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引导学生仿写作文

2009-04-12程竹怀

成才 2009年4期
关键词:写作文习作课文

■程竹怀

如何引导学生仿写作文

■程竹怀

由于小学生知识经验的贫乏,在学习语言和各种技能的过程中,都要借助模仿为阶梯。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仿写,而又不让学生掉进机械套用的怪圈呢?

一、写前细读范文,抓住可仿之处进行仿写

小学写作教学的重要途径是引导学生以课文为范本,学习写作。如果脱离了课文,奢谈写作方法,那就费力不讨好了。模仿是读写结合的桥梁,总结过去的教学实践,仿写一般有四种形式:

1.仿其文。仿用部分语言文字,包括对话、句式、警句、格言以及部分自然段。如:教学《草原》后,指导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写《家乡的夜景》。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了这样一段话:“家乡被夜幕笼罩着,放眼望去,一簇簇的灯光闪烁着,辉映着我的家乡,辉映着天空中不停地眨着眼睛的繁星,使人感到宇宙中的一切是那么神秘。啊!在这夜景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后一个复句显然是由阅读迁移过来的。可见,学生能从阅读中吸收语言,向课文学习表达形式,并应用到写作实践中去。小作者的观察非常细致,在模仿时,仿而不僵。

2.仿其格。仿用文章的结构、布局或写作思路、记叙的顺序。学了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后,也可让学生模仿课文按春夏秋冬四季时序措述的方法,描写一个地方的四季景物。教学《落花生》后,布置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以《高梁》、《稻谷》等为题习作,学生一般都能分四层意思来写:①种时。②吃时。③议论时。④谈论后的印象。学生在这里灵活地模仿了《落花生》一文的写作思路。

3.仿其意。从具体事物中导出抽象的道理。如:“粉笔”与“蜡烛”都有“献身”之意。

4.仿其法。仿照作文方法或者作文特点。学了课文《颐和园》后,让学生模仿课文“总——分——总”的写法,可用“我的家乡风景优美,是一个可爱的地方”开头,可让学生简要地说写一段话;教学《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时,可让学生学习本课作者的观察方法:远看——叶子嫩绿,朝下,从西墙爬上去,占了一大片(整体);近看——均匀(具体);更近看——茎的反面出现六、七根细丝(脚)巴住墙,相当牢固(细节)。在学习了观察方法后,教师再向学生布置观察任务:回家观察一种小动物或一种植物,注意远看、近看、更近看各是什么样子的。这样一来,学生观察的目的、对象、方法都比较明确。

5.仿其神。就是广泛借鉴,超越原作,创造新意、新境,从而形成自己文章的特色。仿写有深有浅,古人所谓学文有“三偷”:即“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所谓“偷”即“仿”,意为肤浅者只是对其词句的模仿,稍高者则是对其文内容的模仿,而高明者则是仿其神,对其意境气势的模仿。

五种方式或循序而用,也可交叉进行综合练习。从单位大小看,仿写有句式仿写、片断仿写和全文仿写。一般来讲,应以片断训练为重要练习形式。“一课一文”重在模仿,以单项训练为主,适用于低年级。“读多篇,写一篇”则是对于高年级经过一定训练后提出来的,体现了从模仿到创造的发展过程。仿写,重在形式,内容可以变换。可以是仿语言、仿文体、仿片段、仿篇章,也可以是仿立意、仿章法、仿表现手法等。长期地、反复地、灵活多样地进行模仿,才可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为创造性地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求同存异,仿而不僵

学生在写作时因与范文有“同”而便于模仿,因与范文有“异”而利于变化。下面以学习课文《桂林山水》和指导习作“让学生抓住景物特点,以观赏家乡的木兰山水的美景为中心,把看到的景物具体地写下来”为例,加以说明:

