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闹的课堂不等于有效的教学

2009-04-13鲁桂玲

黑河教育 2009年1期
关键词:小老虎风车气球

鲁桂玲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教育活动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活动的改革首当其冲。我们不难发现,小学品德课堂正在热闹起来,许多教师采用新理念和学生一起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们或说、或唱、或演、或游戏,欢声笑语充满了教室的每个角落。课堂上这种热闹的气氛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然而,细心观察一下,便能发现有些热闹的教学活动却值得我们反思。

案例一

一次,在听小学一年级《风儿吹呀吹》一课时,教师以自己的歌声导入新课,歌声很甜美,演唱很有专业水准。再继续听课,出现了这样的一幕:“同学们,让在坐的客人都听见我们的歌声吧。”在老师的带动之下师生们一起唱起歌来,先是小声,继而一声比一声大,最后简直就是喊出来的。课堂气氛异常热闹。在认识了风的用途后,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小风车,说:“让我们自己也来制造风,让风车转起来,看谁想的办法多。”任凭教师怎样提示,学生只会用手转或用嘴吹风车,想不出其它办法。见此情形,教师只好自己拿着风车到窗口去吹风,可窗外并没有风。风车还是没有转。在回到讲台的过程中,风车被走动产生的风吹转了。教师灵机一动,干脆拿着风车在地上一圈一圈地跑起来。高兴地叫道:“风车转了。”学生们看着教师在班级里转圈圈,一脸茫然。

不知这位教师设计唱歌这个环节的目的是什么,以歌声导入,却和所授课文没有任何关联。虽然看起来很热闹,但透视这“热闹”的背后,是学生盲目地参与,有的学生甚至喊破了喉咙。看似是发展学生个性的举动,却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在制造风、让风车转动的环节,教师自己的激情很高,却带动不起学生的激情,师生之情难以和谐。追根究底,皆因学生对什么是风,风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并没有完全认知,自然就没有更多的办法让风车转起来。活动效果可想而知。

案例二

某位教师讲授小学三年级《爱心伴我成长》一课时,在新课导人部分对学生们说:“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小伙伴,你们看是谁来了?(大屏幕上播放小老虎的卡通图画)你们喜欢小老虎淘淘吗?”这下同学们可高兴了,有的说在公园里见到过老虎,有的说老虎是国家保护动物,有的说老虎叫声很吓人,有的淘气男生干脆就学起老虎叫来吓同桌的女生。顿时,教室里一片混乱。见有人听课,老师也不好轻举妄动,只好强颜欢笑地进入到下一个教学环节:大屏幕播放一名同学小时候的照片,教师说:“每个人的成长都包含了父母及家人的许多关爱……。你们看我们的小伙伴东北虎‘淘淘紧紧拉住‘爱心伴我成长这几个气球不肯放手呢?(课件展示)可是它不知道气球后面藏着丰富的内容,你们想知道吗?……”

原来如此,开始出现的小老虎只是为后面拉出几个气球的环节作铺垫。而小老虎的出现,虽然使课堂热闹了起来,却与气球引出的爱心主题毫不相干。这热闹也使教师很难收场,在不断地使眼色之后课堂终于安静下来,可学生的兴奋点仍停留在小老虎的身上。在整节课中。小老虎并没起什么作用,反而影响了课堂氛围和学生正常的思维,这样的看似热闹,一点实际效果也没有。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一些教学误区:为活跃课堂气氛,忽视了课堂常规,导致课堂“混乱”;为张扬学生个性,不恰当的情境创设充斥课堂。课堂上,学生一会儿忙这儿,一会儿忙那儿,教室里闹哄哄,乱糟糟。为活动而活动,只见形式上的热闹,却没有真正激发学生有价值的思维。

课程改革绝不是放纵学生,放纵课堂。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也绝不是无节制地自由学习、自由发展。精彩热闹的活动形式确实可以使教学活动锦上添花,但这并不是决定活动有效与否的关键,热闹的课堂不能和有效的教学等同起来。教师应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的伙伴,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课堂活动应考虑它的目的性、必要性、真实性和可行性,应是围绕课堂教学这一主题开展生活化的活动,而这个生活化的活动也应是为完成教学目标而作的铺垫。

责任编辑赵永玲

猜你喜欢

小老虎风车气球
一只小老虎住在书里
小老虎
小风车
离家出走的小老虎
小老虎
纸风车
瞻仰三黄风车庙
小风车,转呀转
找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