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训练策略 提高教学效率

2009-04-12肖少斌

成才 2009年4期
关键词:选题知识点学科

■肖少斌

优化训练策略 提高教学效率

■肖少斌

一、问题的提出

训练是教师将学科内容中的知识点或学科思想方法转化成题目让学生解答的过程,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达成教学目标、培养和提升学科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强化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应用程度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科理论教学的延续和深化。当前,教、学、练三个环节,已构成学校质量提高的一个完整的体系。训练这一方式,在实现知识的识记、理解、应用、综合、迁移等方面是不可或缺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应用知识、内化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概念、掌握方法、启迪思路、培养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和智能结构;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体验知识获取的过程,感悟学科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我们往往忽略对学生训练的研究,对资料的依赖程度较高。而资料具有很强的商业性,它在内容的编排上过分强调“高、大、全”,教师将这样的资料作为学生训练的主要内容,势必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资料在容量与难度的控制上往往与教学实际脱节,缺乏针对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在单元检测和过关训练中过份强调学科技巧,追求学生能力一步到位,从而选择一些偏、难、怪的试题对学生进行测试和评价,必然会对学生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会使学生逐渐对该学科产生厌倦感、恐惧感,最终对该学科丧失学习兴趣,以至沦为该门学科的学困生。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训练策略的研究,找到适合学生训练的内容、方式、标高、反馈、评价、反思等策略。只有抓好训练这一关键环节,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提高教学效率。

二、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1.选题具有随意性

在训练题的选择上,一些教师没有对资料上的习题进行甄别和有效加工,所选题目缺乏挑战性,其结果往往脱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层次的实际,缺乏应有的标高、规范和系统。

2.选题缺乏针对性

部分教师在选题过程中,缺乏对学情的了解,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在训练上进行区分,千人一面:缺乏对“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教材的研究和分析,没有明确知识范围和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大搞题海战术,使学生对刚学的知识缺乏清晰的认识,导致对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缺乏自信,以至身心俱疲。

3.选题偏离目的性

部分教师站位不高,没有真正理解学生的学习目的是为了获取学科知识、领悟学科思想、掌握学科研究方法。因此在选题过程中过份强调“偏、难、怪”和书本边缘知识的考查,过分强调学生的应试技能、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对典型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习题的选择,忽视了学科主干知识在构建学科框架、突出学科思想和方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影响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

4.训练没有前瞻性

部分教师没有处在三年一贯的高中教学框架内来进行选题和训练,没有处理好局部知识、能力要求在全局中的作用,在训练中一味强调终极目标一步到位,不分轻重,一练到底。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容易造成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让学生养成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等不良习惯。作为教师,必须清醒认识到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提高的过程是漫长的、渐进的,只有阶段目标的达成,才能促进终极目标的达成,因此训练要看远一点,实际一点,从全局考虑,要具有前瞻性。

5.训练不具科学性

部分教师总认为应该尽早进行学科的综合训练,忽视了知识的薄弱环节和能力缺失点,没有对学科中的主干知识和学生学习过程中难以掌握的知识进行“少而精”的专项训练,胡子眉毛一把抓,学生不会的仍然没搞清楚,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拆分”训练,在弱点强化、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上没有措施,量的控制不适中,整个训练缺乏有效的规划与操作,知识的布点盲目无序,这些都是训练不具科学性的表现。

6.训练反馈不及时

作业难交成为教师十分头疼的问题,除了学生的惰性之外,教师在训练安排、量的控制、难度的把握上不合理,部分教师批改作业不及时、不认真、甚至不改作业等,都是造成作业难交的重要因素。教师对学生完成学业的情况得不到及时了解和有效反馈,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三、优化训练策略的途径

1.加强对“两纲一本”的研究,克服训练的盲目性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是知识传授和测量的纲领性标准。在训练题的选择上,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能力点、创新点的背景材料,依据“双纲”进行加工、整合。变换问题的情境创设,改变条件的呈现方式,转化设问角度,使部分训练题的选材寓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制定合适标高,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技能提高的训练。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熟悉教材、理解教材、领悟教材,特别要做到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来龙去脉的了解,对知识深化的认识,这些都是夯实基础的必要过程。以课本为立足点,做到以本为本,以纲为纲,使训练的阶段性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克服训练过程中的随意性、盲目性。

2.加强对呈现学科思想和方法的技术研究,注重训练的目的性

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巩固所掌握的知识,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对知识的应用,使学生逐步构建知识体系,领悟学科思想和方法。因此,必须坚持全面训练与突出重点训练相结合,根据知识在学科中的地位将知识分为基础主干知识和一般性知识。基础主干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事实及其相互联系,是最能体现学科思想和方法的知识,是最核心、最有用的知识,是重点知识,是高层次的。一般性知识则是一般概念、观点、方法等知识,是低层次的。在学科的全部知识中,基础主干知识所占比重较小,却构成了学科的骨骼,也是历届高考重点考查的对象。因此,我们的训练题一定要有利于强化学生对主干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在兼顾知识覆盖面的同时,加大对主干知识的训练密度、强度和难度;加强主干知识呈现技术的研究,将知识点、能力点以创新的方式编制到训练题中,引导学生多思善变,引导学生纵向探究思考、逆向思考、多维思考;围绕主干知识进行知识点的延伸、题目结论的扩充、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呈现方式的变革。通过对主干知识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框架,逐步掌握学科思想和方法,并用它们去解决学科中的实际问题,实现能力的提高。

