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体即主体——浅论黑格尔对斯宾诺莎实体观的扬弃

2009-04-26姚倩

魅力中国 2009年35期
关键词:能动性实体主体

中图分类号:B516.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2-098-02

摘要:近代以来直到黑格尔之前,斯宾诺莎是实体观的集大成者,他超越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创了近代实体一元论的先河,黑格尔正是通过扬弃斯宾诺莎实体观,在辩证唯心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实体即主体”的哲学命题,支撑起他的整个哲学体系。

关键词:实体;主体;能动性;否定性

一、简评斯宾诺莎的实体观

实体的概念,从古希腊开始,在西方哲学史上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几乎每一位大哲学家都对它作了研究,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儿到斯宾诺莎、黑格尔。但近代以来直到黑格尔之前,实体观的集大成者当属斯宾诺莎。

斯宾诺莎说:“真观念是真理自身的标记”,对真理的认识要以真观念为依据,而他确定的第一个真观念就是“实体”,即 “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1]对实体的定义,斯宾诺莎作了相关的说明。

实体是自因的,实体的概念不需要借助于其他事物的概念来形成,也不需要借助于另一个实体概念来形成, “一个实体不能是另一个实体的原因,或者一个实体不能为另一个实体所产生。”[2]实体不由任何其他的东西产生,也不会产生其他的任何东西,不存在外因,因此,实体的本质就包含着存在,不需外力的推动,实体的本质决定了实体的存在。实体是唯的一,也是无限的,因为它是不依赖于外物或其他实体的,那么在这一实体之外就不需要有其他实体的存在,它是唯的一,是无限地包含着其他一切存在而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着的,“它是唯一无限的存在,是整个存在,在它们以外,更没有存在。”[ 3]这一存在(实体)是永恒的,用斯宾诺莎的话说存在只能从永恒的定义中推导出来。

斯宾诺莎认为只有“神”是作为自因的、无限的、唯的一、整体的而存在的实体,他肯定神是唯一的实体,但他所说的不是神人同形同性的人格神,而是指自然,在他那里,神、自然、实体三者是同义词,显然,斯宾诺莎已经超越了柏拉图的将实体看作是单独的、独立存在的理念的观点,也已经超越了亚里士多德的关于实体是形式的观点,而将实体理解为普遍的、共同东西的整体而存在。“神是唯一的, 这就是说, 宇宙间只有一个实体, 而且这个实体是绝对无限的??一切存在的东西都存在于神之内, 没有神就不能有任何东西存在, 也不能有任何东西被认识”[4]自然之中的一切东西都是存在于神之内的,神的存在决定着其他一切东西的存在,是其他一切东西存在的原因,只有认识神才能认识其他事物。

要想对神这唯的一实体以及它何以成为其他事物存在的原因有深入的理解,必须从对属性和样式的理解开始。属性,“从理智看来是构成实体的本质的东西。”[5]样式,“实体的特殊状态,亦即在别的事物内并通过别的事物而被认识的东西。”[6]可以看出,斯宾诺莎将属性理解为是实体的内在的本质,而样式则是作为实体的特殊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存在于现实的自然界之中的,并反映实体的本质(属性)。神和实体是世界和样式存在的依据、原因,神和实体是不动的,而世界和样式则是可运动、变化的,既然如此,不动的神、实体空间是怎样产生可动可变化的作为特殊形式存在的世界、样式呢?按照斯宾诺莎的理解,特殊的、有限的东西是不能够被无限的东西决定的,只能由另一个特殊的、有限的东西所决定,这是一个无限倒退循环的过程,所以他提出,关于神的属性,应当从两个角度去理解,一是将它看成是某种特殊的、有限的状态,那么具体事物的存在是出于神的这种属性的,自然的一切客观存在的具体的东西都是由于神的这种特殊状态的属性所决定,这时的事物是个别的、分离的,因此是可运动的、可变化的,这时的实体是可以产生样式的;而如果我们将神的属性理解为绝对永恒的、无限的、唯的一、整体的状态时,具体事物的存在便不再依赖于神的这种属性了,不再由神的属性来决定其存在、运动、生灭,这时的实体就只能认为是实体,不能产生样式。斯宾诺莎将实体和样式,或者说神和世界看成是同一个实在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他并没有割裂二者。根据洪汉鼎先生的《斯宾诺莎哲学研究》中阐述的观点,斯宾诺莎绝不是截然分开了神和世界,他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而且就字义上看,斯宾诺莎选择用“实体”和“样式”两个词的本身就具有同一的意思。

