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道德信仰危机初探

2009-04-21朱昭霞

消费导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青年危机

[摘 要]道德信仰危机有其深刻的心理、伦理和社会原因。扭转这一危机,主要应从其表现着手分析,力求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青年 道德信仰 危机

作者简介:朱昭霞(1980-),女,河南商丘人人,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唯物史观与社会发展。

一、当代青年道德信仰危机的表现

道德信仰就是对道德理想及其价值依据的笃信和奉行。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某种道德价值体系及其价值理想目标的构建和信服;二是人们信服这种道德价值体系及其价值理想目标的依据或理由。

(一)道德情感的麻木

道德信仰是对道德理想目标的追求,对道德规范的忠诚。道德情感是对道德理想目标和道德规范体系的忠诚、虔诚等强烈的情感。在道德信仰出现危机的时候,道德情感往往逐渐淡化、消失甚至走向反面。对原来的道德价值系统的崇敬感缺位,会使人感到困惑:善恶是非分辨不清,价值标准多元化。当代青年道德情感麻木主要表现在:他们不再仰慕道德人格的高尚,也不再疾恶如仇地去揭露、谴责坏人坏事并与之展开斗争,而是避而远之。

(二)道德信仰动力缺乏

市场经济在激励人们在开拓进取、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使得人受利益支配,为物欲所困,出现价值观念的变异,功利主义的泛滥。当代青年人做事情时,总是出于自身的考虑:一是趋利,是否有利可图;二是避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道德信仰动力匮乏,道德价值标准发生扭曲,甚至部分道德精神被看成了“傻帽”的做法。他们不愿意遵从原有的道德规范,蔑视原有的道德楷模,亵渎原来视为神圣的道德人格。

(三)道德行为失范

道德行为失范就是对原有的生活规范的道德价值系统怀疑,动摇乃至否定。在没有建立起新的价值系统及其规范要求来取代原有的价值系统及其规范要求时,就会出现了规范要求的“真空”,造成行为规范的空虚状态。这样,就导致青年人在道德行为选择方面出现困惑,具体表现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盛行。其根源在于道德失范为道德价值标准多元化的存在和滋生提供了生存空间,青年人总会感到无论哪一种标准都有一定的“合法性”,出现自私自利,惟利是图,损害整体利益。“一切向钱看”思想的滋长,造成了人际关系的冷漠,“拜金主义”、“金钱至上”思想的蔓延污染了社会空气。

二、当代青年道德信仰危机的原因分析

(一)道德信仰危机的理论分析

我们对青年道德信仰危机的理论分析,主要是依据道德信仰的发生机制理论来进行的。这一理论认为:道德信仰作为人类精神的需要和创造,来自于人类意识对包括宇宙背景在内的生存条件、生存历史、生存结局的全面审视和反省,来自人对灵与肉、己与他、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自觉体认和主观整合。因此,道德信仰的发生离不开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离不开社会伦理关系和道德义务,道德信仰的形成就是对主观与客观、内在与外在、个体与社会等关系的自觉体认和主观整合,内含着个体道德心理的整合机制。所以,道德信仰的发生机制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需要的体认机制;伦理义务的内化机制;道德心理的整合机制。

首先,从需要的体认机制来讲,当代青年人中之所以出现道德信仰危机,源自于对需要体认的过分偏向。人的需要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个方面。,物质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是存在的基础,精神需要是较高层次的需要,对人来说是更为本质的需要。物质需要层次的高低,尽管会制约人们的精神需要和精神状况,可以表现人的经济地位的高低,并不能代表所有的人生价值,更不能显示人格、尊严的高低。而精神需要层次的高低则直接影响道德境界、人生境界。道德信仰是一种高级的精神需要,往往表现为人对尊严、荣誉、道德人格、自我实现的需要,具有社会性、利他性、自觉性、超越性和理想性。当代青年人中相当部分人为了物质利益可以出卖一切,包括肉体和灵魂。

其次,从伦理义务的内化机制看,当代青年人中之所以出现道德信仰危机,源自于社会教化复杂化。道德信仰的产生离不开个体的自我意识,也离不开社会关系。人是一种社会存在物,必定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们之间就必然存在相应的伦理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的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就构成了人的伦理义务或道德义务、道德责任。现阶段,我们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多层次性,正确的道德内化与错误的道德内化并存,无产阶级道德信仰与资产阶级道德信仰激荡,势必会对青年人道德信仰产生深远影响。

最后,从道德心理的整合机制看,当代青年人中之所以出现道德信仰危机,源自于对道德信仰对象价值判断的缺失。从道德信仰产生的过程看,道德认知是对道德信仰对象的确立,道德情感是对道德信仰对象的敬重之心的形成,道德意志是贯彻道德信仰对象要求的毅力、气节,道德人格或道德品质的形成则代表着道德信仰的完成。而在当代青年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对道德信仰对象的价值判断的缺失问题。正是这种价值判断的缺失,最终导致他们道德信仰危机的出现。

(二)道德信仰危机的现实分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任何社会现象的背后总会蕴藏的该现象得以存在和发生的社会条件。我们对青年道德信仰危机的现实分析,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是社会环境复杂。当今,我们生存的这个社会是一个社会主义先进道德与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道德并存的社会。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各种思想和文化相互激荡,各种道德观念、道德思想相互碰撞,对人们道德信仰产生着深刻影响。加之市场经济条件下,受物质利益的驱使,使得青年人面对这样一个大的社会环境,往往禁不住各种诱惑,而对社会主流道德价值体系及其价值理想目标的怀疑及对这种道德价值体系及价值理想目标依据或理由的背叛。

二是家庭教育薄弱。家庭教育是道德信仰教育的基础环节,对青年人道德信仰教育和确立具有启蒙作用。家庭教育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水平和他们自身的素质。在我国,相当家庭中父母本身的素质是不高的,他们本身就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念和评判标准,这种情况下,他们对子女的教育就可想而知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我国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独生子女在家里往往受到家长的溺爱,正是这种过分的溺爱,使得独生子女更有一种高人一等的感觉,久而久之,便产生了“自我中心主义”思想。在这种思想的作崇下,他们的道德信仰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是学校教育偏向。道德信仰的形成,离不开社会教化的作用。而学校是社会教化的主要基地。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都存在着“重理轻文”的普遍现象。这种“重理轻文”的偏向式的教育,对青年一代人文素质的培养起了极大的消极作用,成为导致青年人道德信仰陷入危机的不可小视的因素。

当代青年的道德信仰危机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它直接涉及到社会的稳定和良性运行,因此,通过采取有力措施,来引导直至改变这种道德信仰危机的状况,已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参考文献

[1]魏长领,道德信仰危机的表现、社会根源及其扭转[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1)

[2]闾彬;华南,我国社会转型期道德信仰危机成因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4)

猜你喜欢

青年危机
危机来临
中年你危机了吗?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自我实现角度窥探青年自我实现的困境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危机”中的自信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