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读促写 以写带读
——谈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

2009-04-12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中心小学曾慧

成才 2009年4期
关键词:课文阅读教学同学

■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中心小学 曾慧

以读促写 以写带读
——谈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

■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中心小学 曾慧

笔者曾对小学二年级8个班387名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调查后,得到了如下数据:“知道什么是写话的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4%;“喜欢写话的学生”仅占调查人数的11%。随后,我又对二年级的8位语文教师进行走访、交流,得知“对写话教学感到棘手”的教师占调查人数的87.5%;“在平时阅读教学中有写话训练意识”的教师占调查人数的25%。于是,一个问题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如何让幼小的孩子在初始学习时轻松起步,在读写结合中有效地进行写话呢?

一、在第一篇课文中轻松起步

通过观察、听课,我发现部分中低年级老师在上写话起步课时,颇喜欢一板一眼地开宗明义:“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学习写话了!写话很重要,要想写好话,可得掌握很多技巧、积累很多词语……因此,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听!”老师本意在引起学生注意。却不知在无形中给孩子的心灵背上了沉重的枷锁,“写话这么难,这么重要,我能行吗?”一股畏难情绪暗然滋生。试想,这样的写话会让学生畅所欲言,思维自由畅想,情感自由挥洒吗?

在这里,我想借助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是如何利用鄂教版第三册语文第一课《美丽的愿望》进行写话起步的: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都认为一年四季实在是太美了。这可都得归功于这篇文章的作者——徐鲁,是他用充满儿童情趣的语言唤起了我们对四季景物的喜爱和对美好愿望的遐想。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仔细找找看能不能发现徐鲁写好这篇文章的秘密?

生沉思片刻,举起手来。

生1:这首诗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的。

师:是吗?快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因为诗中有“春天来了”“夏天来了”“秋天来了”“冬天来了”的语句。

师:你读得可真仔细呀!不错,这是个重要的发现!

生2:老师,“小花、小树、小河、雪花”都没长手,又没长嘴,他们怎样“送”,怎样“唱”呀?这分明是把它们当人来写吗!

师:老师真想为你高声喝彩!别看它们不会说话,可它们也有自己的语言呀!

孩子对父母和自己的亲密关系不满意,所以会逆反,比如父母要他好好读书,越说他越不读。只有和孩子结成彼此非常信赖的共情关系,父母的引导才会顺利地实现。父母和孩子的亲密关系是条隐蔽的信息链,虽是潜在的,却是重要的。比如你在公司和老板说话,表面上是在和老板汇报相应工作,实际上你内心是在期待老板对你的态度、对你关注的方式。

学生3:老师,我发现每一小节都是说“什么样的东西”有个“什么样”的愿望,什么季节到了,要送给人们什么……

该生的表述尽管不太清晰,但那种明了于心的想法我们不难听出。

师:你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发现了这么多秘密,你们喜欢一年四季中的景物吗?赶快依照课文的样子说说它们的愿望吧!

教室顿时沉寂了,但过不了一会儿,几个胆大的学生站了起来。

生1:我喜欢夏天的荷花。“粉红的荷花,有个粉红的愿望:夏天来了,我要送给世界淡淡的清香……”

尽管与原诗只改了几个字,但我还是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在我的鼓励下,同学们群情激昂,争先恐后地抢着说。

生2:我喜欢春天的蝴蝶。“美丽的蝴蝶,有个美丽的愿望:春天来了,我要把世界装扮得五彩斑斓……”

生4:我喜欢勤劳的人们。“勤劳的人们,有个勤劳的愿望:秋天来了,我要为丰收的大地快乐地奔忙……”

生5:我喜欢冬天的腊梅。“红色的腊梅,有个红色的愿望:冬天来了,我教给小学生们傲骨和坚强……”

生6:我喜欢圣诞老爷爷。“慈祥的圣诞爷爷,有个慈祥的愿望:冬天来了,我要送给世界幸福和安康……”

