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刀尖下的生命之舞

2009-04-13

福建文学 2009年3期
关键词:印章篆刻生动

青 山

近日郑文劲先生送来数页印谱,是他为文艺界朋友刻制的名章或闲章。内中,好几位是我熟悉的书画家名字。亲切之余,但见朱文明快匀净,笔意细腻,流畅生动;白文结体饱满,典雅圆润,浑朴醇丽。其线条工稳生动,于茂密中见疏朗,于婉转中见挺拔,让人赏心悦目。

篆刻是我国独特的传统艺术,它集书法、章法和刀法于一身。既是表现艺术,也是造型艺术。应该赞美我们的汉字,只是由于汉字那特殊的形式美和线条美,才可能产生我国的书法和篆刻艺术。那经过千锤百炼的线条是印章的灵魂。一组组绝妙的线条如同音乐旋律、舞蹈和浮雕一样,在一个有限的小天地里表现出种种意趣和气势。横、直、圆、斜等线条,经过匠心独运的布局和雕凿,融入作者的感情。竟变成了一幅幅生动别致的图案:流行者如春花舞风,沉凝者似寒山积雪,飘逸者若轻云出岫,刚劲者比苍松翠虬。方寸之地,变化无穷,气象万千。

我国印章起源远在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最初的印章谓之“玺”。“印”的名称始于秦朝,据说秦始皇恶“玺”与“死”音相近,遂下令改为宝、印、章三种。秦宰相李斯发明了小篆,篆字笔画均匀,结构美异常突出,特别适用于印章。所以后人刻印常用篆体,这是篆刻名称的由来。秦汉印章多用金属牙角,宋、元之后才渐有石刻印章。所以篆刻又称为“金石”艺术。

印章在汉魏时发达起来。汉印篆体方正浑朴,布局谨严,章法奇正相生、互于变化,为历代金石家所取法。所以,在艺术史上,有人将汉印和唐诗、宋词相并提。

元以前的印材质地坚硬,不易锈刻。明初王冕创造了以花乳石治印,这是印章史上的一大改革。风气一开,石印逐渐流行了。

也许可以这样说,石印的出现,使福建跃上篆刻名乡的位置。这里盛产寿山石、连城宣纸和漳州八宝印泥,这得天独厚的条件,哺育了一代印人。出现了如陈子奋、周哲文、郑孝禹这样的篆刻名家,他们深湛的印艺,引起国内金石界的瞩目。

在金石界,郑文劲渐为人所知。文劲幼承父学,从小耳濡目染,对家中满室满橱的印章,情有独钟,及长更是孜孜于方寸之间。父亲对他谆谆教导做人学艺的原则,要求十分严格。为了提高印艺,无论寒暑,他闻鸡即起,磨刀泐石,从不间断。他最好的青春年华,就这样在石头粉尘里,在他粗糙的手心里悄悄地流逝。他没有任何文凭,也无意寻求一个薪酬优厚的职位。他的文凭就是他刀下的石章,是他精心刻画的无数空灵生动的线条。只要他觉得自己学而未成。他就这样朝乾夕惕,耕石不已。这就是他的事业,就是他的生命和希望所在!那一块小小的,平面在他的眼里却是一个宽广无垠的美妙天地,他用自己的心在这里叩问着、追求着艺术的欢乐。

文劲治印,受篆刻名家陈巨来和父亲郑孝禹的影响,追求工稳典雅、平和秀润的境界。陈巨来和郑孝禹是一代杰出印人,陈巨来以圆朱印的独特成就享誉印林,而郑孝禹被书坛泰斗沙孟海称为“自巨来逝后之朱文是最好的一位”。他们都称得上传统印艺的重要代表人物。“规矩方圆”是篆刻艺术的本体规范,“工稳”与“无疵”自然就成了传统印艺的终极目标;而“雅”则是印人对艺术境界的一种纯美追求。作为父辈传人,文劲在追求工稳秀润的同时,更深入探究刀味的沉着含蓄。但他深知工易刻板,雅或纤弱,这也是古来印家所忌。于是他纵览古今印谱,反复揣摩,悉心钻研,在创作上能多头取法,已然成一家气象。

至今,文劲已治印近万方,那由规整线条组成的汉字在他的眼里,却都是一个个鲜活跳脱的生命舞者。他屏声息气,捕捉住她们闪动变幻的身影。融入自己的情感,而后汇进刀口。于是一根根优美的线条,舞动成有情感、有呼吸、有灵魂的生命。一印既成,神情轩朗,透过那方寸之间变化万千的点线刻画,让人感受到心我两忘的抒怀,玩味出沉凝于刀尖、洋溢于案头的另一种生命方式。

文劲正值盛年,腕力日进,创作渐入佳境,因此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期待。

猜你喜欢

印章篆刻生动
我们有印章咯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篆刻
瑩波篆刻
自制橡皮印章
庞说篆刻(十一)说临摹
如何使表情更生动
《三十六计》篆刻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