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访英见闻(外一篇)

2009-04-13

延河 2009年3期
关键词:伯牙英国人老先生

童 星

童星 曾发表散文、小说多篇,现供职于西安市高新一中。

时值盛夏,我们西安高新一中师生代表团一行飞赴英国去访问游学。在英国的20天中,所见所闻给我们留下了非常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不必说首都伦敦多么富丽繁华,其一系列欧式建筑多么雄奇精美,别具特色;不必说大英博物馆、美术馆的藏宝多么珍贵奇特,浩如烟海;也不必说剑桥、牛津两所世界著名学府多么典雅美丽,文化底蕴多么深厚,单是从英国人日常的衣食住行和生活环境中所体现的高度的社会文明,就足以令人佩服之至。

英国人穿衣非常讲究,尤以中老年男士为甚。无论是在参观游览途中,还是漫步街头,我们都会看到英国的中老年男士身穿的短袖衬衣大多以淡绿色、淡粉色、淡橘色为主,也有少量穿大红色、大绿色、紫红色的。他们身穿的裤子大多以淡黄色、乳白色、蛋青色等为主,几乎人人的衣料都很有质感,熨烫得棱角分明,挺括平展,几乎看不到褶皱。他们脚蹬的皮鞋多以棕红色、浅咖啡色、黄色为主,擦得铮亮可鉴。不少男士还打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做工精美的领带,很有绅士风度。他们中有很多人已满头白发,但看上去却身板硬朗,鹤发童颜。他们身上的五彩缤纷的衣服淡雅、绚丽而不妖艳,更无丝毫的我国老年人穿衣以白、黑、灰、蓝色为主所显示的单调和沉闷,反而洋溢着一股青春的活力,散发出一种令人鼻息似乎可感的朝气。他们徜徉于街头,形成了一道靓丽的游动的风景线,彰显了一种色彩美、时尚美和气质美,令人赏心悦目。

英国人在饮食上并不十分讲究。他们喜欢吃牛肉、羊肉、蛋类、禽类、甜点、水果等食品。英国人的早餐主要喝麦片粥,吃咸肉、鸡蛋、面包、果酱等食品。午餐主要有各种熟肉、沙拉、面包、饼干、奶酪、黄油等食品,他们用午餐通常只需三十到四十分钟时间。晚餐主要食品为汤、鱼、肉类、蔬菜、布丁、黄油、甜点、水果以及各种酒类和咖啡。英国人的饮食虽然看起来比我们中国人的简单,口味也比我们清淡得多,但他们却要求质好量精,特别注重营养成分的丰富和搭配的合理。而这正符合健康饮食的要求。此外,英国人在待客时也比较简单,绝没有我们国内待客时一般少则七碟子八碗子,多则上十几道菜,也不像我们国内在待客时所用时间较长,少则一小时,多则两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他们在吃饭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少。而这正符合当今快节奏社会和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英国人一般是一家住一栋小别墅,少则两层,多则三层、四层。别墅的样式很别致,很精巧,屋顶是尖顶斜坡型,有的在斜坡上还巧妙地开了窗户。屋子的窗户有长半圆形的,也有方形的,大都突出于外墙壁之外,立体感很强。屋瓦、墙壁、门窗的颜色搭配得很和谐,门窗的边沿上大都装有立体的各种花形图案,很典雅,很艺术,体现了浓郁的欧式风格。几乎看不到我们国内那种四四方方,单调沉闷的火柴盒式样的房屋。不管房屋的面积大小,几乎每家别墅的旁边都有一个小花园,有的还有前花园和后花园。花园里草木葱绿,鲜花开放,是主人怡情休闲的好地方。这些别墅大都没有围墙。有的虽有围墙,但仅有两尺左右高,而且还是木栅栏墙。别墅的一层窗户开得都很低。白天,有的家中似乎无人,但窗户却大开。窗户上也没有安装防盗网,行人如果把腿稍一抬高,便可从窗户跨进屋里。我问导游:这样安全吗?他们就不怕小偷光顾吗?答曰:英国的社会治安很好,人的素质普遍较高,一般不存在小偷光顾的问题。我想:这要是放在我们国内,甚或是放在我们西安,不把你偷得倾家荡产才怪!