……

学生们的思维被点燃。涉及的景物五花八门,让人惊叹不已。在让学生分组说了之后,我问:“同学们,都会说了吗?”“会!”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叫起来。“同学们,你们的语句真优美呀!老师多么想听你们每一个人都说一说啊!多么想让所有的人都来听听他们的愿望呀!可是……。”我故意卖了一下关子,“怎么了?老师?”“时间不允许呀!这样吧!请拿出笔来,把你们想说的写在纸上好吗?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十几分钟过去了,我一看,嗬!基本上都写了四小节,我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刚才你们写在纸上交给我的东西,就是一篇写话。恭喜你们,又学会了一种本领!”同学们恍然大悟,“啊,这就是写话呀!”“写话原来就是把要说的话写下来,这太容易了!”

就这样,在二年级的第一次阅读课中,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知道了“写话”的含义。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如地上路了!

二、在品词析句中以读促写

人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搜寻出比较有特色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技巧,并且有效地吸收它。时间长了,学生头脑里才会慢慢悟出一些道道来:这篇课文之所以美,是因为它的语言非常有特色;这篇课文如此感人,原来不光是它内容真实、充实,构思也非常巧妙……

如在鄂教版语文第三册第14课《滚铁环》中有一段写“我”在滚铁环的路上看到的、听到的描写:朝霞张开绚丽的翅膀,飞来了!太阳露出笑脸,走来了,鸟儿们的歌声穿出树林,飘来了,学校摇响的清脆的铃声,迎面扑来了……“张开”、“飞来”、“露出”、“走来”、“穿过”、“飘来”、“摇着”、“扑来”这一连串的动词,使得这段话的描写极富动感。排比句中套用拟人句,使得这段的描写又极富节奏感。在反复的朗读比较中,让学生领悟“鸟儿们”的歌声为什么不用“传来了”,而用“飘”来了?一个“飘”字把歌声由远及近、树林的静谧突现得淋漓尽致,而“传”则过于直白,那么在生活中,你在什么场景中可以用“飘”呢?让学生在相似的生活情境中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

又如鄂教版语文第三册第12课《自然界的时钟》中第2自然段有一句“牵牛花大约在清晨四点打开喇叭”。在引导学生体味到拟人句的好处后,我让学生也说说像这样的句子。学生思索片刻,妙语联珠:“虫子在草丛中开音乐会。”“铅笔在跟纸挠痒痒。”“树叶在枝头说悄悄话。”“露珠在荷叶上溜冰……”随后,我又进行了片断训练。我指了指天空,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把看到的写下来。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天蓝得透明,白云在天上悠闲地散着步,风儿不时和它捉迷藏,太阳公公笑眯眯地看着他们。”这种写法与之前的“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的套话有趣得多。

三、在单元链接中以读促写

现行的语文教材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把一些相类似的课文编在了同一单元。如鄂教版第三册中第六单元以“观察的乐趣”为话题来组织材料。《观察日记》中痴迷小蚂蚁的小男孩,质朴、天真,这无疑是在告诉孩子,“你也可以将你在生活中观察到的小动物”写下来;《湖》是一首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诗歌,这无疑是在提示孩子们:观察到的美景也可以用诗歌的体裁写下来;《黄山奇石》则让孩子们明白不仅可将观察的动物写下来,也可将观察到的石头、花、草、树、木等一一记下来……学生通过对课文表达形式的模仿,或开头、或结尾、或过渡、或段式,写话水平一定会愈来愈棒的!作为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模仿课文的形式可以,但内容不能模仿,否则就是抄袭。

以上是我在低年级写话教学的一点尝试,虽然落脚点在“写”上,但可以看到,写话水平增强,阅读能力必将增强。可以说,每一篇课文都是写话的范例,而每一篇写话则是阅读教学的不断深化和补充。愿我们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时都有写话训练意识,在写话教学时都有阅读教学意识。

责任编辑 张 泉

猜你喜欢

课文阅读教学同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背课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