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理念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2009-04-13颜世荣

黑河教育 2009年1期
关键词:实验课教师应实验教学

颜世荣

实施新课改以来,物理教材的内容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给予了学生更为自主的空间。作为物理教师,应将新的教学理念带人实验课堂,使实验课更加生动活泼、妙趣横生。

一、做“智力资源的开发者”

课改后的教材较好地体现了三维课程目标,强调了通过上实验课,使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要有一定的体验,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高中阶段物理课应该在这个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的学习质量,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放弃自己“独权位置”,让学生成为主人,自己则由“独唱”改为“伴唱”。只要学生能够自己完成的,教师决不要越俎代庖;某些学生完成有困难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见解、不同方案,只要能达到实验目的,应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例如,在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时,由于夹子的力度不够,而小车又运动得较快,关上夹子时,小车不能立刻停止运动,因此,课堂演示时控制小车的运动速度有一定难度。如何改进此装置呢?我让学生们想办法。顿时,课堂活跃起来了,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动手,不时争辩,“旁观者”还不时地“指挥”……本次实验课的气氛达到了高潮。在这次实验中,真正让学生亲身经历了科学探究活动,开发了学生的智力资源。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标新立异。实验目的越简约,限制越少,学生就越会提出不同的实验设想。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与求异思维,即使这些设想中有对有错,有简有繁,但这都是学生积极思维的结晶,都有其不同寻常的意义。教师要像“淘金者”那样,耐心细致地去沙拣金,珍惜学生所付出的努力,扮演好“智力开发者”的角色。

二、成为学生的“知心伙伴”和“心理医生”

实验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冷眼旁观。教师应利用“移情”,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同样的心理与知识水平上。表现出对实验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参与到学生当中,一起去动手,去讨论,去争辩个面红耳赤。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会放得开,感受到教师就是自己的“知心朋友”。

成为“心理医生”,是指教师通过实验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素质的指导与训练。实验教学中,学生必然要面对失败,而培养学生正视失败、克服困难的精神,是实验教学贯穿德育渗透的重要方面。教师应利用失败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指导,使学生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面对失败应不急不躁,冷静查找原因,排除故障。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自己所扮演的“心理医生”角色,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心理素质得以提高。

三、注重对学生的“人文渗透”

物理实验中,学生亲身经历了设计方案、论证实施、设计图表、组合安装、排除故障、整理数据、推导结论的全过程。从中体味到了探索真理的艰辛和成功的乐趣,领略到实验科学的独特魅力。教师应抓住时机,以一种“未来设计者”的姿态,引导、教育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激发学生的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

传统的理科教学中人文气息比较欠缺。通过对《课标》中教学理念的学习,我觉得物理教学应改变原来的格调,尽量多一点人文渗透,多一点趣味性,让学生们走近实验课堂,在学习中享受科学美与艺术美。在《弹力》一课的教学中,我提醒学生要礼貌过门:当你推开或拉开弹簧门进出时,注意身后是否有人跟着进出门。如果有人,应在门把手交给他人以后再松手,否则在弹簧强大弹力的作用下,会使他人受到门的猛烈撞击……这样,就可以在运用日常生活的小细节和简单的物理原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风尚。

综上所述,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地充实自我,运用自己的学识和智慧。发掘新的教学思路和教育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人格,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责任编辑赵永玲

猜你喜欢

实验课教师应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自由”的实验课
上实验课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一堂实验课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