虽然斯宾诺莎并没有对实体和样式、神和世界作绝对的对立,避免了笛卡儿的思维、存在分裂的二元论,但是他对实体的理解以及实体如何产生样式的理解仍然带有不可忽视的缺陷。斯宾诺莎通过对实体和样式的阐述,将自然分为能动的自然和被动的自然,前者是作为整体而言的,即将神(自然)的属性看作是惟一、永恒、无限的状态的,而后者则是作为部分之和而言的,是世界中无限多种样式的总和。他提出这一观点回答了不动的实体如何产生了可动、可变化的客观世界,归根到底是为了解决无限如何产生有限这一矛盾,但是,他仅仅提出了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来理解实体(神、自然)的属性,从而描述自然界的万物生成,并未真正地说明和解释实体如何产生世界万物,动力何在?也就是说,斯宾诺莎只是在静态维度上对世界、自然界各种具体事物存在的终极原因进行了理论上的说明,而并没有从动态维度上对这一产生的过程、动力加以解释。尽管如此,斯宾诺莎将神放与自然之中,已经对思维独立于客观存在、不依赖于客观世界这个顽固的牢笼打开了一个缺口,总的来说,斯宾诺莎的实体观可以说是黑格尔提出“实体即主体”观点的理论预设。

二、实体即主体——黑格尔对斯宾诺莎实体观扬弃的成果

传统哲学将实体理解为僵死不动的、独立存在的世界的本体,近代斯宾诺莎对实体概念给予重新定义,并解决了自笛卡儿以来近代西方哲学的难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但仍未回答世界的运动变化问题,直到黑格尔首次将主体性、能动性加入实体的概念,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解决了思维与存在和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的难题,提出了著名的“实体即主体”的观点,“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不仅把真实的东西或真理理解和表述为实体,而且同样理解和表述为主体。”[7]

黑格尔对斯宾诺莎的实体观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斯宾诺莎克服了二元论的缺陷,斯宾诺莎的实体是神,但又不同于基督教的那种纯粹精神上的神,否认了精神实体的存在,他的神是普遍存在于自然之中,思维寓于存在之中的,人所能认识的属性只有思维和广延,前者是理智的,后者是自然的,而神,则统一了思维和广延。黑格尔认为斯宾诺莎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将思维与存在二重性同步带入实体概念中的人,克服了近代以来自笛卡儿开始的将思维与存在绝对对立起来的二元论思想,并认为斯宾诺莎哲学给予了后代人开创新哲学的启示,但同时,还是有着明显的缺陷。斯宾诺莎的“实体”是处在一种“死板的、僵化的状态中”,没有自我运动、变化的力量,是完全被动的,“缺少波墨的泉源”,他唯一的运动只是不断地吸收所有的有限的、特殊存在的事物,而这种运动甚至不能被称之为真正的运动,因为它没有任何能动性。黑格尔评价斯宾诺莎的“实体”是一个大阴沟,任何事物都可以被吸收进去,却无法从中产生出任何事物,在斯宾诺莎的哲学中“神仅被规定为实体, 而不是主体或精神”。[8] 黑格尔继承了谢林的主客体“绝对同一”的观点,将其称为“绝对精神”或“绝对”,但他看到了谢林仍然无法解决“绝对同一”同多式多样、形态各异的客观世界之间的对立问题。黑格尔通过谢林进一步接近了斯宾诺莎,并指出谢林缺点的根源在于将精神理解为不动的实体,理解为斯宾诺莎的那种形而上学式的实体观,同时他又极为注重谢林的“推演”说。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不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实体,而是一种自然界和人类意识相统一的具有能动性和内在力量的主体,绝对精神自为存在时即具有一种潜能,随着这种潜能发挥作用,绝对精神走向它对立面,从自身异化出客观自然界,而作为主体和客体相统一的自然界在整个异化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离不开绝对精神这种能动性的支持,正是这种能动性使绝对精神潜在的可能性实现为现实,从而产生了自然界;实现了的自然界又作为一种认识的中介,借助于这种中介,绝对精神继续运动,走向对立的统一体,回复到自身,成为一种自在、自为的存在,这是一个由原始的自身等同的同一体通过辩证的否定走向对立面,又通过扬弃对立面回复到自身的对立统一体的过程,这一整个过程都离不开绝对精神的能动作用,绝对精神是一种活的实体,正是由于它的这种能动性的存在它才可以被称之为主体,否则,它就只能是僵死的、死板的实体深渊。黑格尔吸取谢林的“推演”说和斯宾诺莎的实体一元论,在唯心主义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实体即主体”学说,从绝对精神的运动过程中可以看出,从始至终的每一个环节都活生生地体现着这一思想,实体不仅作为世界产生和存在的原因,也是其存在和运动的动力,恩格斯曾大大赞扬了黑格尔的这一观点:“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伟大功绩——把整个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提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9]

