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煜词中“庭院”意境

2009-04-26王丹

魅力中国 2009年35期
关键词:庭院词人对联

王丹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2-138-02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李煜的词一直以来都令我着迷,特别是词中庭院给我的感觉。他词里的那帘,那窗,那小楼在他眼中是那么的有感情。

一首《捣衣子令》

深院静,小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词中“深院静,小庭空”把‘深、空、‘静、三个字都体现出来了。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深;一种“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的空;一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静。是的,整个院子,整个庭院都有着深、空、静的气息。在这个庭院里,远处的砧声夹着风声飘来,打破了诗人的睡梦,砧声越来越来响亮,风声越来越凄厉,生活在这样的院子里,词人的心会好受吗?在此,就让我们一起去揣摩一下词人的心境。

《喜迁莺》晓风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梦回芳草恩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这首词是写在一个暮春早晨,词人在深院中等待舞人归来的相思之情。其中“寂寞画堂深院”中的‘深院一词的意境让人耐人寻味。院外,晓月初坠,夜云淡泊,院中莺散,花落,人盼。词人独自休床而坐,默默无语,可能是因为院太深,留给人联想的空间太大,主人公从户外、户内逐渐转到朦胧的睡梦中。词人情意绵绵的先梦回芳草尔后又留待舞人,这可能也是因为庭院太深,让他觉得天远了,地也远了。同时,又因为院中莺声破梦,余花散乱,使原本就无法独眠的词人更加的寂寞、愁怅、孤独。晓月坠,清晨的残月落下了,为什么,为什么舞人还没有回来,还没有回来。宿云微,夜里的云朵也变得稀薄了,为什么,就看不到舞人的身影。在此,我们可以看出晓月中既有词人的期盼,也有他无边的愁苦。“我寄愁心与明月”,但愿明月能让舞人体会到,且与自己一起分担这份愁,同时也多么希望舞人也知道我的想法——“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希望她能赶紧来到院中,同时希望她也能体会自己此时的心情是多么的矛盾和挣扎难受。

词人想,庭院太深了,深得连啼莺也飞了,残花都飘了,那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之境竟然在自己面前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这个院如此的深,深得连舞人回家的路都找不到了,深得连鸿雁也害怕给他传信了。看着院中的“片红”,想到自己还可以等待,即使等待的结果是茫然,是徒劳,但词人还是会坚持,因为他坚信庭院的‘深会有尽头,亦如自己相信心上人会找到回家的路。即使等待希望会有许多哀伤,但为了她,自己愿意等,在深院中静静地等待,因为只要有等待就会有希望。

小楼昨夜又东风,是的,如今的确楼房何以与当年的楼房相比,以前的车如流水,如今的物是人非,以前故国的雕楼玉砌与如今西楼的寂寞梧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虞美人》风回小院院庭芜湖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一句“风回小院庭芜绿”,风吹拂着小院里的杂草,柳树刚刚发芽,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孤独的一个人在院子里站着。那种“人面不知何处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让他切身体会到了什么叫风景依稀如旧,只是朱颜改的滋味。那种只有在春天里才有的盎然却带不走词人心头的愁云。庭院的‘静更是将这一切都囊括进来,这一动一静,一内一外,把他从一个国君一下变成一个俘虏,从天堂坠入地狱的一切都表现出来了。虽然在这个静院中春天是荡不起欢乐的,但是他还是寄语了希望,或许他也相信一年之际在于春。庭芜在春风中荡漾,显得是那么的平静。他把庭院的‘静中孤独、寂寞、悲伤、屈辱都寄予在这个春天里。

他希望深院中的那份期盼可以在春天来临时,在这个静院中慢慢实现。在院中他一个人“凭着栏杆半日无语”,想着曾经的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奢侈生活,如今“天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惨境,那种院中的静就更加突出来了。也许那种现实的孤寂与往事的不堪回首让他彻底失望了,再加上庭院的静,那种静得春天没有了生机的感受,那种静得让自己在年轮中,满白发,年老体衰的感叹。他痛苦着,不仅希望很渺茫,而且连他的人生、理想、复国的抱复似乎注定只能在院中消逝,最后他的生命也在静中慢慢逝去。

窗是心灵的窗户,绿本就是一种希望的象征,“绿窗冷静苔音断”,本是写一个女子的相思,在一片寂静清冷的窗下,得不到一点爱人的消息,在想去睡觉时,又朦朦胧胧进入梦乡,可见他还在等待,或许也是一种无奈的挣扎。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沈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词中体现出的是庭院的‘空。“往事只堪哀”,触目皆伤,是说起往事就悲哀,而不是想起悲哀的往事。“秋风庭院藓侵阶”一句道出了院中很少有人走动,显得格外的空。其实这里的空不只是空间上的空,还有词人的心空。古有“古之秋者,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最后一句“空照秦淮”,暗示出了那个玉楼的影子,此时月也正空照在秦淮河上。那繁华的玉楼也是空了,更别说这个与之有着天壤之别的小院了。

