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知觉研究综述

2009-04-26王琳

魅力中国 2009年35期
关键词:人格障碍准确性同伴

王琳

中图分类号:B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2-141-01

摘要:主要回顾了元知觉的研究现状包括概念、理论模型,研究方法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

关键字:元知觉;元知觉准确性

一、元知觉的概念以及概念的提出

元知觉是指个体对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认识。例如,李明认为陈红对李明的评价是开朗的。1902年Cooley提出的镜像自我的理论认为,自我只有在社会互动中才能产生,其中想象起到重要作用。他用“镜像自我”来说明自我知觉的形成,它包括三个方面:①个体想象自己在他人面前的形象。②个体想象对自己形象的评价。③上述两方面结合便产生自我感受或自我知觉。镜像自我是指个体认识他人如何感知自己的观念,这种观念被称为“元知觉”。Laing,Phillipson和Lee在1966年正式提出元知觉的概念。

二、元知觉的理论模型

Kenny和Depaulo提出了元知觉形成过程的四种模型,它们分别是:

自我-理论模型(self-theory Model ):这种模型是指人们认为不管他们在特定场合的行为表现怎样,他们的人格特点都是很明显的。在这种情况下,元知觉来自知觉者对自己的看法,他们简单地相信别人眼中的他和他眼中的自己是一样的。

自我-判断模型(self-judgment model ):这种模型是指人们基于他们的人际行为来知觉自己,并假定他人也以同样的方式来知觉他们。

直接观察模型(direct observation ):这种模型是指人们观察自己的行为然后直接假定他人会判断这种行为是他做的。这种模型中,人们的行为影响他们的元知觉,但并不影响他们的自我知觉。比如,人们可能会意识到某种行为能引起他人特定的反应,但他们并不认为这种行为能反映他们的人格。直接的观察模型和自我一理论模型间的差异就在于人们在判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时是否能忽略他们的自我知觉(self-perception )。如果忽略了他们的自我知觉就符合直接的观察模型。

反馈模型(feedback model ):这种模型是指人们观察他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然后基于这些反应来知觉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三、元知觉的研究方法

元知觉准确性的标准。元知觉的研究采用相关系数表示元知觉准确性,即把元知觉评定数据与他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例如,Thomas E. Mslloy等人的研究把元知觉评定数据与他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用此相关来表示元知觉的准确性。

元知觉判断的形式。元知觉研究大部分采用评定法。评定法指知觉者评定其知觉对象拥有的某种特质的量。此方法通常要为知觉对象设计一个量表,在这个量表中用数字来表示人格特质的水平,知觉者在评定时就要赋予适合知觉对象的数字。五因素人格特征量表提出后,评定法得到更广泛应用。评定法是当前元知觉准确性研究中应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

四、元知觉准确性的影响因素

1.个体间熟识程度对元知觉准确性的影响

个体之间的熟悉程度能够调节元知觉准确性。Kenny对以往研究发现,除去对外倾性的元知觉准确性以外,熟悉程度比较高的个体之间的元知觉准确性水平要高于熟悉程度比较低的个体间的元知觉水平。随后的一些研究证实了Kenny的结论。Malloy,Albright,Kenny等人研究发现,熟悉程度很高的个体间(朋友、亲人、同事)的元知觉准确性程中等水平。Levesqued的研究发现,熟悉个体之间(同班同学)的元知觉准确性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Cook和Douglas发现青少年和儿童对父母的元知觉准确性能够达到很高的水平。Felson评价了儿童对母亲、父亲以及老师对自己的学习、体育和社会地位的元知觉。结果发现,儿童的元知觉与父母和老师的评定之间的相关性到达显著水平,即熟悉程度比较高的个体之间的元知觉评价更准确。Chan, Tina Fung和George Mason U.研究发现个体之间的交往水平对印象的元知觉准确性的主效应显著,即交往水平影响元知觉准确性。但是相关研究中存在不一致的结论。Albright和Malloy研究发现,熟悉程度较低的个体之间的元知觉准确性也很低。Funder的研究证明熟悉程度较低个体之间的元知觉准确性与陌生个体之间的元知觉准确性差异并不显著。

2.网络中介对元知觉准确性的影响

近些年来,网络已经是成为重要的交流工具,因此探讨网络交流对社会关系的影响变得越发重要。最近的研究均通过比较网络交流与面对面交流中元知觉准确性。例如,Brenda G . Hebert 和Jacquie D. Vorauer研究发现,在面对面交流的情况下个体对写作技巧的元知觉准确性与在网络交流的情况下个体对写作技巧的元知觉准确性相比,面对面交流中的元知觉准确性远高于网络交流中的元知觉准确性。实验表明,网络中介没有提高元知觉的准确性[27]。吴蔚对网上聊天中的人际知觉进行了研究。研究证明,网络中介会影响被试对五因素人格特质的元知觉准确性。

3.人格对元知觉准确性的影响

大多数的元知觉研究都是针对正常人格,但是元知觉对于病态人格的研究来讲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Thomas F . Oltmanns等人通过对具有人格障碍个体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证明,人格障碍被试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他人对自己人格障碍特质的评价,即人格障碍特质的元知觉准确性较高。Damour ,Lisa Kendall,研究了人格障碍和非人格障碍与元知觉的关系。结果表明,人格障碍个体过高估计了同伴会对自己的内向性格和神经过敏两个因素的评价;外倾性格的人又高估了同伴对自己的良好评价。

4.性别对元知觉准确性的影响

Corcoran通过研究认为,女性认为当自己饮酒时同伴对自己的评价更消极;男性在未饮酒时认为同伴对自己的评价更严厉。Lonna.M.Murphy对中学生自我概念的研究证明,男生对同伴自我概念中学业能力的元知觉准确性要高于女生。Thomas E Malloy认为人际知觉和元知觉与判断目标的性别和刻板的男性、女性特质相关。吴蔚考察了不同性别的人在元精确性上是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显示,陌生人的网上聊天中元知觉的精确性不存在显著的性别效应。

五、小结

首先,虽然目前国外对元知觉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大多数的元知觉准确性的研究主要针对正常被试,对特殊群体的元知觉准确性的研究还很少,例如对有心理问题被试的元知觉准确性的研究。

其次,现有的相关研究只是单一地考察了被试的元知觉特点及准确性,没有讨论提高元知觉准确性的方法。

参考文献:

[1]William L.Cook,Emily M. Douglas. The Looking-Glass Self in Family Context: A Social Relations Analysis[J].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1998,12:132-135.

[2]Kenny D. A , DePaulo B. M. , Do people know how others view them? : An empirical and theoretical account[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93:114,.

[3]Linda Albright,Christine Forest, Kristina Reiseter. Acting, Behaving, and the Selfless Basis of Metaperception[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1,5:910-921.

[4]吴蔚.互联网网上聊天中的人际知觉的研究[J].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猜你喜欢

人格障碍准确性同伴
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及MRI补充诊断的意义
产前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成像对胎盘植入诊断的准确性评估
探究攻击型人格障碍伴抑郁症患者的人性化护理
Task 1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三不稳”“一冲动”
家长如何帮孩子摆脱表演型人格障碍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落地
谈书法作品的完整性与用字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