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书法创作灵感杂谈

2009-05-13广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9年2期
关键词:创造者习惯性原型

曾 广

何谓灵感?在创造性的活动中,有时会碰到这样一种现象:某些新形象、新概念、新思想的产生常常带有突然性,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灵感”。阿基米德有一次洗澡,忽然起来就在街上狂呼:“我发现了!我发现了”!他发现了比重原理。高斯求证一条原理,数年都没有解决。有一天,像闪电一样,谜一下子就解开了。他说:“我自己也说不清楚是什么导线把我原先的知识和使我成功的东西连接起来了。”达尔文谈到一个进化论问题的解决时说:“我能记得路上的那个地方,当时我坐在马车里,突然想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高兴极了”。艺术家齐白石学书法,起初收获不大,看了三公山法书后,大受启发,又结合秦汉篆,终成齐派书法风格。

灵感是在艺术、科学等活动中因高度思想集中、情绪高涨而突然表现出来的创造能力。把灵感神秘化,或者否认灵感的存在都不符合客观实际,应该科学地、求实地去探讨,逐步阐明其规律。

灵感是客观存在的,但对灵感的解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人不惜用神赐天才、无意识等来解释灵感。也有些学者把灵感与探讨梦境、幻觉、错觉、精神错乱等联系在一起,甚至还有人想用如致幻剂等药物来人为地激发“创造性想象”,寻求灵感的到来。

如何解释灵感?从心理学角度讲,灵感是人在创造性活动中出现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同其它心理现象一样,灵感也是人对各种现实的反映,是人脑的机能,特点如下:

(一)以创作者热烈而顽强地致力于创造性解决问题为前提。灵感是长期创造性活动的必然结果,犹如瓜熟蒂落。俄罗斯画家列宾说得好,灵感是对艰苦劳动的奖赏。也就是说,灵感绝不是心血来潮、灵机一动的产物。灵感的敌人是懒惰和颓废,不进行艰苦的探索,而把创造性的活动的成功寄托在灵感的到来,无异于守株待兔、缘木求鱼。

(二)实发式、飞跃式。灵感的出现是人的创造能力的飞跃。对问题的长期探索,使创造者的能力和智力活动达到白热化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创造者或因外界的某一刺激而受到原型启发,或因某种联想,忽然间各种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了,把智力活动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这时,记忆储存的材料重新组合,联想高度活跃,思路接通了,问题便迎刃而解了。灵感降临时的水平超出了创造者平时的智力水平,是智力发展飞跃的标志。

(三)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产生。创造者精神状态良好时,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灵感对创造性是难能可贵的,创造者必须抓住它,并且灵感常常促使创造性活动飞跃发展。正如苏轼所说,“作诗火急迫亡逋,情景一失永难摹”。

(四)在灵感出现之前注意力曾经高度集中到要解决的问题上。由于注意力高度集中于创作对象上,其余的东西几乎都忘了,甚至达到忘我的程度,如普希金所说:“我忘了世界。”

(五)灵感的到来伴随着情绪的高涨。由于灵感的出现,是创作者长期艰苦探索问题,顷刻之间得到解决,便使创作者情不自禁、欢心快慰,常常伴随着不可抑制的激情。俄国作家克鲁泡特金说:“长时期耐心的研究之后突然诞生的概括,使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这时的快乐是人生很少快事所能比拟的。”这情感虽然是很热烈的,但同时又是很镇静的。在创造性活动中,解决问题是在认识过程中发生的,是以意识的最大清晰性为特点的。

在书法的创作中如何捕捉灵感?

第一,长期的预备劳动。灵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人脑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对问题的长期探讨,是捕获灵感的基本条件。德国科学家黑姆霍兹在心理学、生理学、物理学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发明和发现,在庆祝他70岁诞辰的宴会上,他谈到灵感问题时说:“就我经验范围内说……首先,始终必须把问题在一切方面翻来覆去地考虑过,弄到我‘在头脑里掌握了这个问题的一切角度和复杂方面,能够不用写出来而自如地从头想到尾。通常,没有长久的预备劳动而要达到这一步是不可能的”。

第二,要珍惜最佳时机和环境。许多科学家和艺术家的事例表明灵感往往在经过长期紧张思索之后的暂时松弛状态中产生。一夜酣睡之后的早上,是不少艺术家和科学家灵感光临的大好时光。苏格兰诗人、小说家司各特说:“期待的想法,总是在我一睁眼的时候大量涌现。”

第三,原型启发是捕捉灵感的一个重要途径。原型启发在创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自然现象、朋友交谈、日常用品、机器、示意图、文字描述、口头提问等都可以作为原型。原型启发的事例,在发明创造的历史中屡见不鲜,如由飞鸟到飞机、木梳到插秧机。某一事物能否起到启发的作用,不仅取决于这一事物本身的特点,还取决于发明者当时的心理状态。原型具有启发作用是由于原型与所需要创造的东西有某些相似之处,通过联想,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案。

第四,要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按照固定的思路考虑问题,这种习惯性思维有时阻碍寻找问题的答案。长期用一个思路去研究问题,特殊的意识定势容易使思路闭塞和思想僵化。暂时把问题搁置一边,对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很有益处。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写好的一幅作品暂时放在一边,隔几天再拿出来,便会发现一些需要改的地方和存在的问题。参加问题讨论、争辩,特别是听取和分析不同的意见,也有助于打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

第五,随身带着纸和笔。突然跃入脑际的新思想、新概念、新形象、新的创作思路有时瞬息即逝。为了及时捕捉灵感,要随时随身带着纸和笔。列宾用烟头画速写、吴昌硕写石鼓文,都是灵机一动的结果。

第六,保持乐观镇静的心绪。焦虑不安、悲观失望、情绪波动等不良心绪都能降低人们的智力水平。心绪好,创造性思维就活跃,灵感往往就会光顾。

有人认为音乐在情绪上给人们以快感,而适宜的音乐能够帮助人们造成适合于创造性思维的情绪。那么书法能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愉悦,那种有益身心的审美给人带来的思考也更加长久、更有意义。

猜你喜欢

创造者习惯性原型
一起来探案
包裹的一切
招呼
人人敬爱的圣人成为了 传说人物的原型
历史人物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让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做一个“发现者”和“创造者”
懒散和坚持
在旧道德的废墟上建立新伦理
语法总结:祈使句
“过去常常”困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