看着秋风一浪一浪的叠起,让长满了苔藓的台阶更加的清晰可见,词人自知如今身为一个亡国奴是无人来看望的,可他却偏逞强地说“终日有谁来”。在庭院中稀少的脚步让词人从失望中又看到期望,在期望又绝望,极度孤独中的他打发时光、排遣苦闷的最好办法大概就只有借助回忆了吧。

摘要:李煜的词中‘庭院一词是通过深、静、空三字给我们呈现出来的。在这三个字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孤独、寂寞、惆怅的庭院,院中的帘、窗、小楼三个景物又把词人的心迹略显纸上。它们呈现出来的意境让人幻想联篇,词人后来的生活大都可以用这三字来概括。

关键词:庭院;深;静;空

或许,曾经所有的一切都在空院中消失尽了。空得让金锁沉埋于废墟之下,空得让壮志消沉于荒凉之中。“庭前春逐红英尽”,庭院的空让春色随红花飘零到了尽头,亦如自己的生命也在复国无望中慢慢走到了尽头。最后,才明白原来一切都是空。或许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禅理让它明白了。空得让曾有的复国愿望也烟消云散。他望着台阶上稀少的脚印,想着希望的渺茫,生命的短促,都在这空院中鲜明地显现出。庭院的空旷,空荡得把院中的一切都携走了,什么都没有留下,如今的穷酸都让风给带走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做一个亡国奴,受一天辱。这种生活又何尝不好呢。认命吧,在绝望时还与命运抗争什么呢?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雨又下了,春又将远行了。或许思念、孤独、无奈只能在雨中洗涮,而帘又是最好的保护伞,为自己遮住了往事与现实,帘外是现实,帘内是“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也许,庭院中的深,让他“梦里不知身是客……”或许也只有李煜一人才能写也出那样的词来。于是也只有他才配有: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的感叹。

庭院的深、静、空似乎都离不开一个月字。《喜迁莺》中的“晓月坠”,《虞美人》中的“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浪淘沙》中的“凉天净月华开”,《捣衣子令》中的“声和月到帘栊”都是与月有关。而月本身也能给人一种深静空的感觉。由此可以看出深、静、空的庭院成了词人寄托孤寂,释放忧愁的乐园,那也成了词人苟且活着的精神支柱。深,静、空的庭院让词人在有限的语言里蕴含着无限的情思,那里有词人对季节的敏感,词人对温暖的怀念,词人对自由的渴望

深、静、空的庭院给了词人一个归宿,而它也只能在词人笔下才可以充满生机。在此时庭院不仅仅是一个庭院了,还成了词人的一个寄托。

‘庭院一词大都是李煜后期之词,不用说国被俘后对他是一桩极其惨痛的人生经历。随着这种人生境界的大转变,他的词变得沉痛,苍凉。也许在庭院里听到的“春花秋月,风声雨声,落红残照“都只能让他觉得生命的无限悲伤。庭院里有着“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悔恨,有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愁怀。本;割地求和,颐和园又搭天棚”、“垂帘廿馀年,年年割地;尊号十六字,字字欺天”等对联。

2.“不战、不和、不守,古之所无;唔死、唔降、唔走,今也罕有”“唔”(音m)是广东方言,意思同“不”(也有人将“唔”直接写作“不”)。鸦片战争爆发后,力主禁烟的林则徐被革职查办,清政府派叶名琛任广东巡抚,后又升任两广总督。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时,叶名琛听到英舰进犯的消息,竟认为是虚声恫吓,不做丝毫备战结果导致英军直抵广州城外。英军炮轰广州城甚至一度攻入城中,他反而上报朝廷打了胜仗。面对英军长达一两个月的围攻,叶名琛既不与英军谈判,也不积极备战,当英国全权专使额尔金两次发出通牒要求让城时,他还忙着扶鸾降乩,寄希望于神仙庇佑,最终导致1957年广州失陷。当时有人写下这幅对联,对他进行辛辣的讽刺。

三、讥讽军阀和汉奸

1.“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

此联据说是袁世凯死后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所写。一般来说,对联讲究字数相同,对仗工整,此联却完全没有达到这样的基本要求。有人奇怪前去询问,学者大笑着说:军阀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当上大总统后又废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民主精神,把总统权力提高得如皇帝一般。不仅如此,他还一意孤行废除共和,恢复帝制。袁世凯这样胡作非为,对得起中国人民吗?此言一出,大家才明白老学者其实是借用这副对联对袁世凯进行无情的鞭挞。