分析二者的相同点:都是要通过对景物的细致观察来获取素材,而且观察的方法可以相同:都可以选取不一的角度,或眺望远景,或觑视近景,或仰视,或俯瞰,多侧面、多角度地描写山和水那独具特色的美;都是把自己的情感自然、巧妙地融入到字里行间,从而表现自己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都可以运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找出二者的不同点:游览的地方不同,沿途所见的美景也不同,描写的景物特点自然不同。桂林山的特点是奇、秀、险;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绿。而家乡的木兰山水的特点有别于桂林山水,山水画卷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一样。

运用以上的方法,将阅读教学与习作批导紧密结合,学生在做作文时就能“仿”中有“创”,并通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写作技能。

三、引导迁移,读写结合

仿写,应注重引导迁移,读写结合。由于小学生普遍存在着怕写作文的心理,读写结合能最在效地通过模仿来实现作文知识的最直接迁移,使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提高,还能消除畏难情绪,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吐。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在学习课文时,学生学字词、学句段、学篇章,不仅仅是在提高阅读能力,同时也是在为作文积累语言材料,锻炼思维,学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时刻建立范文意识。叶圣陶说:课文是个例子,凭着它要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的本领。多读就要指导学生读好文章,“就是读内容和表达方式都可资取法的作品。多吸收好的表达方法,融会而储存之”。除了“了解文学意义之外,还要把文字所含的思路条理和语言条理印入大脑中,成为熟套的一部分。多写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由读来的熟悉,必须通过自己的笔才能明朗,通过巩固练习才能熟练。另一方面,仿写不仅仅是随着思路走,还是整理思路的过程,必须常写,内容才可以精粹,才会更有条理”(张中行语)。

知识之间,技能之间的共同因素是产生学习迁移的重要条件。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技能。”在阅读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写作指导,就必须挖掘教材内部的写作因素:①抓好审题教学。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防止命题作文中的离题现象。②抓好思路教学。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学会作者围绕中心安排组织材料的技巧,培养选材组材的能力。③抓好语言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用词的用意以及语言表达的艺术。

阅读是语言的吸收,其过程一般为:疏通字词句——理清层次——归纳中心。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其过程一般为:确定中心——安排层次段落——组织语言。读与写虽然是不同的,但是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共同因素。在教学《少年闰土》时,就要重点教学人物描写的有关知识,突出训练重点。在这里,如何写人,就是阅读与写作的共同要素。在读写迁移中,先要吸收写作知识,然后才能转化成写作技能。只要学生掌握了写作技能,就能活学活用。

三、由仿到创,逐步提高

许多人推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写作文要有创意,这固然非常好,但创造和模仿又岂能截然分开。胡适先生说:“凡富有创造精神的人必善于模仿,凡是不善于模仿的人,决不会创造。创造只是模仿到十足的一点点新花样。”古人也说:“一切所谓创造均从模仿中来。记得旧句子,便是新文章。”“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没有《金瓶梅》的借鉴,何来《红楼梦》?就是毛泽东的诗词,也多见模仿的影子。况且小学生受思维方式、表达能力等的限制,习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更需要模仿。

作文能力发展的规律是:先积累后表达,由模仿到创造,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要定位在:“小”字上,从基础抓起。习作教学要遵循“读写结合”的原则,最好从模仿起步,由仿到创。大教育家朱熹早就指出:“古人作文作诗,大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由仿到创,培养学生自学地把习作植根于阅读,从中汲取别人的言语智慧,摄取智力模型和语言模型,贮存大量的语言材料,学生习作时就易于做到信息与已有模型的自动匹配,从而大大降低作文的难度。

模仿的前提是积累。作文首先要有积累,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模仿,最后进行更高层次的就是创造。“积累——模仿——创造”是学写作文的基本规律。

(作者单位:武汉市黄陂区前川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 廖 林

猜你喜欢

写作文习作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写作文的烦恼
背课文的小偷
用中医诊疗法写作文
写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写作文
背课文
写作文等
习作展示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