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途径的思考

2009-04-30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替代性效能经验

徐 颖

一、 自我效能感的内涵及作用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成功实施达成特定目标所需行动过程的能力的预期、感知、信心或信念[1]。“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于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他认为人是具有预期行为目标且善于在行动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调节的积极行动者。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去完成某一活动或任务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因此激发他去积极从事那项活动。自我效能感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这正好与现代学习社会语境下倡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这一教育理念相契合。

已有大量实证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学生越倾向于在学业活动中努力坚持,克服困难;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学生,其学业成绩和发展水平也往往较高。因而,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让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显得十分重要。

二、 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四大信息源

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发展通常是建立在个体收集、加工关于自身能力信息的基础之上,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主要基于以下四种信息源:自身亲历的掌握性经验、观察他人的替代性经验、他人(尤其是教师)的社会说服、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1.自身亲历的掌握性经验

亲历的掌握性经验是指个体通过自己的亲身行为操作所获得的关于自身能力的直接经验[1],它对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影响作用最大。当学生在学业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体验,他的自我效能感通常会增强,反之,重复失败的学习经验往往会削弱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2.观察他人的替代性经验

替代性经验是指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结果获得相关信息并以此形成对自己能力预期的间接经验。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观察到与自己年龄、经验、能力等特征相仿的示范者获得成功时,往往会促使他相信自己也有能力在相似条件下取得成功,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反之,则可能认为自己也会遭受同样的失败,降低其自我效能感。

3.他人(尤其是教师)的社会说服

他人的鼓励、建议、劝告等说服性行为也为个体的自我能力判断提供了信息来源,教师作为对学生发展起着重要影响作用的重要他人,其评价、鼓励、建议、暗示等行为极大地影响着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4.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个体常常会将自己从事某一活动时呈现出来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作为判断其自身能力的效能信息。高焦虑、高抑郁的情绪反应和疲劳、发抖等生理现象通常被当作个体无效控制的信号,降低其自我效能感。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质上也是一个探究未知世界的过程,如果教育者过分苛求学习目标的达成,往往容易引起学生过度紧张的情绪体验和不良生理反应,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三、 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基本途径

1.合理设定教育目标,增加学生成功的掌握性经验

由于亲身经历的成败经验对个体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影响作用极大,因此,教师应当合理设定教育目标,帮助学生不断积累成功的掌握性经验。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的、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通过努力可能达到的、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幅度称为“最近发展区”,教育的作用就是要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如果教育目标滞留于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教育活动就失去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应有之义。并且,无须努力就能轻易获取的成功,无法帮助学生收集到反映其真实能力的信息,亦无助于其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但是,如果教育目标设定得过高,学生则难以完成学习任务,无法获得成功体验,也不利于其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育目标的设定既要高于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达到激发学生向前发展的目的,同时又要为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体验提供较大的可能性,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此外,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知识经验、能力、爱好各不相同,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教育目标的设定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应当帮助落后于平均发展水平的学生积累成功体验。

2.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帮助学生获得替代性经验

榜样的示范作用可为学生提供替代性经验,这也是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良好途径之一。例如:有研究表明,在数学科目的学习上,许多女生认为自己不如男生,甚至怀疑自己的数学能力[2],较低的自我效能感成为女生学习数学的严重障碍。为改善这一状况,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学校专门为女生开设了“进入科技中的妇女”等针对性课程[2],并通过邀请女性榜样作报告等方式使女生相信女性完全有能力学好数学并进入科技领域,这些榜样示范带来的替代性经验大大增强了女生的自我效能感,有效地提升了女生学习数学的效果。

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应当善于利用榜样示范,并注意搜集有关材料供学生学习、借鉴。树立的榜样应与学生在性别、年龄或经验、能力等特征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相似性较强的榜样往往更具有可复制性,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3.及时反馈强化,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学生尚未成年,往往需要借助成人的评价来进行自我评价。因此,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发展深受家长、教师等成人的影响,享有学术权威地位的教师尤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师应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完成情况以正面评价为主。教师应当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微笑、鼓励、表扬、奖赏等激励行为对学生的进步予以外部强化,向其传递积极肯定的信息。

此外,教师还应及时反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当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应引导其归因于自身的能力与努力,从而使其增强自我效能感;若学生学业失败,教师则应引导其归因于努力不够,淡化学生的无能感,激发其继续努力并寻求适当的学习策略。

4.创设学习氛围,唤起学生良好的身心状态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情绪对大脑的功能和学习有很强的影响。因此,高焦虑、高抑郁的情绪体验和身体疲劳等不良生理反应不仅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也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业水平。

在上文提及的改善女生学习数学科目的事例中,那些专门开设的针对性课程对女生帮助很大,其教学是先调整学生的焦虑情绪,改变学生的态度,然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使女生能够在正式的数理课程学习上取得成功[2]。由此可见,缓解焦虑情绪、改善学习者的身心状态对学习结果的提高十分有益。

因此,教师应努力创设积极、轻松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在愉快、乐观的情绪体验中去进行未知世界的探究。

参考文献

[1] 郭本禹,姜飞月.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 强海燕.中、美、加、英四国基础教育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孙晓雯)

猜你喜欢

替代性效能经验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基于改进TOPSIS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效能评估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低素质劳动力市场影响研究
国企人力资源管理替代工会职能的可行性研究
从资本论角度对文化创意品的价值分析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