2.“昔具盖世之德,今有罕见之才。”这副对联是1940年南京伪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就职之际,邀请灵谷寺长老为其书写的一副对联。表面看起来,此联妙语连珠,对汪精卫赞誉极高,如“盖世之德”压倒一切,没有人比得过,“罕见之才”指稀少、难得,但是细加琢磨就会发现,“盖世”属于“该死”谐音,“罕见”又和“汉奸”音近,这副对联通过谐音表达了对大汉奸汪精卫的鄙视和诅咒,观看者无不捧腹称绝。

四、描写诗人、学者和名臣的风范

1.“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此联是郭沫若先生生前为《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的一幅画像所书的一副对联,不仅写出了《聊斋志异》的内容,刻画出了蒲松龄先生借鬼妖之事讽喻现实生活中的贪官污吏、不畏强权的风骨。

2.“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

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这是陕西韩城司马太史祠评论史学家司马迁品格和成就的一副对联。上联通过刻画司马迁不畏犯上为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最终触怒汉武帝而获罪宫刑的史实,赞扬他的刚正不阿和浩然正气;下联则描绘了他在遭受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打击之后,依然立志发愤、隐忍苟活,最终完成通史巨著《史记》的事实。司马迁在写作过程中不因“尊者”、“权者”而讳言,不以成败论英雄,据事直书,不仅以科学的态度为后人留下了这样的鸿篇“信史”,还为后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精神财富。

3.“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举人出身的左宗棠是清朝名臣,鸦片战争后积极参加洋务运动,创办了福州船政局,是洋务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光绪元年(1875年)被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击溃阿古柏军队,收复伊犁地区,巩固了西北边防。这是左宗棠少年时自题书斋的一副对联,充分显示了左宗棠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五、提供历史观点

“子孝臣忠,决战早成三字狱;君猜相忌,偏安还赖十年功。”

这是杭州岳坟前的一幅对联,是近代文学家刘大白所题。联中的“君相”指的是宋高宗和秦桧。秦桧谋害岳飞早成共识,许多对联反映了这一观点,如“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羞姓秦”,还有一幅撰写于秦桧夫妇跪像的对联:“唉!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联语模拟秦桧夫妇的口吻对骂,进一步反映出民间对秦桧夫妇的谋害忠良的唾弃和嘲讽。刘大白的对联却提出了宋高宗是杀岳飞主凶的观点,对此前人也有论断,明朝文徽明的《满江红》就曾有“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何能,逢其欲”的诗句,揭示了宋高宗害怕收复中原迎回二帝而杀害岳飞,秦桧只不过是他的帮凶。更难能一见的是,此联还从忠孝方面点出了岳飞被害的文化心态——忠君思想。

六、进行爱国和励志教育

1.“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此联据说是十九世纪末一位青年才俊所写。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后,先后占领了天津和北京,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急忙屈膝求和。在议和会议召开之前,有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的代表阴阳怪气地说:“听说你们中国有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叫做对联……,现在我出一上联,看你们能否对出下联!”他故意环视四周,然后说:“我这上联是:‘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请对下联吧!”八国代表马上明白了他的意思,发出一阵狂笑。面对帝国主义的挑衅,清政府代表团中的一位秘书豁然站起,两眼圆睁,不卑不亢地说:“外国人能想出上联,中国人就能对出下联。下联是:‘魑魅魍魉死小鬼,鬼鬼犯边。”此联不仅文辞严谨,而且内容犀利,一下子威震帝国群魔,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应有的尊严。

2.“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此联广为人知,上联中“破釜沉舟” 指的是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命令兵士砸破锅灶、凿沉船只、只带三天口粮,誓死与秦军决一死战,结果大败秦军攻入咸阳的故事;下联中“卧薪尝胆”指的是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发愤图强的故事。两者都说明只要下定决心、不怕吃苦不怕牺牲就能取得成功。

对联作为我国一种特有的艺术形式,流传上千年,内容包罗万象,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仅从历史方面进行一些浅显地解读和运用,作为具有深厚生活基础的文学艺术,还需我们进一步发掘利用。

参考文献:

[1]《对联趣话》,彭友元、朱家玉、张少华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

[2]《名联谈趣》,梁羽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3]《中国名胜楹联鉴赏》,吕选忠、丁毅信、朱巧玲、李爱玲著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年版。

[4]《中国对联故事总集·民间卷》,唐麒、江桂苞编著,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

[5]《中国近代史》,第三次修订本,中华书局.1883

猜你喜欢

庭院词人对联
过年
庭院中的童年
唐艺萍作品——别墅庭院设计
巧出对联
孤馆寒窗夜无寐
贴对联
解缙二改对联
林逋梅妻鹤子
Yard Work庭院杂事
词人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