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家》中的人物形象张友梅

2009-04-26

魅力中国 2009年35期
关键词:叛逆专制悲剧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2-135-02

摘要:各种性格悲剧都是在封建专制主义的重压下形成的,一个金字塔式的大家庭中演绎着截然不同的人生,透露出不同层面的悲剧。

关键词:悲剧;专制;叛逆;环境

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是《家》的重要艺术成就,在同一个屋檐下

的不同形象,向喷涌市的泉水涌入我的心田,又像是一幅水墨画,活生生的,优抚这是感动的一个个跃然纸上,浮现在脑畔上。这部小说对人物形象地塑造开始时对自然环境的描绘,烘托悲凉的气氛,给整部小说奠定了凄冷的感情基调,为各自的悲剧形象,渲染着哀号,如泣如诉,也如屠格涅夫的“忧郁的”,“哭诉的调子”。

与其说《家》中的人物形象波浪似的层层开来,不如说他们是一群似乎生活在温暖融合的大家庭——“金字塔”的截面图,各层人物的形象历历在目,印象深刻。在封建专制制度的重压下妥协的,叛逆的,如诉含冤的,活灵活现,站在你面前。

在“金字塔”最高层是高老太爷,他是权威的象征,也是家长制的掌权者,整个家庭的命运都掌握在他的手中,操纵着整个高公馆,更是一个统治者的形象。犹如一具古老的僵尸,横躺在高公馆的大厅中,专横霸道。每个人必须把他的话当作圣旨一样,只有服从,不可违背,必须接受。可以这样说,专制是一切悲剧的总根源!他虽然为高家创造了辉煌的产业,子孙们都成了富家子弟,风光无限,但整个家庭的悲剧命运的根源来自于这具古来的僵尸。“反了,居然有这样的事情!”这句话是高老太爷最爱说的一句话,也是他最擅长的一句话。通过语言的描写,使这个统治者的形象更加具体生动。对待家里的任何一个人都是以命令的口气,毫无半点商量的语气, “惟我独尊”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拆散了一对对相亲相爱的人,有的活生生地被逼死,有的人活着,比死了都还要痛苦,受着难以忍受的巨痛,被折磨得体无完肤,甚至窒息,连死的勇气都被他消磨掉了,没有他的允许,是不是阎罗王就不收了呢?这就是唯唯诺诺,妥协了的“多余人”的悲剧形象——觉新。

觉新是封建专制主义重压下的病态灵魂,也是一个中心人物,至始至终都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觉新在小说中是以觉民弟兄称为“大哥”的形象出现的,是长房长孙,一开始就拥有了身份的悲剧特征,这同样也是封建等级制度下的“畸形儿”。在封建社会,长房长孙就意味着将来整个家庭的重任落在他的肩头上,掌控整个家族的兴衰。高老太爷一直把他当接班的侯选人来培养。刚开始的他是一个相貌清秀,聪明好学的,敏锐的,思想进步的,心地善良,正直忠厚的青年。但家里的人一直都用他是长房长孙来压他,压得他喘气不过。他并没有余地去反抗这一切。为了保持在所有家人面前的完美形象。孝子孝孙,他背负着这一切艰难地生活,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一心一意在家言听计从。所有的家长让他做啥他就去做,好象他已经不是他自己,而是别人养起来帮他人做事的一样不是一个完整的。他活着只是挑起身上的担子,他活着只是为了父亲遗留下来的这个大家庭。在把握自己的爱情的时候,不敢对家人说个不字,一切对于他来说,只能是点头。就现在来说,他是一个十足的懦夫,是一个不能在社会上生存的人。两次婚姻的失败,最爱的旗子瑞珏的难产之死,无不深深地敲打他那本已伤痕累累的心。

聆听“……这一切全压在他的肩上,把他压了这么多年,给他夺去了青春,夺去了幸福,夺去了前途,夺去了他所最爱的两个女人。他现在开始觉得这个担子太重了,他想把它甩掉。他在挣扎。然而同时他又明白他是不能够抵抗这一切的,他是一个无力的、懦弱的人。他绝望了。他突然跪倒在门前。他伤心地哭着。这个时候他绝对不是在哭她,他是在哭自己。房里的哭声和他的哭声互相应和。但这是多么不同的两种声音!”内心独白,这难道不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毒害吗?鲁迅先生认为根源就在于封建等级制度以及封建传统思想的毒害,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成为强大的政治力量和思想统治的力量。觉新所处的环境,上边有风乐山,高老太爷,还有克明、克安、克定等长辈,他们向高高的金字塔重重得压在他的头上,使它动弹不得。除此之外,在觉新的周围还有一个无形的刽子手,这就是封建观念,这是觉新无法克服的又一道障碍。他每次总是自告奋勇的把头往绞索中伸去。觉新的事事退让的心里就在这种环境里形成了。①他缺乏反抗意识识也是帮凶的体现。当爷爷生病的时候,他也信奉“捉鬼”,被封建迷信感染,这所体现了他对爷爷的敬重,对亲情的执著,但也提显出它在专制主义下妥协,退让,腐蚀了自己的思想。他感伤忧郁,内心敏感而又自卑,当现实和理想出现尖锐的冲击时,就造成了觉新性格的两重性,同样也抓住了觉新人格的分裂来控诉这种大家庭制度。觉新是个动摇的人物,没有主见,但他心里也经历着新旧两种观念的激烈冲突,是一个“多余人”的悲剧形象,但有别于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 郁达夫是对政治,社会的批判,对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的批判,而觉新的形象在一种文化的批判,他是封建大家族礼教和婚俗的牺牲者。