英国的公交车上设有行李台、婴儿车和残疾人轮椅存放处、老弱病残孕专座区。乘客上车前都能自觉排队,绝没有一见车来便争先恐后一哄而上的现象。上车下车时司机和乘客互致问候。车上的英国乘客几乎个个温文尔雅,无人喧哗。倒是来这里留学、旅游的我国乘客一上车,往往喧哗声四起,打破了车上的安静。

英国人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很强。我们师生代表团一共53人,负责接待我们出外参观的CRC学院给我们租的大巴车的乘客座位也正好是53个,正好一人一个座位。但再加上一名导游,却少了一个座位。我们便说:学生体格小,让他们挤坐一下,座位就够了。但CRC学院的负责人却不同意。他们说:车上多坐一人,如果在路上被交警查出来,处罚是非常重的。再则,车上有53个座位,相应的也只有53个安全带,如果多坐一人,这个人就没有安全带,万一路上碰到紧急情况,司机踩急刹车,导致没有安全带的这个人被碰伤而发生事故,那该如何是好?因此,他们又另租来了一辆小车,把几个师生安排在小车里,让这辆小车跟在大车后边一同前往目的地。须知,这辆小车的租金至少在400英镑以上,一英镑至少折合15元人民币,也就是说,这辆小车的租金至少在6000元人民币以上。他们宁肯多花钱,也不愿违反交通规则,同时也尽力保护客人的安全。

一天,我和另外三个同事决定一起去伦敦游览。如果一个人从剑桥去伦敦,来回车票的价格是23.5英磅。但英国政府规定,如果一家四口一起去伦敦,可买家庭优惠票,即每人来回票价是11.5英镑。而且这张票还可作为当天坐伦敦的地铁票、轻轨票、公交车票等通用。英国政府热情鼓励家庭成员一起出游。由此可看出其政策的亲情化和人性化。我们正好四个人,就一起买了家庭优惠票,乘车出发。令我们感到诧异的是,进站上车无人检票,下车出站也无人检票,在伦敦我们坐地铁、坐轻轨、也无人检票。我们问导游:不检票,就不怕有人逃票?答曰:英国人的素质很高,已自觉形成良好的买票习惯。车上不时有乘警抽查车票,一旦查到有人逃票,就会严加处罚。轻则每人每次罚20英镑,重则罚额高达5000英镑。能不检票,说明英国政府对自己国民的素质心中有数,很信任。诚然如此。尽管不检票,但火车站售票窗口前的买票队伍排成了一条条长龙。

在伦敦地铁站上滚动电梯时,我看到人们都自觉地靠电梯的右边站,从下往上看,形成一排整齐的队伍,无人并肩站在电梯上。一问才知,人们靠右站的目的是为了给电梯左边留一个通道,以供有急事的人快速上电梯而用。英国人素质之高,其行为之人性化,在这些细节上考虑之周到,由此可见一斑。

一天晚上,我和导游正在交谈。我的一个学生忽然打来电话说:她们三个女同学回“家”(她们寄居在一个英国人家里)时迷路了。我和导游在电话中询问她们所处的方位。因晚上天黑,这几个学生也说不清她们究竟在什么地方。我们焦急万分,冥思苦想怎样才能找到他们……过了大约20多分钟,这个学生又打来电话说:“老师你不用紧张,我们问一个出租车司机回‘家的路怎么走,没想到,这个好心的司机让我们上了他的车,主动把我们送回了‘家……”

正当我还沉浸在被这位出租车司机乐于助人的精神感动的心境中时,第二天,我的同事党老师又给我们讲了前天发生的一件事:

