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建构

2009-04-26刘林

魅力中国 2009年35期
关键词:中学数学建构课堂教学

刘林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2-281-01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通过对自己多年初中数学教学经验的回顾,认为要提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构:1.重视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乐趣 ,2. 借助趣味性的问题、典故,创设情境, 3.因材施教,4.提供外部诱因,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学习的价值。

关键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建构

一、重视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乐趣

动手实践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立体图形这一节课时,我在了解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让他们自己总结、交流他们对立体图形的感受,自己动手制作熟悉的立体图形,并根据自己的想像利用丰富图形构造生活实景。在进行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教学时,我组织了这样的活动: ( 1) 对称面具制作比赛。要学生用卡片、纸板,甚至二合板制作对称图案的面具,并进行比赛,参加的学生一定会在笑声中感到创造的乐趣。( 2) 收集有对称图案的昆虫、动物的照片,进行展览。( 3) 借助一幅学生非常熟悉而又滑稽的大头娃娃的头像,通过眼睛不对称,让学生想办法使其变成对称这样一个过程,使学生在游戏中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这样的过程做到了“寓知识于游戏,化抽象为形象,变空洞为具体”,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形象性、趣味性[1]。

二、借助趣味性的问题、典故,创设情境

生动和趣味的学习材料是学习的最佳刺激,以趣引思,能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思维状态。学生在这种情境下会乐于学习,且有利于学生对信息的贮存和对概念的理解。

案例1:在“ 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教学中通过故事引入新课: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被人们称为“ 数学王子”,因他小时候就非常聪明,他是历史上不多见的以“ 神童”著称的一位数学家,据说在*岁时就发现父亲账簿上的一个计算错误。另一则广为流传的故事是高斯$"岁的时候,有一天,老师为让班里的孩子们有事儿干,便出了一道题,从1一直加到100,然而老师刚把题写在黑板上一会,小高斯就给出正确的答案5050,他的算法是1+100=101,2+99=101,50+51=101,于是有101*50=5050。通过此故事,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对要讲的内容进行了铺垫。

3.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本意是根据不同的学生及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使用不同的教育手段,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中学数学教育的实际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渐渐异化为根据教材施教了.

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充分领会教材,精心备课,这样教师在课堂上由于准备充分,教学方能顺利进行,这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一个方面,但是它也有不可低估的负面作用. 如果教材的科学性不够(准确地说任何一种中学数学教材对不同学生的认知结构都是有缺的) ,或由于教者的数学素质的局限,教学过程就容易搞成一种机械的、固定的模式,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简单的“传达”. 在这种教育文化和思维观念的影响下,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的课堂设计(及备课) 是把一个个数学问题精心地解决好,课堂上按部就班,填充式的灌输给学生,没有变化,缺少灵气,他们最忌讳“即兴发挥”; 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是根据经验(也有教训) 事先设置好的,有时教学情景都事前安排好了的. 教龄越长,变化越少,形成了所谓的“风格”. 当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过程及反映与预设不符时(这种情景是经常发生的) ,教师的感觉是学生不配合! 所以,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面,教者津津乐道,感觉良好,但离学生却越来越远,而学者懒心无肠,感觉不佳,越学越不想学. 可能就是把数学教学定位于因“构”施教,倾向于“向学生提供现成的数学事实和好的数学方法,并要求学生能最大限度地把它们复印到自己的头脑中去”造成的后果[2]

4.提供外部诱因,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学习的价值

从学习动机来自内部还是外部角度可以把动机划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两类,外部学习动机由外力诱因诱发出来。提供外部诱因的动机策略是体现动机价值的较为简单、直接和比较通用的方法。提供外部动机的策略将成功完成学习任务与学生比较看重的表现性心理结合起来,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他们的长处,真诚地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的值得赞扬的努力和成就,通过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活动特权、口头表扬等多种奖赏方法建立一种诱因系统,让学生首先产生外因型动机。奖赏的目的是提高努力的强度而不是提升表现的质量,教师在实施奖赏时要淡化奖赏的外部控制作用。教师的有效奖赏要有针对性,认同学生有价值的努力和战胜困难的成功。要采用多种标准、多种方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自己的认可心理,让每个学生知道如果他们投入适当的努力,就有机会在数学学习中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认可,培养学生内向型归因,及时地将外因型动机转化为内因型动机,激起学生获得更大成功的期望[3]。

参考文献

[1]何江,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做法[J]教学与管理2005.5

[2]马复.关于数学教师教育的若干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0 ,9(1):48 49.

[3]彭鸿舫.论数学教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发[J].中国成人教育2007 ,5

猜你喜欢

中学数学建构课堂教学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构造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