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逆反心理产生原因及其矫正

2009-04-13胡松楠

黑河教育 2009年1期
关键词:教育者矫正文艺

胡松楠

当今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大致可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主动型逆反心理的表现方式是被教育者因对某些现象、某些事情有片面的看法,而有意识地和教育者的意志相抵抗。例如:有的学生认为时代不同了,再学雷锋是“傻子”的表现,于是对校内好人好事冷嘲热讽,挖苦打击;也有的学生认为老师故意找自己的碴,为了发泄对老师的不满,便公开寻衅挑事,处处与老师作对,这种情况往往还以小群体、小“团伙”的形式出现。由此可见,主动型逆反心理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具有较强的进攻性和破坏性,影响较坏。被动型逆反心理一般是被教育者在教育者言行的直接影响刺激下反映出来的违背教育者意志的心理状态。例如:有的学生因违纪受到老师的公开批评。自认为在同学面前丢了面子,便“恼羞成怒”,公开与老师唱“对台戏”,无理也要争三分。被动型逆反心理带有一定的动摇性和随意性,只要我们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是较易诊治的。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出现,究其原因,不难看出与学校教育、家庭情况和社会影响密切相关。但我认为,主要是由学生个性心理特征所致。第一,当今中学生思想活跃,猎奇心强;第二,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虚荣心强,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过于自信自负,意志脆弱;第三。在认识上有片面性,有一定的独立意识,有属于自己的态度、观念、信念和需要,对老师有不信任感。

矫正学生的逆反心理,引导学生走出误区,是每一个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实际工作中,遇到这类情况,我总以理喻为主,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与束之以规相结合,坚持用好“心治”、“理治”、“法治”三个手段。坚持抓好情感效应、理治效应、法治效应三种效应。

1、情感效应。

指“心治”,就是要深入学生心灵深处,在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沟通思想,去解开他们思想上的疙瘩。在对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两种情况:当学生对教师有好感时,他们就会乐于听从教师的教诲,愿意去完成教师所交给的任务,哪怕遇到很大的困难,也不退缩;反之,如果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不协调,学生对教师不信任或逆反心理作怪,就会出现截然相反的效果。因此,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时,教师必须真诚相待,沟通思想,统一认识,努力赢得学生的信任。同时,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真正做到动之以情。学生李某初中三次转学后来到我校,每次转学都是因违反校纪,被当做“害群之马”赶出来。在原校饱受歧视,加之父母离异缺少家庭温暖,使他产生较强的自卑和逆反心理。了解这些情况后,我多次找他谈话,并十分注意方法和言词。从不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教训他,更不用罚站、处分、开除之类的话吓唬他,而是以平等的态度、关爱的口气引导他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进而鼓起勇气改正错误。当他取得一点成绩时,及时予以表扬;出现反复时,伸出热情的手帮助他。这样,在我和他之间就架起了一座交流的金桥。最近,这个学生已向团支部递交了入团申请书。他的转变在全校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2、理治效应。

所谓“理治”,就是“疏导”,也就是当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时,教育者要心平气和地向学生讲明道理,做到晓之以理,以理服人。在疏导理治的过程中,最忌正面冲突,应避其锋芒,旁敲侧击,从侧面进行疏导。有一次,学校要举行合唱比赛,我班抓紧时间彩排,力争好名次。训练中,我发现有位学生故意跑调,惹得同学们阵阵大笑,气愤之极真想狠狠地批评他一顿,但我尽力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因为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气头上批评学生是不会奏效的,搞不好还会适得其反。于是,冷静一会儿,我请他“出列”,跟他“聊”了一会儿,才发现原来他觉得自己曾担任过文艺委员,能力比现任文艺委员强,如今受她“领导”不服气。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受到压抑,由此便产生了一种不可名状的敌对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心平气和地给他讲道理,告诉他如何看待问题,如何对待他人,如何正确估价自己。最后,他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我的批评,并与文艺委员化解了矛盾。自此,他一反常态,积极配合文艺委员做好班级工作,成为班里的文艺骨干。以后的工作中我有意识地引导他、教育他。使他重新认识了自我。通过这样不断地“理疗”,慢慢矫正了他的逆反心理。

3、法治效应。

所谓“法治”,是指必要的纪律约束,即对因逆反心理造成严重后果的学生采取必要的纪律处分,以“法”治人,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法治”能给犯错误的学生一个警告、一个教训,也便于抑制学生逆反心理的扩散与蔓延,使学生这种心理在教育中逐渐淡化并得到矫正。当然,这种方法要因人而异,因情而变,不能滥用,要把握教育对象的个性心理特征,要摸清教育对象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再配以“法”治,方可提高教育实效。否则会适得其反,导致学生走上另一个极端,产生不良后果。

多年的实践证明,情感效应、理治效应和法制效应这三种效应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有时,只需一种效应就可以矫正学生的逆反心理,而有时,需要几种效应的相互配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这就需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针对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

责任编辑赵永玲

猜你喜欢

教育者矫正文艺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1942,文艺之春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文艺范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
改良横切法内眦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术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