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韩英”刘丹丽演绎红色经典

2009-05-05

中华儿女 2009年4期
关键词:湖北省歌剧妈妈

余 玮

每年3月,参加“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刘丹丽都会就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与同行进行交流。人民代表大会堂在她眼里不仅十分庄严,也十分亲切。作为国家一级演员的刘丹丽曾不知多少次在这里演唱歌剧《洪湖赤卫队》。

从候选的C角晋升到A角

《洪湖赤卫队》1959年首演,1979年复排,王玉珍、李祝华分别扮演过《洪湖赤卫队》中的主角韩英。1999年,湖北省歌舞剧院重新排练大型民族经典歌剧《洪湖赤卫队》。剧院决定在新版本上删繁就简,让其特色更鲜明,并在演员上面向全国精挑细选。当时,韩英的扮演肯选了A、B、C、D四个演员,最后是“竞争上岗”,刘丹丽在该剧中被定为C角。对于C角这个角色,如果A、B角发挥正常,C角可能永远是陪衬。

接下来的排练中,A、B角有琴师伴奏,有专家导演,有演员配戏,而刘丹丽没有导演说戏,被安排在台下看A、B角排练。“其实当时大家对我的想法就是能行你就上,不行就算了,没有人抱什么太大的希望。”刘丹丽说得很坦然。

当别人散场时,偌大的排练场只留下她那孤单的身影,一个人对着镜子边听录音机边演唱。

《洪》剧进京前夕彩排时,剧院请来中国歌剧泰斗金铁霖等专家观看,并确定进京扮演韩英的最后人选,当A、B角彩排完毕后,金铁霖便询问:“不是还有c角吗?让她上台溜溜。”这时,剧院领导很为难地回答说:“C角一直未参加过集体排练,恐怕难以胜任。”但金铁霖坚持要看看。

终于有了机会,刘丹丽憋着一股劲上了台,她在演唱《没有眼泪、没有悲伤》和《看天下劳苦人民得解放》这两段咏叹调时,与乐队配合默契,整场戏演唱得情深意切,委婉曲折,“娘啊,儿死后,你要把儿埋在高坡上……”唱到这时,刘丹丽泪如泉涌,台下观眾无不动容。演唱结束,观看彩排的700多观众突然站了起来,随后就是暴雨般的掌声,在场专家都感到震惊和叹服。第二天,刘丹丽接雨般的掌声,在场专家都感到震惊和叹服。第二天,刘丹丽接到通知,她成为韩英的主演。

而今,《江湖赤卫队》已在北京、上海、深圳等许多城市演出了300多场次。每到一处都是盛况空前、掌声雷动,有的地方还提出了加演的要求。时任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看完刘丹丽的演出后也非常激动,欣然为刘丹丽题词:“昔日楚剧皇后,今日歌剧英才。”

差点打碎明星梦的两次“事故”

刘丹丽出生在武汉一个普通干部家庭。父亲在大桥局工作,母亲曾在文工团当演员。小丹丽从小天生丽质,人见人爱。受母亲艺术的熏陶,3岁时她就能歌善舞,有极强的表演欲。街坊邻居只要掌声一响,她就会翩翩起舞,大家给她取名“百灵鸟”。她从小就做着明星梦,但一场车祸差点让她告别艺术。

夏日的“火炉”武汉骄阳似炙,1968年7月的一天中午,5岁的小丹丽刚刚学完一个舞蹈,累得满头大汗,妈妈为了奖励她,给钱让她去马路对面买根冰棒吃,就在她一蹦一跳返回时,一辆卡车开了过来,惊恐万分的她在马路中间左躲右闪,大卡车避让不及,急刹中由于惯性将她撞倒在地,小丹丽顿时鲜血直流,不省人事……

当刘丹丽在医院的病床上苏醒过来时,守护在身边的妈妈和邻居们高兴得直抹泪水。经检查,她头部受伤有轻微的脑震荡,肾脏受伤并出现尿血症状。庆幸的是她的脸部和四肢没有受到大的损伤,医生得知她在学舞蹈时,告诉她妈妈,这孩子日后不能做剧烈运动,不要再让她跳舞了。此时,小丹丽刚刚醒来,听到后大哭了起来:“不行,我要跳舞!”