3.加强对训练方式的研究,注重训练的有效性

各学科必须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学科教学阶段性特点来确定训练方式。训练内容要扎实,训练形式要多变,不求统一,但求实效。如“双语”的分块训练、理科的形成性课课练、文综的分节练习与课时练习相结合,都是比较成熟的训练模式。又如学科区域综合问题的专项训练,化学、生物的限时训练,综合套卷的拆分训练等,都是提高训练有效性的重要方式。经常性地变换训练方式、活化知识结构,不仅能迅速地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找出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还可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切合教学和学生实际的训练方式,强化训练效率,保证训练的有效性。

4.加强对学情的研究,注重训练的针对性

训练的针对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实践,另一方面要针对“双纲一本”。要充分认识学生所处的学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开展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地、由浅入深地精心选题训练。通过训练反馈,认真分析总结失误的原因,寻找知识上的盲点、能力上的弱点、方法上的疵点;针对教材、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及说明,注重标高,选择并编制有针对性的训练题,帮助学生扫清盲点、增强能力、提炼方法。对训练过程中学生暴露的弱点知识要强化训练,重点知识要突出训练,难点知识要有突破性的方式进行训练,刺激学生的思维风暴,引导学生追求“做中学,学中思,思中悟”的学习境界,加强知识纵横联系,多元交汇,针对学生能力的提高进行训练。

5.加强对训练计划的研究,注重训练的科学性

教师必须加强对本学科的知识和教学目标的研究,针对终极目标研究“双纲”和近几年全国分省的高考试题,加强交流、学习,克服经验主义,及时了解学科动向,了解知识点、能力点考查的方向和方式,根据学生的阶段实际建立知识和能力训练体系,有步骤、按计划进行课时训练、单元检测、综合测试等。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针对学生情况形成具有校本化、序列化的训练体系。发现问题,及时使用专题训练,不留知识缺陷,处理好阶段性目标和终极目标的关系,把对各种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始终贯穿于高中三年整个训练过程之中,注重控制训练量,不能一味赶进度,应该有计划地、科学地安排好每一次训练,才能保证训练效率的提高。

6.加强对训练反馈的研究,注重训练的时效性

用“趁热打铁”来形容训练过后的反馈再恰当不过了。及时反馈主要体现在及时批改、及时评讲上,学生通过训练,不仅有助于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掌握知识的系统性,而且有助于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及时反馈学生在知识能力上的缺陷,是诊断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学生训练完后教师一定要及时批改,认真做统计分析,找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和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讲评。根据错误的情况,评讲时应有重点,再讲清、讲透,特别是对训练题的点评要到位。题目点评应从命题者的意图出发,阐述本题的解题思路、分析方法、知识点、能力点、情境创新等,绝不能就题论题。评讲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反思解题的过程,是深化对训练题认识、探掘训练题内涵、进一步拓宽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一种持之以恒的职业精神,不断研究信息反馈的方式,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与学生进行交流反馈,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看到自己的进步,明确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从而确保训练的时效性。

四、倡导训练后的反思,力求训练效益最大化

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每次训练完了以后,如果我们认真反思训练后的效果,总会感到有许多的遗憾。的确,组织一次训练是不容易的,从选题、制卷、训练组织、批改分析到反馈评讲,都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如果收不到训练应有的效果,应是教学中的一次重大失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虽然训练不可能没有遗憾,但我们必须加强反思,减少下次训练中的遗憾,使训练的效益最大化。

教师必须反思。反思我们的选题是否体现了以知识为载体、以方法为依托、以能力为考查目的命题方向;反思制卷过程中是否做到严谨无误,不影响学生的答题;反思训练组织过程中是否做到严格要求与关爱的结合;反思批阅分析过程中是否做到精细与实事求是;反思评讲过程中是否注重通性通法,启迪心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思训练过程中的失误是基础知识失分还是难题丢分等等,以期引起今后教学工作中的注意。

学生必须反思,要建立错误档案,反思训练题中的知识点、解题的方法、解题的规律、失分的原因以期达到知识的内化,不断提高学科能力,构建学科框架,领悟学科思想和方法。

反思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永恒的话题,只有师生共同参与反思的过程,才能使训练的策略得到不断的优化,才能使训练的效益不断扩大,才能使教学效益得到真正的提高。

(作者单位:武汉市第三中学)

责任编辑 张 泉

猜你喜欢

选题知识点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