在金字塔的家长专制制度下,在冷酷无情的大家庭中,又妥协,犹豫,随遇苟安的心理,也有奋起反抗的,封建叛逆者的形象跃然纸上——觉惠。他的形象是活生生,富有真实感的,受到民主意识的指导,他爱国,追求科学与民主,不信神,极力反抗封建专制制度,能爱上鸣风,但他的思想仍有少数剥削阶级的东西,这体现了他的革命性,软弱型,妥协性相结合融于他的一身中。但是在这样一个诺大的家庭里,他的反抗是那么苍白无力,微不足道,可以说它是高家的第一个掘墓人。在对待鸣凤的爱时,他是有保留的,而鸣凤是一心一意的,甚至为她倾生,带着自己的爱永恒地离开,而他一直都是犹豫不决的,最后在关键时刻却恰恰忘掉了自己先前的承诺,反而在痛苦之余决定“把那个少女放弃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也是时代赋予的悲剧。在当时所处的环境仅仅能够形成具有明主思想的爱情观念的环境,但还是不能够成功实践这种爱情观念的环境。尽管他是叛逆者的形象,他的爱情观念也已经完全摆脱了封建阶级的情趣,开始把鸣凤的价值放到了中心位置,但他实际上却不可逾越那一道阶级的垒堑。他不光为自己的婚姻打抱不平,同样对梅表姐,琴,瑞珏的爱情悲剧表示怜悯,同情。

觉惠这个悲剧形象也从文中的内心独白中透露出他的硬朗的脾气,也浸染出他强烈的防抗精神,叛逆,渴望自由,平等。

“寂寞啊,我们的家庭好像是一个沙漠,又像是一个“狭的笼”。我需要的事活动,我需要的是生命。这种生活我不能过下去,我觉得在家里到处都是压迫,我应该反抗到底。哎,这生活!这就是我一天的生活,像这样活下去,我简直是在浪费我的青春了。我不能这样屈服,我一定要反抗,反抗祖父的命令。我一定要出去。……”

这是他日记中的话,渴望被人理解而的不到。他同样也有一颗理解人的心,当他看到觉新的痛苦的表情的脸,一个可怕的思想突然袭击他的人。他试着去改变大哥的思想,却走进了一条窄巷,而找不到出路,这令他非常痛苦。他同样感情真实丰富,重视亲情。当他看到爷爷垂死的时候,他的心也在疼痛,而家里的人却信奉神,请来巫师“捉鬼”,他反抗,甚至愤怒,面容异常严肃,眼光十分骄傲。因为他理直气壮,完全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为了爷爷得以康复,能安心休息,他豁出去了,和每个人都顶嘴,对自己的亲大哥破口大骂,,多次骂他是懦夫。当爷爷快离开人间的时候,他觉得爷爷的脸慢慢变得慈祥起来,带着惋惜,遗憾的眼光,甚至把身子靠近祖父的膝前,一面摇着祖父,一面用悲惨的声音叫爷爷。他们毕竟祖孙一场,对爷爷恋恋不舍的心情表现他身上的人性的一面。质言之,觉慧是20世纪初在心思草虫其下游五四运动首先唤醒的中国人人是封建主义大胆的,勇敢的叛逆,也是满怀热情的,不成熟的革命者。②最后的离家出走也是必然的结果,逃离家庭,个性解放。

而《家》中的女性形象也非常丰富,同样是悲剧形象。鸣凤是一个婢女,是封建大家庭中最底层的人,她在专制主义下,面对自己纯正爱,她没有选择地选择了跳湖自尽,为保持自己那份纯洁的爱,死得清清白白,还着这份爱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心里默默地继续着。这一点她是刚烈的,这无疑是对封建婚俗,等级制度的一种控诉。梅表姐也是被封建专制主义戕害的,她默默的独自伤悲;而瑞珏是觉新的妻子子作为为长孙媳,长儿媳,俗话说:“说长嫂如母”,在这样勾心斗角的大家庭中,容忍性特别强。体谅丈夫的“两难,她是一位善良的女人。在临难产快死的时候,没有一丝怨言,一次次撕心裂肺的叫着觉新的名字,她渴望丈夫能在她的身边,给予她力量,想看看他,可他们之间似乎隔着一道微不足道的门。看似门,实际上是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吞噬了又一个贤淑温柔的女子。

其实在封建的大家庭中没有任何人,能逃脱悲惨的命运。有人曾做过垂死的挣扎,但终究被封建礼教所埋葬。他们的厄运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婚俗的吃人本质。

参考文献:

[1] 朱栋霖.《中国现当代文学史》(1917—1949)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

[2]朱栋霖.《中国现当代文学史》(1917—1949)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

* 作者简介:张友梅,女(1983.01—)重庆云阳人。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叛逆专制悲剧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画家的悲剧
从《悲惨世界》的人物塑造看雨果的宗教思想
成长之痛
心病还须心药医
叩问灵魂的乐章
师生冲突中遇到学生挑衅,怎么办?
近视的悲剧
民主时代的新政治科学
欧洲早期印刷业应对专制统治的方式与成功原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