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于文学思想是第一位的

2009-04-21

民族文学 2009年4期
关键词:作家文学思想

赵 玫

一个有思想的民族,才能是一个真正强大的民族。社会进步离不开杰出思想家的推动。倡导人文精神,促进文明进步,需要知识分子发挥导向作用。对于文学来说,思想更重要。作家应把思想性放在文学创作的第一位,对历史的传承,对社会现状的体察,对整个世界的观照,都能带给作家思想。我们提倡所谓的精英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提倡这种思想性。

序言

人文精神对于文明的进程来说,能够起到一种引领的作用。综观古今中外,任何一次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杰出思想家的推动。譬如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伏尔泰的人文主义思想,18世纪晚期德国“狂飙突进运动”中席勒等人倡导的要求个性解放和创作自由,“二战”后以萨特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出的“存在主义”,等等,都对西方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中国几千年来的优秀知识分子更是如此:孔子、孟子、李斯等人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提出过一些新的思想,这些思想流传了几千年,至今仍给我们以启示;20世纪“五四”时期陈独秀、鲁迅、胡适等人倡导的“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整个中华民族社会、历史的进步。

在今天这样一个物质泛滥、俗文化流行的时代,我们的文化样式中多了一些肤浅、浮躁、追名逐利的东西,少了人文精神的深层观照,而这无疑对社会的发展与文明的进步是不利的。因此,倡导人文精神十分重要。而这需要先进的知识分子发挥导向作用。

一、先进的思想是文学与文化的灵魂

可以说,我们现在是生活在一个物质主义的时代,物质琳琅满目,充斥着人们的视野,侵占着人们的心神,这导致精神生活渐渐被忽视。物质与精神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多数时候、多数情况下,只有当人们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才有暇去过精神、文化的生活。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类不可能光有精神文明,也一定要有物质文明。

而物质文明是一把双刃剑,它给我们的文化带来了许多消费性、炒作性因素,并使文化中的精神内涵变得特别不纯粹了。比如说,作家纯粹的精神劳动的成果——文学作品,往往很自然地就会被“市场”来衡量,从而与物质利益挂上钩。精神产品走入市场并带来经济利益,我个人认为无可厚非,但如果完全用市场和经济利益来衡量它的价值,那就很令人悲哀!因为有些作家的作品主题是探索人的精神层面的问题,它们未见得像一些畅销书那样有很好的销售量,在经济上也许并不成功,但从精神角度来讲,它们是非常高尚的,具有丰富的可供我们借鉴与思考的见解。而现实的情况是,公众对所谓的“畅销书”的关注度,远远高于那些经过作家非常严肃认真的精神思考并积年累月写出来的书,这样的局面传递出一种令人担忧的讯息:似乎只有被市场认可了的作品,才是好的作品。但实际上,文明的进步绝对不能完全交由市场来决定。

现在,我们开始呼吁精英文化的回归。任何一个时代,如果没有一种精英的文化在引领着社会思潮、引领着人们的精神追求,使人的文明素质得以提高,它是很难进步、很难向前走的。基于此种认识,我认为除了文学,其他领域,例如艺术方面,包括绘画、音乐、舞蹈等等,都应该对所谓的高雅文化有所投入。再有,要努力去引导大众价值观的转变,不能用纯粹的市场标准来判断文化产品。也即我们不能单纯地以图书的销量和广告声势的大小来评价文学的价值,而应该给文学更大的精神空间,让作家能够真正地用思想来写作。一定要有思考,要有探索。要允许作家们尝试,哪怕失败。只有这样做,文学才能不断地前进。

正是出于这样的思考,针对当前这种文学创作特别多元化的状态——很多人现在都认为多元是一种主流——我并不觉得文学在进步。文学的进步其实是一定要有基质的,要有一大批非常优秀的作品,而不应过分强调多元。对于文学来说,思想更重要。

思想存在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当中。对历史的传承,对社会现状的体察,对整个世界的观照,都能带给我们思想。我们提倡所谓的精英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提倡这种思想性。中华民族各个时期的文化精英们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表率。晚清时期,梁启超引进西方文学新观念,首倡近代各种文体的革新;“五四”时期,鲁迅以笔为旗,对社会、对国民性进行了深刻反思。这些优秀的思想传统惠及当代中国人。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的很多作家仍在继续着对于民族的思考,创作出了很多有思想的作品,比如说寻根文学,反思“文革”的文学,后来的新写实主义、现代主义等等。这些作家一路走过来,每一个流派都代表着一个特定阶段里比较前卫、先进的思想,这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是非常重要的。

思想性不一定要非常宏大,文学的思想也不一定要表现为民族史诗性的东西,只要它能够提供新的思想,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它就是有价值的。比如说徐志摩的作品,不能称作“史诗”,但它能带给我们一些全新的认识世界的视角。所以,任何作品,只要有创造性在里边,其实它就是有思想的,包括文学形式的变化。因为形式的变化也是思考之后的结果,有时它甚至能给人们带来世界观的改变。比如英国女作家伍尔芙首创的意识流叙述手法,伍尔芙认为人的思维是纷纷坠落的碎片,所以她的一些作品不像写实主义那样有着很客观的思维沉淀。实际上,人的意识确实不是连贯的,不是进行理性思考时的那种清晰和宏大。“意识流”本身是人的真实状态,而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方式,它是完全创新的,体现并推动了文学的进步。

