。

3国民党——“平均地权”——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和土地政策。

4中国共产党:

(1)1931年土地革命——土地革命路线——贫雇农积极参军参战。

(2)抗日战争时期——“双减双交”政策——有利于联合地主一致抗日。

(3)1947年土地改革——《中国土地法大纲卜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

(4)1950年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H切底废除封建剥削。

通过这样的整理,不仅使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上关于土地政策的内容一目了然,也可以从各时期、各阶级不同的土地政策所带来的不同结果和影响,概括出晚清灭亡、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资产阶级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共产党能够最终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根本原因。

三、从主体内容着手。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主体内容或主干知识是指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最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的基本线索,它集中反映了在各种矛盾运动中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进程,能起纵览全局和纲举目张的作用。因此,在构建较为完整合理的历史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注重对本学科主干知识的把握。如(1)中国古代史部分:要把“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发展”作为主体内容。(2)中国近代史前期(1840-1919年)80年,可将“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历程”作为主体内容。(3)中国近代史后期(1919-1949年)30年,可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推翻专制统治、创建新中国的斗争”作为主体内容。(4)中国现代史(共和国史)应以“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作为主体内容。(5)世界近代史(16世纪20世纪初),可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作为主体内容。(6)世界现代史(始于十月革命),可将“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演变”作为主体内容。掌握了历史知识的基本结构,就意味着掌握了历史知识的基本内涵和认识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就能够使学生较为系统性地掌握历史教材内容,并随着对知识理解的深化,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譬如,世界近代史结构的三个阶段,工场手工业—蒸汽时代一电气时代,实际上就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线索,从中就可以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生产关系的变革、上层建筑的调整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关系。通过结构复习法能使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趋势。

构筑历史知识结构的方法还有很多。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只能是加以引导而不能包办,“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总之,历史知识和综合能力存在依存和递进的关系,抓好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发展能力。

猜你喜欢

现代史近代史基础知识
清律的基础知识
随机矩阵特征值新盖尔型包含集(英)
掌握基础知识
品读《中国近代史》背后的“近代史”
近代史上的几个问题(三)
近代史上的几个问题(二)
近代史上的几个问题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略谈世界现代史的开端问题
《中国现代史地图集》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