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磨课中一起升温

2009-05-12余昭君

科教导刊 2009年32期
关键词:磨课

余昭君

摘要一课多磨是幼儿园常用的教研形式,然而在教研过程中常常出现骨干教师一头热的现象,青年教师常成为倾听者,互动不积极,磨课中时有冷场现象。为了较好地改善这一现象,本文以一次教研案例为载体,从磨课前分工、听课时的指向性观察、课后的合作式反馈等方面开展了描述,展现了教研活动的升温过程,在此过程中促进不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关键词磨课 共同 升温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1 背景描述

“一课多磨”是扎根于课堂的现场教学研究形式,结合课堂中的问题来开展教研,骨干教师们在解决一个又一个的实际教学问题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感,因此教研的积极性也较高。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园内的青年教师们往往做安静的倾听者或点头称是的附和者,很少表述自己的教研观念和想法。每次磨课教研中,往往是骨干教师主宰着研讨的局面。只要他们一评价,新教师就乖乖地成了研讨的听众和旁观者,形成了磨课研讨中“一冷一热”的两极分化现象,而“一课多磨”的受益者往往仅局限于骨干教师。那么如何使参加活动的每一个教师都受益,受更多的益,我们的“一课多磨”教研故事也由此开始了。

2 在磨课中一起升温

【零点乐队组建】意在面对全新的内容,降低重心,一切从零点出发,组成任务型、菜单式的教研团队——零点乐队

十月是中班年段向全园展示“一课多磨”的活动时间。这次,她们选择的内容是中班体育活动《团身滚》。这对大家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如何让中班十四位教师都参与到这次教研中来呢?年段组长和园引领组成员开展了秘密讨论,大家达成了共识。在第一次备课初始,便让组内成员人人参与活动课准备,树立任务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年段组长根据活动要求分设了游戏设计、突破难点策略设计、编排热身运动、找背景音乐、准备材料、场地布置、执教任务七大内容,在第一次集体备课时便提了出来,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菜单式分配:请组内骨干教师设计突破难点的支架,请成长组教师设计活动的游戏载体及承担执教任务,请新手组教师编排热身运动、准备材料、背景音乐及场地布置。一时间,组内的每位成员都忙碌了起来,由组员集体策划和包装的一个活动由此诞生了,大家对此充满了期待。

分析:教师被动参与教研的很大原因,是因为在教研前对教研活动的主动思考和参与较少,磨课的任务往往只落实在个别开课教师的身上,因此教研中不能较好地引起教师的共鸣和反思,教师以从属者姿态参加的较多。要让教师真正融入磨课活动,需要有一定的参与性的任务作中介,教师只有事先的酝酿和准备才能和别人碰撞,产生思维的火花。而个体任务式备课,为不同层次的教师设置了不同的参与机会,难易结合,操作性强,是不同教师经过思考都能胜任和完成的任务。正如零点乐队的组合,让不同阅历的教师都较好地发挥了各自的特长,集聚了集体的智慧,有效地激发了群体参与教研的热情,并为以后的教研评课起到了较好的隐性指导作用。

【一磨解冻】

星期二上午是本次磨课的第一次开课时间,活动由中班郭老师执教。活动后,园引领组教师故意让让中班组内的新教师先发言,因为有了集体备课的前期准备,在一阵短时间的沉默后,大家纷纷简单地表述了各自的看法:“热身运动的针对性欠强。”“游戏场地的设置太密了。”“背景音乐的节律性不强”。“教师的语言太碎了。”大家都是就各自准备过的内容开展评课,交流气氛明显比以往热烈多了,往日沉闷的评课气氛一下子解冻了。但教师们提出这些较表象的问题后,说了一阵便没了下文,又把目光投向了园引领组成员。引领组的老师只好又一次各抒己见,新教师又乖乖地做起了听众。刚刚温起来的教研气氛又冷了下去。

如何让新老师们有针对性地看问题呢?引领组的老师们又开始挖空心思想对策了,业务园长陈老师突然惊喜地说:“我们能不能也象分配任务式备课一样来分配听课和评课任务呢?”大家一脸疑惑,陈老师又兴奋地接着说:“我们把听课任务的指向性再明确一些,可以根据评课的要求分成几个块状,让老师们青、老结合,开展同伴指向性听课及评课。”

这一提议马上得到了引领组教师的认同,大家纷纷把听课任务分成了“看环节安排、看孩子反馈、看目标达成、看教师调控”四大板块,并把幼儿园的引领组老师一一对应式地分到了中班教师中去,每组四人,由引领组、骨干组、成长组、新手组老师组成。业务园长趁机组织教师复习了评课的要点,还请年段组长给大家印发了相关的板块记录表,照相机、摄像机也一应俱全。

分析:教师们第一次磨课前的分工准备,为打破评课僵局作了较好的铺垫,从教师们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分工式备课受到了预期的效果。然而评课质量尚不高,还不能发现教学中的本质问题,主要是教师在听课时的目的性和观察的指向性不强,而从参与到深入需要过程和期待,更重要的是要教给教师们有效观察的方法,让他们体验到教研带来的乐趣,使教研氛围继续升温。

