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首都绿色物流体系的研究

2009-04-13

物流科技 2009年2期
关键词:绿色物流可持续发展

范 舟

摘要:物流是经济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极为密切。在城市形成之后,整个城市的经济活动都是以物流为依托的。随着中国大城市的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建立一个高效的城市物流体系已成为其加速城市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文章研究了绿色物流对城市发展的意义,提出了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如何构建首都绿色物流体系的一些政策措施。

关键词:绿色物流;可持续发展:首都绿色物流体系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00(2009)02-0015-03

1绿色物流概念的提出

1.1绿色物流与可持续发展

物流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传统的物流概念重视商品的供应过程,物流研究更多的是强调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加强物流管理的角度去考虑现实生活中的物流活动。物流活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加剧,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形成绿色物流管理系统,是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绿色物流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减少资源消耗,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传统的物流活动主要是为了实现物流企业的盈利、满足顾客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等,而绿色物流的目标在上述经济利益目标之外,还追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一既具经济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的目标。

1.2物流的外部性与城市绿色物流

城市是物流中心,是大批量物资集散的场所。城市物流作业的集中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外部效应,在这个人口密集,社会活动频繁的经济体中,外部不经济的影响显得更加突出。

运输是物流的核心。公路运输以其机动灵活而广受物流经营者的欢迎。北京市2006年货物周转量478.6亿吨/公里,其中,铁路262.6亿吨,公里,公路88.6亿吨/公里,北京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是以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为主。

但汽车运输却存在许多影响环境的因素。公路运输排放的尾气严重地污染了环境,噪音大,能耗大,运输成本高。北京市近几年机动车辆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氢化物、氮氧化物分别占全市废气总排放量的39.1%、74.8%和46.2%。就北京而言,机动车辆保有量以每年15%的增长率增长,车流量年增长速度已达到18%,2006年汽车保有量达到244.1万辆。

北京市年产垃圾已达600万吨,其中包装物占重量的15%,占体积的25%,因此发展绿色包装是首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包装废弃物填理或焚烧后所产生的有害气体等对大气、水源和土壤造成污染;包装用泡沫塑料及氟氯烷烃类物质导致臭氧量减少;废塑料包装流入江河、海洋造成污染并危害海洋生物。

城市绿色物流的提出正是为了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城市物资流动,特别是货物运输进行统筹协调,解决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物流公害,实现物流活动的整体最优。北京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建立一个高效的物流体系已成为其加速城市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2北京市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根据未来发展目标,《北京物流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3个物流基地和17个综合、专业物流配送区的规划布局。2010年形成结构合理、设施配套、技术先进、运转高效的物流体系,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北京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

2.1北京市物流业发展的优势

2.1.1物流存量资源丰富,空间布局趋于合理

全市现有物流基础设施规模较大,有着丰富的可利用资源。物流空间布局得到一定优化,市区内物流设施减少,向交通便利、适宜物流发展的四环路以外区域集中。

2.1.2物流业发展具一定规模,现代物流增量显著

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商委联合从2002年10月起对北京市物流业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被调查企业2002年物流处理量合计3.87亿吨,比2001年增长4.7%。新型的现代物流发展迅速,2002年代表现代物流方式的货物配送量比上年增长51%;连锁配送企业物流量增长25.8%;货物流通加工量增长了9.6%;货运代理行业物流处理量增长21.4%。

2.1.3第三方物流开始崛起,社会物流市场潜力巨大

第三方物流专业化公司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专业化服务能力有所提高。目前在工商局注册的物流企业72家,创收能力是传统运输、仓储企业的15倍到20倍。全市自营物流与社会物流比为3:1,只有近1/3的物流量由社会物流承载。

2.1.4物流行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活力增强

主营物流企业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格局。2002年主营物流企业实收资本178.6亿元,其中国家资本占77.2%,法人资本占17.7%,外商及港澳台资本占2%,集体资本占1.6%,个人资本占1.5%。

2.2北京市物流业发展的问题

2.2.1集约化程度低,整体水平亟待提高

北京市铁路、公路货运近年基本为持平或下降水平。2002年货运总量34 623.9万吨,占全国货运总量的2.4%,处于中等水平。货运企业普遍规模小、运力分散。全市道路货运资质等级五级以上企业429家,占法人营运单位的2.6%。主营物流企业货运车辆占货运总车辆的34%,拥有货运车辆在50辆以上的企业仅占0.2%。

