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京剧的发展与社会变迁黄建江

2009-04-26

魅力中国 2009年35期
关键词:变迁社会京剧

中图分类号:J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2-150-02

摘要:京剧是我国的国粹,经历了我国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数次变迁。京剧艺术源远流长, 伴随着我国封建制度的衰落而萌芽,在中国社会近代化的推动下快速成熟并走向鼎盛,在新中国获得新生。

关键词:京剧;发展;社会;变迁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享誉全球。京剧从萌芽起至今也不过200多年的历史,但京剧的辉煌发展轨迹,却经历了我国社会的数次变迁。京剧的孕育形成和发展是伴随我国社会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直到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呈现波浪形曲折前进的。

在我国戏剧界,往往把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作为京剧开始萌芽的时间。从时间概念上可以说:京剧是伴随着我国封建制度的衰落而萌芽。

从我国戏剧史上看,封建制度衰落在文化上的反映有个明显体现:早在宋代因为商品经济的较快发展,出现了很多市民娱乐场所——"瓦舍"和"勾栏";自清代前期起,戏剧的表演场所也由厅堂亭榭变为了茶肆歌台。京剧艺术正是在此时,迅速萌芽。我国封建社会漫长,京剧艺术源远流长。京剧的孕育形成是继承了我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结晶。我国戏剧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民间歌舞,从奴隶社会的祭祀乐舞,经过汉代的角觗、百戏、六朝傀儡戏,到唐代的参军戏和歌舞戏,然后逐步不同程度地吸引了小说、诗歌、舞蹈、讲唱、表演、音乐、武艺、杂技、美术等诸多元素,以综合技艺来表现人物和故事情节,至宋金时期的杂剧初步形成;元杂剧(北戏)和温州杂剧(南戏)的出现标志我国戏剧走向成熟;明代中叶以后,在南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奇流布全国,杂剧与传奇并存,互相影响;至清康熙乾隆年间,许多新兴的地方戏出现,把我国戏剧艺术推入一个更自由更广阔的境界,京剧就是在众多地方戏剧中形成的剧坛盟主。这样我们就能弄清京剧为什么会有如此丰厚的底蕴、多彩的内涵以及巨大影响了。京剧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因此有些剧目中民主性的清华与封建性的糟粕并糅杂陈,有的为迎和某些观众的庸俗趣味而思想平庸,甚至也有为封建统治者歌功颂德和反动、迷信的坏戏。

京剧能够在这一时间萌芽生长,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是乾隆、嘉庆、道光三代封建帝王的统治,而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清明能干的君主,此时清王朝的统治巩固了,农业生产有了增长,工商业比较兴旺,因社会动乱而被抑止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又发展起来,北京、上海、苏州、扬州、江宁等城市一片繁荣,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戏曲演出提供了物质保证;各阶层人士对娱乐的需求促进了戏曲的发展,尤其是统治者的喜爱。清自顺治帝以后的皇帝都爱看戏,其中以乾隆为甚,乾隆皇帝的六下江南,地主官员、商绅大事铺张迎驾活动,乾隆返京后征召南方各伶入京,供奉南府;投巨资在圆明圆、颐和园建造舞台等,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由于统治者的爱好,又推动了本已繁荣的民间戏曲活动盛况空前。

京剧孕育、形成于北京这个当时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因为除了其这三个独特条件之外,当时北京一直保持了一种经济上比较繁荣而又相对稳定的局面,在这段时间历史上曾发生了嘉庆元年至九年(1796年-1804年)的白莲教起义,嘉庆十一年至十八年((1806年--1813年)的天理教(八卦教)起义,这些起义对北京的影响不是太大,所以除了各地商人和小手工业者汇聚、外地官员的多次进京、三年一次科举人员外,南方的不稳定,又大量地增加进京的人数,水陆交通的发达也使得戏班易于流动,从而加强了戏剧的交流发展。所以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为庆祝乾隆帝的八十寿辰, 三庆徽班进京献艺,给北京观众以耳目一新之感。此后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戏班相继进京。徽调赢得了京城观众的欢迎,从此在京城扎下了根,并与其他剧种(汉调等)融合,产生了京剧。

在清道光至咸丰、同治之间(1840-1860),京剧这一崭新剧种形成。从时间概念上可以说:京剧是伴随着我国近代史的开端而诞生。在京剧的孕育形成过程中,社会的动荡按常理应当会对其发展会造成重大的不利影响,但恰恰是在这种环境下,京剧得到了适宜的气候与土壤,诞生了。

京剧是伴随着封建统治者的腐化而来,伴随着他们的醉生梦死而来的。清王朝统治者自乾隆皇帝以后,道光、咸丰皇帝都均对民间戏剧产生了兴趣,无论是后来的同治皇帝,还是稍后的慈禧太后,包括光绪皇帝都是京剧爱好者,且是京剧里的能手。由于大清帝王们对京剧的爱好使得王公贵胄极力效法,有的甚至自设戏台,例如当时庆王府、端王府等王府都拥有供堂会演出的戏台。

