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2009-04-12武汉市新洲区教育局局长夏春胤

成才 2009年4期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课程

■武汉市新洲区教育局局长 夏春胤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武汉市新洲区教育局局长 夏春胤

近年来,我区围绕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思想,极力倡导奉献精神、实干精神和科学精神,形成开放意识、创新意识、精品意识和法治意识,高中教育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校际间形成了向内使劲、相互借鉴学习、良性竞争的局面,初步形成了“示范+特色”的发展格局,在省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形成倍受关注的高中教育“新洲现象”。即将到来的高中课程改革,对我们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

新一轮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教科书的改版,它体现了诸多新亮点:“一标多本”、模块教学、“三维”目标、注重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由单一考试走向多元评价、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领域和内容的选择性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指出:“教师作为变革的因素,在促进相互理解和宽容方面,其作用的重要性从未像今日这样不容置疑。这一作用在21世纪将更具决定意义。”我区高中教师能否尽快适应新课程,能否继承传统、创新做法,是关系我区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根据我区实际,我们着力于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积极做好政策解读、学习提高、策略研究等方面工作,适应新课程“特点”,抓住改革“重点”,突破实施“难点”,提升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力争在课改中抢得先机。

一、准确解读课程改革政策,转变教育教学的观念系统,促进教师专业品质的发展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从政策、理念等方面对高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采取措施转变高中教师的观念系统,促进教师专业品质的发展。

第一,“课改办”领导并谋划课程改革,特别是在教师中做好政策解读和理论学习的规划与指导。

借鉴义务段课程改革扎实稳健推进的经验,我们成立高中课改办,与区教研室、师训中心、普教科、师训科等一起,系统规划高中干部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组织学习解读高中课改相关政策,确保理论准备和理念更新先行一步;请课程标准命制专家对高中教师进行全员培训;组织校长、骨干教师外出了解课改实验省份的经验和问题;从课程建设、教学管理、教师培训和服务保障等方面提前谋划应对策略。

区教研室组织编辑了《教育教学研究课程改革专辑》,从“政策文件”“政策解读”“理论构建”“案例介绍”“考试评价”等方面帮助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迅速了解新课程、进入新课程。我们为教师提供了四个必读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教师深入领会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明确自身职责和使命,提前谋划学科教学。

第二,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和课程改革相关政策的学习,让理论在实践中呈现出应有的魅力。

充分发挥业务部门的作用,强化理论学习及应用。教研室用先进教育理念武装各学科教研员。先后组织教研员学习《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中小学教育评价》《教学策略》《课堂掌控艺术》等前沿理论著作,并在实际教学指导中应用理论指导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培训中心组织教育管理干部进行专题学习研讨,聘请知名专家作专题报告,探索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

鼓励教师养成面对课程改革的理论学习习惯和读书习惯。理论的价值不在于操作而在于“精神和人格的熏陶,思想和智慧的启迪,观念和觉悟的提升”。我们要求高中教师一要读相关理论书籍和政策文件,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二要读本学科专业书籍,拓宽基础,更新知识结构;三要广泛涉猎文化经典,发掘潜力,塑造人格,展现时尚魅力。我们提倡精读与泛读结合,读出感受、读出感情、读出智慧,活跃思维,开阔视野。

第三,帮助教师树立课程观,围绕课程来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课程建设。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在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首位,通过对教师这一重要课程资源的开发,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我们以教师专业成长为中心整合并丰富课程资源。

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四大要素整合起来的生态系统。一般说来,教科书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但需要教师开发和重组,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价值。环境资源则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有意识地加以创设的。教学资源能否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关键在于教师要有全新的课程意识。教育教学中碰到的所有问题都从课程建设的高度来思考谋划。

教师与课程整合体现在三个维度:课程设计与教学过程的整合、教师知识与课程意义的整合、教师发展与课程变革的整合。

二、牢固树立开放意识,重构适应新课程的操作系统,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及时了解课改实验区的课改动态和趋势,树立开放的意识,重新审视目前行之有效的教学常规,提升教师适应新课程的专业能力,是我们迎接新课程思考得最多的问题。

第一,完善教师培训的机制,全面提高教师的施教技艺。

总结我区近三十年教师培训的工作机制,我们将继续组织教师暑假全员培训、青年教师岗位培训,加强实行班主任和备课组长任职资格培训和考试,加快青年教师入格上轨、岗位成才、岗位成名的速度;组织“全区教师专业成长大比武”,激发教师会教、能教和愿教的内驱力。