1970年,湖北省歌舞团舞蹈班来汉阳铁一小招演员,招生老师一眼便相中她,经过面试、初试、复试,一路过关斩将,她被当场录取。可一个月后,录取通知书却杳无音信,她因此整天以泪洗面,常常站在窗前、眼望窗外发呆,妈妈怕女儿出现意外,终于道出了原委,内疚地对女儿说:“小丽,不是你没录取,通知书早来了,是妈妈怕你将来做演员身体受不了。”听到这里,她痛苦万分,气得一连几天不理妈妈。就这样,她错过了招录时间。

机会再一次来临是8年之后。1978年,部队胜利文工团和湖北省艺术学校都在汉阳招收演员。刘丹丽吸取上次教训,她瞒着妈妈报了名。经过考试,她同时被两个艺术团体录取,直到通知书拿在手中才告诉妈妈,这次妈妈没有再阻拦,知道女儿大了,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为了就近,刘丹丽选择了进湖北省艺术学校楚剧科。

刘丹丽知道要想做一名出色的演员,不仅在功底上要过硬,而且十八般演艺要样样俱全。“那时,我每天早上4点多钟起床,一个人悄悄来到大操场上练功。”刘丹丽回忆说,自已每天提前练两个小时后,再等老师带着其他学生来又接着练,6年多的时间里,几乎天天是凌晨起舞。

从楚剧到歌剧的完美转型

当年,刘丹丽第一次走进《洪湖赤卫队》复排的排练场时,许多人悄悄画了一个大问号:她以前是唱楚剧的,韩英唱的大段的歌剧咏叹调她能唱得下来吗?她能适应大型交响乐队的伴奏吗?后来,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替刘丹丽对当年那些对自己质疑的人做出了最好的回答。

原来,刘丹丽起初是唱楚剧的。1985年1月,刘丹丽自湖北省艺术学校毕业一年后便被湖北省楚剧团优先录取,改唱花旦。进入专业剧团后,她师从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雅樵、高少楼等。

1996年1月,刘丹丽带着楚剧《恩情记》、《东方税官》参加全国现代戏汇演,同时申报梅花奖。在两出戏中,她将两个不同的女性塑造得活灵活现,那一举一动、一招一式扣人心弦,出神入化,令在场的专家和观众连连叫绝。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看完两出戏后,破例收下刘丹丽为关门弟子,在北京天伦王朝大酒店,100多位戏剧界知名人士参加了她的拜师仪式。

1997年,刘丹丽一举摘下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和文化部最高奖“文华奖”。正在她的楚剧事业达到顶峰时,湖北歌剧舞剧院看中了她,希望她加入该团。面对突如其来的邀请,刘丹丽犹豫了,因为她深知隔行如隔山的道理,但性喜挑战的她又不甘心轻易放弃。这时候,她已经过了而立之年。

“说实话,心里也有不平衡的时候,在楚剧界不管怎么说,你都是第一把交椅,你到哪里都受重视,但是在歌剧团,你就不是什么重要人物了,连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都不是。怎么办?我只有自己平衡心态,放下架子,老老实实从头做。”刘丹丽从原来楚剧团的台柱子,成了人才荟萃的湖北歌剧院的“配角”,只能跑龙套、当群众演员。进入歌舞剧院,刘丹丽抱着像当初学楚剧那样,拿着笔记本、录音机进课堂、进琴房、进排练厅。她时刻告诫自己:别人学了十几年,我却是一个新手,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只有认认真真向别人学,才能快一点缩短差距。

歌剧《洪湖赤卫队》优美熟悉的旋律和女主角“韩英”的飒爽英姿牢牢地印在了亿万观众的脑海里。2005年,刘丹丽凭借民族经典歌剧《洪湖赤卫队》,再次荣获“梅花奖”。据刘丹丽介绍,新版本的《洪湖赤卫队》在保留原作精髓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尝试,演出时间被压缩到2个小时左右,节奏更加明快,同时加大了音乐的比重和演唱的段落,比如《洪湖水,浪打浪》被发展成重唱、合唱,在剧中4次出现,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更贴近现代观众。

8年间两次问鼎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在这近3000个日日夜夜,刘丹丽完成了从楚剧到歌剧的完美转型。

猜你喜欢

湖北省歌剧妈妈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不会看钟的妈妈
妈妈去哪儿了
歌剧
童话歌剧
童话歌剧
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