那天,和党老师同在一个英国人家里寄居的我国辽宁省的两个女学生出外办事迷路了。她们就向一位正在匆匆赶路的60多岁的英国老太太问路,这位老太太立即停下脚步,耐心地给他们指路,临了还抱歉地说:“我今天有急事,请原谅我不能亲自给你们带路!”说完,老太太就急匆匆地走了。这两个女孩也按照老太太所指的路线往前赶路。过了大约10分钟,那个老太太又急匆匆地追了上来,说:“我还是不放心!怕你们找不到地方。我只好把我要办的急事先放下,我这就带你们去那里!”说完,老太太就带着那两个女孩一直走了20多分钟,终于把他们领到了目的地。

听了这件事后,我们深受感动,对那位可亲可敬的老太太称赞不已。

英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得很出色。天格外蓝,地格外净,水格外清,草木格外绿,空气格外清新。无论是在剑桥、伦敦、牛津、莎士比亚故居、温莎城堡……还是在去旅游景点的路上,我们竟看不到一块裸露的荒地。除过道路和房屋外,凡是空地,都修成草坪,或栽植许多绿树。特别是在居民住宅区周围,都设有很大很大的草坪。英国的绿地又大又多,绿草如茵,绿树成林几乎随处可见。在这些绿地里,在市中心、旅游景点等地方,一般都设有一些供人们歇脚用的长椅或石凳,而且,不管你什么时候用手去抹,都抹不到一点灰尘,不用擦即可坐。

一天,我的同事刘老师在去CRC学院的路旁绿树上顺手采摘了一些李子和野梅子。他习惯性地用湿巾纸去擦,竟擦不到一点灰尘,湿巾纸仍然洁净如初。可见,这些李子和野梅子都很干净,不洗都可以吃。

之所以有这样好的环境,这样好的空气,固然和这个岛国的海洋气候有关,但英国政府在加强环境保护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有力措施,以及绝大多数英国人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不能不说是其中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原因。

在英国,动物绝对受法律保护。我们看到,在伦敦,鸽子在游人如织的广场上和大马路上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散步或飞翔,有的还落在游客的肩上;在牛津,小松鼠在草坪上和树枝间大胆地窜来窜去,玩耍或觅食……人和动物亲近友好,和睦相处,构成了一幅幅美好的人与自然和谐图。

这几天心里颇郁闷。一些不如意之事,使我寝食难安。妻说,与其这样,还不如趁现在正放暑假,出外散散心。这倒是个好主意。于是,我与妻登上了开往汉口的列车。

到达汉口的第二天早晨,天空阴郁。我们匆匆乘车先去参访汉阳古琴台。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座落在琴台工人文化宫之内,东对龟山,北临月湖,景色秀丽,是武汉著名音乐文化古迹。

站在风雨沧桑的古琴台上,抚摸着巍然矗立的琴台碑,诵读着那深邃隽永的碑文,我的思绪仿佛穿越时光的隧道,飞到了遥远的古代……

相传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音乐大师俞伯牙乘船沿江而下,途经江汉口,忽遇狂风暴雨,停舟龟山脚下,不一时,雨过天晴,伯牙鼓琴消遣。隐士钟子期闻音赞叹。伯牙抚琴志在高山,子期称赞道:“美哉!巍巍乎若泰山。”伯牙抚琴志在流水,子期又说:“美哉!荡荡乎若江河。”伯牙喜遇知音,便与其结为挚友,约次年再晤。届时,子期病故。伯牙失知音,十分悲痛。于是碎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后人感念其事,在此筑馆纪念,称为琴台。

这个凄美动人的“千古韵事”,令我感动不已。我想,伯牙鼓琴幸遇知音,后来虽知音故去,但此生亦足矣!而自己心中的郁闷,谁能理解呢?

