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数学新教材中 存在问题的思考

2009-04-13

黑河教育 2009年1期
关键词:新教材人教版习题

姜 卫

新课改理念主要是通过教材功能的变化、师生关系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教学观念的变化、新教材栏目的变化、知识呈现方式的变化等来体现的,这是新课改的亮点。但是,在新课改的数学教材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可漠视的问题。我仅就现行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谈谈我个人的看法,仅供参考。

1.新教材的编排缺乏系统性。

数学《课标》建议在教材编写时,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思想方法的学习可以遵循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原则。现行教材(人教版、北师大版、华东师大版、鲁教版、湘教版等)的编写大多遵循此原则。但这种编写方式,往往会导致某些知识系统性较差、逻辑顺序不强。以人教版为例。一年级上册在介绍“自然数”时引用了位置概念“前、后、左、右”,而相关知识在二年级上册教材才得以传授;二、三、四年级的教材都分别安排了“角”的学习内容,显得略有模糊和凌乱:“统计图表”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中出现了五六次之多:有关“整式”的学习内容,被安排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材当中,而一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等知识却被安排在其之前出现……这给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操作和学习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2.新教材中练习题的编写存在题量小、题型单一和难度过大等问题。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材中每一大节内容才设置十道左右的练习题,题量小,且题型单一,根本达不到训练要求。而教师大多通过给学生订购配套练习册或自印训练卷来进行强化练习,这样反倒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习题的难度方面,小学教材中设置了“数学广角”,在其中提出了用奥数思想才能解决的诸如“鸡兔同笼”等过难问题: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一次函数的应用”一节的习题设置偏难。我在一线教学时,曾把这节的三个习题以测试形式布置给初中毕业年级的学生做,结果三道数学题全都做对的学生寥寥无几。难度过大,尤以人教版教材、鲁教版教材更为突出,而北师大版教材难易较为适度。

3.过于强调叙述模式,内容牵强。

《课标》强调的数学课基本叙述模式是:问题情境→构建数模→解释应用→拓展。这一模式是正确的,但许多教材为了贯彻这一原则,对数学知识的阐述总是以“问题情境”开始,在引例(生活实际场景)中添加了许多人为的想象,生搬硬套的内容显得不切合实际。北师大版教材尤为典型。

4.轻视对概念的准确定义以及定理的推理论证。

新教材中,相关知识性文字呈现太少,对一些概念缺少必要的文字表述。如对一些公理、定理的推理过程以及“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等概念交代不清。造成教师授课时左右为难。

对此,我提出以下建设:

1.转变观念。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问题材料都可作为学生的学习内容。教师“教教课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而“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建立的理念。有时候教材中没有针对性的例题,教师应针对这种情况自行设计问题,并使这些问题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用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敢于突破、重组教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某些知识、教材顺序重新安排,如小学教材中多次出现的“角”的学习内容,可以将其合并重组;“代数式”一章的学习内容可提前到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之前;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添加、弱化或删除的一些概念和知识,强调“公理、定理、推论”的数学地位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等等。我们完全可以合理、科学、灵活地重组教材并在使用中进行自主创新,以利于达到数学教学的理想效果。

现有教材安排了一些有利于学生进行创新学习的内容。如引导学生开展社区调查活动的“课题学习”,适合课后实践操作的“数学活动”。适合习题、例题拓展的“阅读与思考”等。我们一定要重视并在教学中认真落实。

总之,教师教学中要努力转变“教材观”,要活用教材,组织好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快乐、自主地学习数学。

责任编辑赵永玲

猜你喜欢

新教材人教版习题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抓住习题深探索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