2.2.2传统物流功能单一,专业化标准化亟待加强

传统方式的货物运输和仓储量比例过高,占物流量的97.5%。运输设施装备的专业化、集装化程度较低。使用物流计算机管理系统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11.6%。

2.2.3物流资源结构不尽合理,运输格局有待优化

北京地区无专用货运机场;公路、铁路、航空各自分立发展,互不衔接;公路和铁路货运场站、装卸点大都规模小;铁路、公路建设与站场建设不衔接;民航、铁路货运占货运总量比例过低,公路、铁路、民航的格局有待优化。

2.2.4自营物流比例高,物流不合理状况突出

据《北京市物流业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制造业和批发贸易业自营物流的比重高达74.2%,物流效率处于低水平、高消耗的状态。专业物流企业物流量只有25.8%,具有增值功能的配送和流通加工只占2.5%,达到较高物流管理和服务层次的专业化物流企业完成的物流量仅占0.7%。

3构建北京绿色物流体系的对策

3.1从“硬件”上提高物流基础设施绿化水平,绿化物流渠道

要对物流事业进行绿化改造,就必须正视物流现状,在合理配置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设计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和网络构筑,避免或减少重复建设和人为浪费。

(1)实行联合一贯制运输,充分发挥陆运、水运、空运的优势。吸收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商品运输。应在物流成本最小化的情况下对运输方式进行有机的选择和

组合,实行联合一贯制运输。另外,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

(2)合理规划物流网点布局,建设以北京城市为中心的现代化物流中心。物流中心是综合性、地域性、大批量的物资位移集中地,它集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一体,成为产销企业的中介,是整个物流企业的灵魂所在。为此针对我国现代化的物流中心建设迟缓的情况。应充分利用城市物流设施和基础建设齐全、消费集中而且需求量大、交通与信息发达的特点,建立现代化物流中心,然后带动周边地区、中小城市和农村的繁荣发展,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物流体系。这样,物流中心就充分利用了资源,形成较高的经济效益。

(3)引进先进的设备,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先进的设备能够有效地代替简单重复的手工作业以节约人力资本,提高效率。所以我们应积极改进设备,提高机械化水平和自动化水平(如在物流中心使用自动化的搬运设备),使绿色物流在更广泛的领域获得发展。

(4)利用先进技术,加强信息化建设,建设绿色物流发展的网络平台。正是有了信息技术,逆向物流、共同配送等发展绿色物流的重要措施才得以克服高成本而实现,并且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实现资源共享。网络技术的发展,通过电子商务,使物流渠道由原来的“金字塔型”转变为扁平型,有效地缩短采购周期,节约大量流通成本。所以我们要引导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加强条形码、电子数据交换、全球定位系统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推进网上物流信息和商务平台的建设。绿色物流也就在成熟的网络平台上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3.2从“软件”上优化管理体制,加强环境教育与人才培养

(1)克服物流管理体制上的障碍,加强政府的管理功能。针对我国现代物流的运作跨越不同的行业和地区,管理属于不同的部门而缺乏统一领导的情况,首先应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协调机制,用制度来统一管理活动,其次可以在当前政府机构改革中明确设立物流部门,全面规划物流的发展。

(2)完善政府规制型的绿色物流政策。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开始不断强化对污染发生源的控制。北京市为治理大气污染发布了两阶段治理目标,不仅对新生产销售的车辆制定了严格的排污标准,而且对在用车尾气进行治理。同时,政府还将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根据机动车的排污量来收取排污费,经过治理的车辆。污染物排放量会大大降低,交纳的排污费也会相应减少很多。

(3)加强环境教育,提高消费者的环境保护意识。绿色物流是可持续发展的物流,需要广大消费者的积极参与。所以我们要开展消费者绿色教育,使消费者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有关绿色法规,了解实施绿色物流的优点。积极倡导绿色消费,通过绿色消费方式倡导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管理,通过绿色消费舆论要求政府实行绿色物流管理。

(4)培养绿色物流发展的企业人才,加强可应用绿色物流的理论研究,使企业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成为既具有物流与管理知识。又有良好的环境保护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总之,“硬件”和“软件”的发展与完善,两者之间的相互配合,其结果就是使发展绿色物流的主体——企业,顺应时代潮流,在物流活动的各个过程中发展绿色物流,树立企业的绿色形象。

猜你喜欢

绿色物流可持续发展
绿色物流发展对我国商贸流通业空间布局模式的影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绿色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绿色物流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地位与对策
我国企业绿色物流的发展对策浅析
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及其对策分析
浅析宁镇扬绿色物流业发展及对策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