清皇朝的腐朽促进了京剧的诞生,这无疑是一负面影响,但京剧之所以在此时诞生,主要是因为尖锐的社会矛盾为京剧提供了戏剧冲突的题材,人们希望能从戏剧是寻找共鸣,这样京剧艺术更加博得观众喜爱,从而不断兴旺。比如程长庚演唱《击鼓骂曹》等,抨击官场,伸张民气,使观众为之精神振奋。所以说当时社会矛盾的集中,在人民群众中的反应也尖锐,为戏剧的内容提供了核心和灵魂;中国社会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同时,也步入了近代化的进程,有识之士形成了一个全面改旧布新的潮流,文艺界也同样不例外,这便成为推进京剧诞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京剧在形成之初,还保留不少它的前身(徽、汉等戏曲剧种)的面貌,但在近代化的进程中不断臻于成熟,到清末民初(1917年左右)以一种崭新的艺术风貌出现在人们面前。

京剧的快速成熟根本原因归结于中国社会近代化的推动。由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初步发展,商品经济的一些原则如竞争原则等在京剧领域中也必然得到渗透,例如名角挑班制的出现,带来了京剧舞台的面貌一新,为剧场、戏班的经营和管理带来了新的因素;由于资产阶级的队伍的壮大,1898年的“戊戍变法”、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潮的掀起,为适应社会改革的政治需要,戏剧界也出现了京剧改良运动,“改革恶俗,开通民智,提倡民族主义,唤起国家思想”(《〈二十世纪大舞台〉招股启事·简章》),不少表现现实生活的新剧本在报刊发表,大量时装新京剧的编演,对抨击封建主义,宣扬革命思想,解放观众的思想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近代化的进程,给中国带来了声、光、化、电这些先进技术,这无疑又为京剧舞台的革新提供了手段,最终使之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京剧在这一阶段的快速成熟还是要“归功”于腐朽的清王朝,一者清王朝对京剧的投入有增无减,如王宫中的颐乐殿不惜运用海军的军费,耗银达71万两,花4年多的时间兴建的,再如光绪十年(1884年)为庆贺慈禧五十寿诞,先在宁寿宫畅音阁演七天,后又在畅音阁和长春宫同时开演九天,每天早上八时开演,下午五时结束。另一方面1900年以后清政府为了“庚子赔款”,要求“国民捐”,上演“义务戏”的满座,不得不让妇女走进剧场。大批妇女观众涌入戏园,带来了京剧普及范围的扩大,也带来了京剧艺术的变化和发展。随着京剧的观众面的成倍地扩大,随着京剧在全国各地的流行,“京剧”的名称在20世纪20年代叫起来了,到30年代更进而被奉为中国的国剧了。

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为京剧的繁荣(1917年-1937年左右)奠定了基础。由于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京剧演出的场所也不断增加,观众队伍也在不断扩大;由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前进,有识之士在利用京剧反映现代社会的新思想、新生活作了不少探索,张骞和欧阳予倩创办了新型京剧学校---南通伶工学社,梅兰芳、程砚秋等等陆续演出了宣扬民主思想、批判当时社会政治、宣扬爱国主义的京剧剧目。这一时期的京剧为更多的人们所重视,京剧界的各个行当也都出现了一大批高水平的优秀演员,京剧表演艺术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并且声誉日隆,京剧走向世界,赢得国际声誉,给世界戏剧以积极影响。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与俄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德国布莱希特的戏剧艺术,并称为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

从抗日战争爆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国经历了连续

的大规模战火。民族矛盾与国内阶级矛盾错综复杂,作为意识形态的京剧艺术,也被强烈地染上了时代的色彩,经历痛苦的发展历程,从辉煌的鼎盛跌落到深渊。京剧艺术活动与抗战救亡运动紧密结合,有力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抗战斗志。众多艺人表现了高度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京剧在战火中涅槃,在新中国获得新生;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带来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根本变化。京剧艺术在党的关心扶植下获得新生,许多著名艺术家迅速恢复了演出,艺人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得到了改善。紧接着,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的指引下,以京剧改革为中心,开展了全国规模的戏曲改革运动。翻身的喜悦,使艺术生产力得到解放,众多京剧艺人以强烈的革命热情投入到这场运动之中,进行了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工作,创作、演出了不少优秀的现代题材和历史题材的新剧目,同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京剧人才,因而这时期的京剧舞台是剧目丰富,人才辈出,表演技巧更为完美,这是我国京剧史上的黄金时期。

由于“左”的错误路线,1964年到1979年,京剧直接受到政治形势变化的影响而艰难曲折的遭受困厄,直至拨乱反正后,正确的方针政策恢复,京剧艺术才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弘扬博大精深的京剧艺术,是当务之急,由于受到电影、电视以及其他文化娱乐形式的冲击,京剧艺术的创新是关键。京剧艺术的“现代化”之路,将是我们研究的一个崭新课题。

参考文献:

[1]上海艺术研究所编著:中国京剧史,中国戏剧出版社[M].2005

[2]陈虹、管乐东:考量中国近代京剧发展缘由,上海戏剧[J].2004.1

[3]余明侠:漫谈京剧,淮海文汇[J].2008.4

[4]程翔章:京剧的发展及其影响,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1999.5

猜你喜欢

变迁社会京剧
数字解读 DIY世界的精彩变迁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京剧人设》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变迁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京剧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