而作家的个人化写作风格和文学为社会大众服务之间并不存在根本性矛盾,不管是写公众体验,还是写个体经验,都可能创造出极大的社会价值。像卢梭的《阡悔录》,完全是写他个人的思想历程,但它对整个世界的文明进程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再比如说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也是非常个体的,但它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打破了一个封闭的社会和封闭的女人的状态,为女性追求自由、个性、爱情开了一扇窗。所以说,作家的个人化创作如果真的到达了一个深入的状态,也会引起大众的共鸣,因为一些精神性的东西可以全人类共享。

我的很多作品被认为很先锋、很另类,包括历史小说。这是因为我比较执迷于一些有探索性、有变化的东西。在写《武则天》、《上官婉儿》等历史小说的时候,我并没有借古讽今之类先入为主的观念,也不是刻意想达到一个什么目的,而只是在用我的眼睛来看这段历史,用我的观念去解读历史,所以它带上了现代意识。用现代意识观照历史,我觉得会跟今天更沟通,包括那种女性主义的观点。比如说武则天她们,在唐朝就已经开了女性从政的先河,而到今天,我们实际上都还没有像那个时代的女性那样,跃跃欲试地希望在政治上发出自己的声音。有一段时间,一些女干部在看我的这些作品,她们说希望通过历史上女政治家的从政经历,来看自己今天应该怎样从政。由此看来,这些东西至少在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现实效果。

二、吸收异质文化,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

每一个民族本身,包括它的血液里面,都有着自己的特质。所谓身体本身就决定了你的思维,我一直赞同这样的观点。每一个民族的思维应该都是非常独特的,虽然你生活在和所有人相同的社会环境当中,但民族的特性必定带给你很多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就我自己来说,我一直希望了解一些新的东西,一些和我们已有的不一样的东西。所以对于那些异域的文化,我非常感兴趣,而且是很主动地去接受。2007年,我跟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去了印度,看到成千上万的印度教教徒到恒河沐浴,那种神圣的场面,他们民族对宗教的那种感觉,让人觉得特别震撼。对待大自然的态度也反映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1994年我到了美国的新墨西哥州,那个地方住着很多的印第安人,我也因此接触到不少印第安作家。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我发现他们对大自然的态度跟美国其他种族的人完全不一样,让人觉得印第安是一个完全崇尚自由的、跟上天有着某种联系的种族。今年4月去佛罗里达,在迈阿密看见了那里的大海,那种明澈、通透的蓝色让我惊叹!而想到我们国家的北戴河等海域,我几乎从没有见过它们有纯净的蓝色,而常常是浑浊的灰绿。我们生活在一个共同的环境当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很多人都很重视环保,而且也在积极地去行动,但问题仍然很多。环境问题里面其实也包含有人文的因素,它需要人们去改变一些旧有的思想观念。不少作家以各自的方式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索,有的创作出大量直接以环境问题为素材的作品,有的则在作品中通过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自然、人文风貌的比较,反映出我们的生态问题。这些作品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在读书方面,我也特别爱看一些外国作品。上海译文出版社出了新书大都会给我寄,常让我给他们写书评,各个国家的都有,像日本青年女作家青山七惠的《一个人的好天气》,最近新出的塞拉利昂作家伊斯梅尔·比亚的《长路漫漫》,还有像杜拉、昆德拉的作品,等等。我十分乐意给他们写书评,因为要写评论,首先自己必须要去读,而且读的时候一定会非常用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让我可以了解更多的文化来丰富自己。对我影响最深的外国作家有三位:伍尔芙、杜拉和福克纳。杜拉是一位很感性的作家,她对于小说和文字有着非常好的感觉,直到七八十岁还能够保持着似火的激情,这些都让我极为欣赏。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写了很多堪称史诗的经典之作,他为诗歌注入了自己的灵魂,对人类怀抱着深刻的同情之心,他不懈的探索和思考使得其作品中带有一种厚重的质感。后期我更喜欢英国作家伍尔芙。伍尔芙写过很多优秀的书评,也写了很多特别有探索意义的小说。这三位作家可以说引导了我的创作方向。我早期写小说时,那时提倡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但我好像不太适应。后来接触到了意识流等比较现代的写作方式,那些作家的感觉、行文,包括审美的体验,都跟我特别接近,我觉得找到了更适合我自己的道路。

所以,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异质文化,对其加以吸收、整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有很多收获。接受异质文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一个让不同的文化得以交融的过程。这样,我们就永远在看到新的东西,了解新的思想,接受新的事物。那些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世界观,可以让我们更深人地去思考人类和世界的关系,和日月星辰的关系,和茫茫宇宙的关系,那些观念一定会带给我们很多思维上的变化。因此,多接触异质文化,和把自己封闭起来,是非常不一样的。不同文化和文明的熏染,尤其对作家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滋养。当然,这些东西不见得马上会在具体的作品当中反映出来,但它作为一种文化的积淀,融入了我们的内心世界。当我们思考的时候,这些积淀自然而然地就会被带出来。世界上很多著名的作家都曾经四处游历,比如说美国的海明威,他在欧洲、南美洲生活过,作品中有对西班牙、古巴等国自然、人文风貌的精彩描写。各种各样的、很多元的文化进入到作家自己的积淀当中,对于其写作的确是非常重要的。

结语

一个有思想的民族,才能是一个真正强大的民族。作家应该把思想放在第一位,尤其在现在这个物质化的社会当中,也依然要能够安静下来,认真地思想;用开阔的人文视野观照多元文化,进而引导社会大众提高人文素养。我认为,人文精神本身就有这样一个思想的因素在里面。

(原载《绿叶》2008年第5期)

原责任编辑齐澧

责任编辑石彦伟

猜你喜欢

作家文学思想
作家谈写作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作家阿丙和他的灵感
我和我的“作家梦”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文学小说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