加快实施班主任和备课组建设“工程”。通过培训备课组长,提高他们在教学中的导向能力和决策能力。实施班主任任职资格培训与考试,考试合格者颁发任职资格证书,实行持证上岗,提高班主任以德治班、依规治班、科学民主治班的自觉性和能力。

第二,全面总结过去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的经验,重新审视教学常规,创新工作机制,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课堂教学是一个围绕既定教学目标达成和目标动态生成的过程。我们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观,不断丰富并完善我们的教育策略,真正使教育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真正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我们对全区学科教学现状进行专项调查,总结我区学科教学必须继承的传统好作法,分析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与课程理念不相适应的地方,提出改革学科课堂教学的对策,形成具有新洲特色的教学研究文化。我们以构建“有效课堂”为重点,从调适教学标高、提高课堂思维参与度、提高目标达成度和提高吻合率等方面下功夫。

我们依托区教研室努力探寻“学的规律”和“教的方法”,组织“堂堂清”竞赛活动,抓住有效课堂必备的六个要素,创新教育教学常规。重点强调课堂教学四方面的设计: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情景创设、课堂提问设计和当堂训练题的组编,以期唤醒、启迪、点燃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思想,提高教学效益。

第三,组织教师钻研教科书,更新学科知识结构,合理拓展重组教科书内容,理性处理教科书,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变革集体研究机制,探索适应模块教学的方式方法。

新课程在课程内容、目标和评价等方面有重大的改变,要求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教科书的知识内容、编排体系、逻辑结构,特别是知识点的教学要求、呈现方式以及评价方式,迅速更新知识结构,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力争课堂教学实现四个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注重课堂设计新颖,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习能力培养转变,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动机;由重教教材向重用教材教转变,以学生的学定向、定标、定量,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更加灵活地处理教材教法。

教师要始终掌握本学科发展前沿动态。从教学理念、课前准备、课堂操作、教学反思、课外活动、规范作业、开发课程资源等方面形成新的学科教学规范。掌握模块教学特点,明确模块教材知识体系,处理好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关系,保证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结构化的知识,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细化新课程实施策略,更新教育教学的管理系统,促进教师专业情感的发展

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明确管理层级与职责,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以评促研、以研促学、以学促改,通过教研科研的成功体验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情感发展。

第一,明确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的层级,明确职责。

普教科做好课程开设的管理与指导工作。区教研室要充分发挥生力军的作用,努力做好教师教材教法培训,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指导与服务,统一学业水平达标测试,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确保教师与新课程同步成长。区教师培训中心重点做好校本教研的指导与考核工作。装备站等单位做好设施设备的配备与使用管理。学校在总结分析现有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从课程计划管理、教研活动管理、学分认定管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学生档案管理等方面加强研究,继承传统的好的作法,创新工作机制。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则重点监控专题达标和模块达标,并做好及时补偿。

学校是课程管理主体,对课程规划、编制、实施、评价及相关因素与条件等进行管理。学校的课程管理是发挥和发展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性的管理活动。但学校受到课程意识与能力不足、上级课程行政管理滞后、应试教育文化异化、课程资源分配不均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这成为目前亟待研究的课题。因此,要激发教师参与新课程的热情。

第二,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突出重点。

教学管理根本落脚点是课堂教学管理。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做到教学围绕课堂核心目标展开,情景创设和课堂提问有利于学生新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突出四方面的研究:研究课程,聚焦课堂目标达成;研究教学评价,指导教师成长;研究教育评价测量,服务学生成长;研究教材新增内容,更新知识结构。通过完善发展性评价体系,激发教师教学创新的热情。

第三,更新课程管理工作机制,找准抓手。

强化年级管理责任,切实抓好起始年级,抓实过渡年级,抓细毕业年级,系统解决教育教学的衔接问题、“面向全体与培优拔尖”的协调问题,实现教育教学的扎实、科学、高效。研究落实新形势下“三个年级一起抓”的工作思路,以备课组管理及备课组研究活动模式及策略研究为突破口,建立备课组研究主题的确定、集体备课(说课)、课堂教学案例剖析及教学反思讨论等活动机制,力争在新形势下管理上档次、质量上品位。通过校本研究把学校建成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课程执行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帮助教师关注生命质量、净化心灵世界、增添职业快乐。

面向未来,我们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积极的思维参与,课堂检测与训练针对学生实际,最大限度地提高目标达成度,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系统性和激励性。从教学目标、课堂教与学的活动设计、师生课堂参与度、目标达成度等方面更

责任编辑 向保秀

猜你喜欢

新课程课堂教学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