黑格尔不仅辩证地吸收了斯宾诺莎实体一元论思想,而且高度评价了他的“一切规定都是一种否定”的命题,并说这是斯宾诺莎的一个伟大的命题。斯宾诺莎认为,确定的东西必定是有限的东西,否则就不存在,而它自身的肯定中一定包含着否定,它的本质是建立在否定的基础上的,但是斯宾诺莎只是片面地理解了否定,他没有看到“否定就是否定的否定,因而是肯定”,黑格尔进一步指出“在斯宾诺莎主义里并没有主体性、个体性、个性的原则”,而莱布尼茨的单子则是能动的、带有主体性的,恰恰弥补了斯宾诺莎的不足。斯宾诺莎他从确定的东西着眼提出了这个命题,仅仅把否定理解为一种抽象的规定性,把精神(思维)在自身中单纯的统一理解为是绝对的实体,他没有看到,精神要想成为个别的、特殊存在的东西,必须通过自身的否定性才能具有实在性,在黑格尔看来,这种否定性实际上就是实体的内在力量,即推动着绝对精神不断异化走向对立面、并通过扬弃回复自身的能动力量,“实体作为主体是纯粹的简单的否定性,唯其如此,它是单一的东西分裂为二的过程或树立对立面的双重化过程,而这种过程则又是这种漠不相干的区别及其对立的否定。”[10]思维要想建立自己的对象,必须对那个对象作出否定,再通过对这种否定性环节的扬弃,从而认识自己,成为概念,否定不仅是确定事物的抽象规定性,而且是实体自身的规定性,黑格尔将这种力量称为“否定性力量”,正是由于实体内含了这种否定性力量才使实体具有了主体性,是这种“否定性力量”使“实体即主体”成为可能。

总结来说,黑格尔辩证地吸收了斯宾诺莎的思维存在相统一的一元论思想及其否定性原则,并通过吸收传统哲学史上的辩证法思想,扬弃了斯宾诺莎“实体”观,提出了著名的“实体即主体”的命题,这一命题贯穿了整个黑格尔哲学体系,在各个部分各个环节里都有体现,这里就不再逐一阐明。

参考文献:

[1][2][5][6]北大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M].上册.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415;418;415;415

[3]斯宾诺莎著.知性改进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46

[4]斯宾诺莎著.伦理学[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3:14;15

[7]黑格尔著.精神现象学(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0

[8]黑格尔著.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9

[9]马克思,恩格斯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62

[10]黑格尔著.精神现象学(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1

* 作者简介:姚倩(1986-),女,汉族,江苏睢宁,徐州师范大学法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生方向是生态哲学与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能动性实体主体
论碳审计主体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英语教师负向能动性及其应对策略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实体钱
何谓“主体间性”
2017实体经济领军者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重振实体经济
项目教学法在《微机原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