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艺术与高校校园文化的融合和拓展

2009-04-21葛姝亚

电影文学 2009年6期
关键词:主旋律电影校园文化

葛姝亚

[摘要]电影艺术有其特殊的魅力,能够丰富大学校园文化生活,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产生重要影响。主旋律电影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本身集娱乐性、思想性和教育性于一体,具有寓教于乐的功能。应积极促进电影艺术与高校校园文化的融合和发展,充分发挥主旋律电影在高校的教育功能,通过优秀影片实施电影德育,使电影成为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电影;校园文化;主旋律;德育

电影和校园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电影是技术和艺术的统一体,是吸收各种艺术门类元素的综合艺术,它具有文学性、绘画性、音乐性、舞蹈性、建筑性和雕刻性。一部电影作品的诞生,也是编剧、导演、演员、摄影、美工、录音师等相关人员集体智慧的结晶。这种综合性、集体性,使得电影艺术以画面为基本元素显示其作为艺术的独特品格。电影这种寓情于理、情理交融的感受比单纯的诉诸情感影响更大。从而对大学生的精神品位产生巨大的影响,具有其特殊魅力。

一、充分发挥主旋律电影在高校的教育功能

主旋律电影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本身集娱乐性、思想性和教育性于一体,具有寓教于乐的功能,是对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高等院校是培育“四有”新人,输送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充分利用主旋律电影的德育功能,有机渗透思想教育,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同和内化,接受爱国主义的思想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一定会收到好的育人效果。“运用优秀影视片加强对孩子和青年进行素质教育肯定是有效办法。”对高校教育工作者而言,应该充分发挥主旋律电影的优势,加大对学生人格教育的广度、力度、深度,发展学生美的品德内质,提升学生健康的人格素养,培养学生理想的人格形象,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充分发挥“主旋律”电影在高校德育体系中的作用。

1、充分利用节假日

主要是利用双休日、寒暑假和重大纪念日、庆祝日适时播映主旋律电影。《百色起义》《巍巍昆仑》和《开国大典》等片,生动地描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以及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奋斗历程。《鸦片战争》《烈火金刚》《红河谷》和《黄河绝恋》等描写了我国军民抗击外敌入侵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东归英雄传》《悲情布鲁克》描写了我国少数民族人民回归故土、保家卫国与民族团结的悲壮故事,《横空出世》《世纪之梦》等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成就,《共和国不会忘记》《首席执行官》等表现了我国人民改革开放求发展的奋斗精。在重大节庆日等,适时放映有针对性的主旋律电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德育效果。

2、开设“电影课”,发挥育人功能

很多主旋律电影也具有十分生动的艺术效果和审美效果,一些表现著名科学家和伟大英雄模范人物的作品,真实地再现了这些伟大人物成就事业的强烈动机,揭示出他们超出常人的精神境界和高尚人格,正是激励学生酝酿成就动机的“活水”。如《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太行山上》和《邓小平·1928》等影片,生动地刻画了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人的光辉形象,展现了他们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迷人风采。《焦裕禄》《孔繁森》《蒋筑英》和《时传祥》等生动刻画了一大批党和国家的领导干部、知识分子以及普通劳动者的感人形象,具有感人的艺术效果。通过开设电影选修课等形式,放映一些主旋律电影,对其艺术和审美特点进行点评,开发和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审美需要和高尚的人生价值观,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电影德育是新形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通过优秀影片实施德育,符合教育和德育规律。“自育乃育人之本”,教育应重视能体现教育对象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原则的教育形式,德育更是以达到寓教于乐、“润物细无声”和实现人的自我修养为最高境界。子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电影艺术则是现代版的诗与乐,这种艺术形式颇符合青年学生注意力的特点。我们发现,针对性强的影片在播映时,很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往往多次响起掌声,播映后的几天,这部影片会成为学生的热点话题,并且往往通过其讨论、回顾和思索,得到超过教育者期望值的收获。高校电影教育的作用之一就是普及电影文化知识,通过对电影发展的历史、电影美学的特征、电影编导演摄录美等内容的讲授,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电影文化知识,从而形成电影文化也是一个人必备的文化素养之一的观念。电影艺术在帮助大学生改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心理性格、审美趣味和文明礼仪修养,提高思想品德以致整个文化素质上具有重要的、有着其他手段所不能替代的职能作用。它不仅能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审美要求,而且有着抵制资本主义和封建腐朽思想的作用。

三、电影是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影艺术在大学校园有着庞大的文化层次比较高的、特具激情、善于思想交流的大学生观众群体。由于这个群体本身的特性,他们并不在于对个别明星的关注,更多的是对影片本身价值的判断上,体现的是更加广泛和文化意识的看法。因而大学生对电影艺术有着比其他观众群体更为浓烈的兴趣,是校园电影观众的主体,电影已成为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

电影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有着雄厚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拍摄了许多故事片、舞台艺术片、科教片、新闻片,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形成了容量巨大的文化资源库。这使电影为大学生服务,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有了极为丰富的文化基础。如鲁迅先生所预言的“用电影来教育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电影集思想性、观赏性于一体,更好满足了大学生求知、求新的心理要求,使电影为校园文化服务得以开展起来,也能有效坚持下去。

学校是学生直接接受教育的场所,它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大学生电影艺术教育应该把重点放在对经典名片的观赏上,在欣赏解读影片的同时去了解、理解电影艺术的特性、电影语言的特性,在趣味盎然的影片观赏过程中提升审美期待,提高审美趣味。学校要树立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从原有的单纯传授知识,转向开启学生心智,培养学生求知、生存、人际交往和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上来。

我们对于非电影艺术专业的大学生进行电影艺术普及教育,不可能把涉及电影特性的那些知识系统地深入地全面地介绍给他们,让他们按照电影艺术专业的水平或者方法去欣赏解读电影。比较可行的是应该教会他们以“文学”方式去读电影。同时,中外电影发展史告诉我们,许许多多的经典名片都是改编自优秀的文学作品,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流派的电影,永远离不开文学的因素,都要有主题、人物、情节,都要呈现出一定的文学风格,体现出一定的审美特征,都无一例外地让人娱乐,使人思考,令人回味,从而产生审美的效果。大学生们,通过文学方式结合电影艺术特性欣赏解读电影作品的方法,可以在全球化语境下,了解中外电影发展的历史、现状、未来;在文化的视野中,理解中国电影的民族传统和民族风格,从而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强化大学生电影艺术教育效果。

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电影是一种较好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和发挥电影这个现代科学技术的作用,不仅为灿烂辉煌的中国古老文明和华丽多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整体再现服务;而且更让它为今天的大学校园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猜你喜欢

主旋律电影校园文化
国内主旋律真实改编商业电影的艺术特征探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用现代舞表现“主旋律”的成功尝试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