【二磨升温】

星期三上午是第二次磨课时间,大家严阵以待,按各自的评课任务开展了听课活动。课结束后,各组在十五分钟的梳理讨论后,推选一名代表发言。这份整理好的评课意见各组由谁来发言呢?经过讨论,一致认同让平时最少发言的新手组教师来发言,其他教师作补充。因为有共同的讨论和整理,因此发言也就显得不难了,新老师们欣然接受了。由于观察的视角小了,各组的问题看得比以往深刻多了,组与组之间的争辩也热烈起来了。“我觉得从孩子完成动作的有效性看,还不是挺好,有二分之一的孩子躺下后就松开了,我们觉得这是他们对“快快起”的这一要领没有领悟的原因。”“对,我们也在老师演示这一环节能否先加一个活动教具的演示,并结合教师的语言指令。”“我们觉得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没有及时关注到孩子同伴中正确的动作,刚才黄正帆的动作多好呀,为什么不开展同伴演示呢?”……各组纷纷抛出了自己的观点,还时不时地有教师补充,各层的教师已自然地混在了一起,大家的讨论氛围空前地热烈。

分析:基层教师在评课时,往往会眉毛胡子一把抓,看不到问题的本质,尤其是新手组及成长组教师受其教学经验的影响,只能看到问题的表象,找不到有效策略,认为自己抛出来的观点太肤浅,久而久之,教研中的自信心也就无从谈起。而陈老师所提出来的同伴指向式评课,实质上是帮助教师缩小听课中的观察维度,从一个点出发,作聚焦式听课、评课、反思,从而在与其他同伴的交流中达成共识,这种不同层级的教师分成一组式评课,能在小范围内开展合作式引领,让新手教师发言,较好地为她们搭建了交流舞台,久而久之,可培养她们养成主动发言的好习惯,能有效帮助她们构建教研的自信心。

【三磨沸腾】

经过大家的热烈讨论后,星期三下午执教老师第三次展示了《团身滚》活动,和第一次活动相比,其游戏性、有效性、趣味性都有了质的飞跃,这让中班老师们大受鼓舞。根据幼儿园教研安排,下周一晚上全体教职工教研活动的时间里,将向全园其他年段的教师作本次教研的成果汇报。为了帮助新手组教师更好地内化课程的设计理念,我们请了一名新手组教师向全体教师对本次最后成稿的活动环节,结合课堂实录进行图文并茂的说课,而中班年段组长则向大家介绍本次活动的得失和思考,使全园其他教师也欣喜地分享了本次活动的教研成果。

分析:人人都希望成功,当在教研磨课中取得一小步成绩后,幼儿园便搭台为全体教师创设交流分享的平台,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和调动下一轮磨课的积极性,同时更好地实现园本教研资源和成果的共享。而新教师的说课,实则是迫其内化教学理念,领悟课程设计理念,年段组长的汇报,则是整理和反思本次教研的收获和问题,以引发更多教师新的思考,图文并茂式的汇报更能激起其他教师的共鸣,教研现场也因此而沸腾。

3 磨课后的冷思考

(1)磨课之热如何快速地向每位老师传递。作为幼儿园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在评估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时,应充分认识到各种层面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是否获得了不同的收获,是否发挥了每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组织者要善于挖掘和利用不同教师的内在潜能,树立教研中的任务意识和主人翁态度,产生对园本教研的亲近感,真正找到不同教师的“最近发展区”,有效提升不同教师的认识和思考,从而促进行为的跟进和改善。园本教研要善于引导教师运用两种不同的身份进行思考,一是要她们进入活动之中以活动的直接参加者的身份进行思考,二是要她们跳到活动之外以活动的观察者的身份进行思考。通过组建学习共同体,在交流合作、分层研训中开展研究,有效帮助教师积累经验,发现问题,认识自己。老教师的丰富经验和新教师的专业知识被进一步激活,有助于教师超越个人的反思局限,从同事那里获得更多的专业发展所需要的情感支持,增强专业自信,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大大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

(2)磨课之热如何持继让每位教师主动保温。坚持在园本教研制度保障下开展教研活动。只有制度保障,才有可能持续保温,幼儿园应从教研任务、教研奖惩、教研职责等方面入手,完善和细化教研要求,全面确定幼儿园优秀教研组评比标准等,指导教师们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建立“问题会”、“案例交流会”、“差异性伙伴互动会”等活动制度,丰富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形式。

坚持创设平等对话、敢于质疑的教研平台。不同教师无论职位、教育研究背景、经验水平有什么不同,她们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主体,有自己的成长历程,独特经验和自己的优势。教研组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教师真诚互动沟通,一起探讨面临的问题,并要多提本质性及启发性的问题,用同质分组等形式开展活动,有助于引发不同教师不同的思考,还会自发地与他人的发言在心里进行比较,进行积极自动的自我学习和调整。

坚持在动态中引发新的教研问题。教研活动不能采取坐而论道的形式,而应围绕课题和问题,开展连环追踪式的问题式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引发教师新的思考,在解决一个又一个的实践问题中生成一个又一个更深更有价值的问题,让教师们在问题的生长中促进自我成长。“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教研之温也一定能得到长足的保温。

猜你喜欢

磨课
我的“磨课”三部曲
教师工作坊中促进知识建构的磨课活动研究
西风凋树惆何处,灯火阑珊情满路
幼儿美术滴洒画法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咏三叹,磨出浓浓的音乐味
“磨课”不如“磨人”
《圆周运动》的教学及磨课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