忽见琴台旁有一大殿,门楣上挂一牌匾,上镌“高山流水”四字,笔韵飞扬。便携妻进殿参观。

殿内销售一系列具有知音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具有楚地文化特点的琴、棋、茶、书画等文化纪念品,一派古色古香的气息。一位正在品茶的老先生连忙起身热情迎接我们,并领着我们观赏,还不时做些介绍。老先生大约年近七旬,鹤发童颜,文彬儒雅,一派仙风道骨的模样。

观赏完后,老先生邀我们和他一起品茶。借此机会,我便和他聊起古琴台的故事来。老先生谈兴很浓,他说:“……据说伯牙的琴声能合风雨雷电,能通日月星辰……这琴声忽而像高山一样巍峨,忽而像流水一样浩荡,它发出的是大自然之声,体现了大自然的和谐,而伯牙能深刻体味大自然的意蕴,将之用琴声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这又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伯牙弹琴或志在高山,或意在流水,其心中所想,子期全都能从琴声中感同身受,还能一一道出,丝毫不差,二人意气相投,遂结为生死兄弟……这又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古人很早就提倡‘和为贵。现在胡锦涛主席倡导建立和谐社会,正是对我国传统‘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因此,我们不仅应保护大自然的和谐,还应保持人和大自然的和谐,更应保持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人应学会适应社会环境,创造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而不应怨天尤人,让社会和时代适应自己……”

这番话仿佛是老先生猜透了我的心思,专门针对我而说的。它像一把神奇的钥匙穿透我心灵的郁结处,使我茅塞顿开。我想,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一些不如意之事,甚至挫折和困难。这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插曲。但正如老先生所言:“人应学会适应社会环境……与时俱进,而不应怨天尤人……”诚哉斯言!此路走不通,还可另辟蹊径。正如俗语所说:“不走东了走西,不挑猫了剡鸡”。有道是:“东方不亮西方亮,月亮下去升太阳;”“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时,我又想起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一句名言:“在茫茫宇宙中,地球只是一个小米粒儿,而人只是这个小米粒儿上的一个个微生物。人还有什么忧愁烦恼、名利得失不能丢掉呢?”联想至此,心中的郁闷逐渐烟消云散……我庆幸,我今天遇到了知音!

我连忙握住老先生的手,感激地说:“先生所言极是,令我心中豁然开朗……”老先生说:“不敢!不敢!”然后用手指了指茶几旁置放的一把古琴,说:“咱俩有缘在此相聚,你是我今天新结识的知音和朋友。如果你不嫌弃,就让我给你弹一曲《高山流水》,做个纪念吧!”说罢,便面琴而坐,双手在琴弦上优雅地拨弄起来,美妙动听的乐曲霎时回荡在大殿里。乐曲时而急骤如山崩地裂,时而舒缓似河水流淌,时而高亢如巍峨的山岳,时而低回似潺潺的小溪……老先生摇着头,晃着脑倾情演奏,达到忘我境界。我们也听得如痴如醉,激动得眼睛湿润,泪花欲绽。我感到,眼前的老先生不仅是一位睿智的哲人,而且仿佛是两千多年前著名音乐大师俞伯牙的化身。而我呢,虽不敢以钟子期自喻,但我敢说:“这首乐曲我听懂了,听到心里去了。”

老先生演奏完毕后,我诚挚地向他致谢。并说:“请问先生贵姓大名?”

老先生答曰:“免贵,姓吴,名楚启。”

我在心里暗想,吴楚启——不愧是楚文化的继承者和宣传者,连名字都带有楚文化的色彩!……

当我的双脚迈出古琴台景区的大门时,阴霾的天空已经晴朗起来,金灿灿的阳光洒满大地……

责任编辑 刘羿群

猜你喜欢

伯牙英国人老先生
100万只猫
高山流水
英国人的度假历史
这个英国人在长城捡垃圾22年
伯牙:自然是最伟大的老师
有我在,你怕啥
年 轻
谈天气
才七十岁
伯牙学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