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生活教学 彰显数学价值

2009-04-12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中心小学刘玉霞

成才 2009年4期
关键词:植树间隔板书

■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中心小学 刘玉霞

构建生活教学 彰显数学价值

■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中心小学 刘玉霞

数学知识对于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改变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要把新课标先进的教学观念转变成实际教学行为,在教学设计时力求考虑到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才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知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应用意识。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新课标强调数学课堂活动必须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辨证思想,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这学期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的知识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又运用到生活中去,我主要从情境引入和作业设计两方面着手,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尽量从身边的生活情景中抽象出现实、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来进入新知的探究,让学生体会问题来源于生活。创设有现实意义的情境可以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数学眼光,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学《植树问题》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师:请你们伸出右手,五指张开,数一数,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空格叫做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间隔数为4。

师:生活中“间隔”随处可见,比如,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是一个间隔,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解决一些简单的、与间隔有关的问题——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接着激发学习兴趣)

师:一双美丽的手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创造我们的世界,不信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校园风景图片)

师:(问)这是哪儿呀?(我们美丽的校园)是谁把我们的校园装饰得这样美丽?(花草树木)

(过渡语:前段时间,我们学校进行了绿化带改造工程,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新食堂的建设也已经动工了,相信建成后的新食堂又将是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这儿有件事,学校想请同学们帮忙呢。)

课件出示例题:学校新建食堂门前有一段长20米的小路,学校打算在小路一边植树.如果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植树问题”是经典的奥数教学内容,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含量和很强的探究空间。首先从学生熟悉的5个手指之间4个间隔引入新课,认识间隔,有效地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接着出示我们学校的校园风景图片,这样的引入亲切自然,简单有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就是从我们身边的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又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为下面的学习分散了难点,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创造性使用教材,巧用生活资源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选择,科学地进行教学加工,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做到既尊重教材,又不完全照搬教材,有目的地创造性使用教材,依据学生的认知实际,挖掘教材,超越教材,发展教材,让教材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新知识,而且让学生吸取更多教材以外的知识。例如,在教学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我没有按照课本上的情景引入新课,而是创设了“讨价还价”这样一个问题情景。

乐乐和妈妈去买苹果,挑好了放到电子称上,老板按了单价,显示总价是3.248元,请聪明的顾客帮忙付钱吧!

学生付钱3元2角4分

师:(故作惊讶)不对啊!你好象少付给我了呀!

生:可是人民币中没有0.008元呀……

师:那怎么办呢?谁有办法?

生:用四舍五入法,付3元2角5分。

师:为什么是3元2角5分,而不是3元2角4分?

小结(略)(板书:3.248≈3.25)

师:可是实际生活中我们也没有用到分了,最小的硬币也是1角,怎么办?

生:那就付3元2角吧

师:说说你这样付钱有什么道理?

生:小结略(板书:3.248≈3.2)

师:可是乐乐的妈妈说:“老板,我是老买主了,你再优惠一点,干脆我付3元得了。下次我再多买点。”

(故作惊讶)3元(问全体同学)3元可以吗?为什么?

生1:可以。因为把3.248保留整数看十分位,十分位上是2,2比5小,就舍去,约3元。(板书:3.248≈3)

生2:不行,这样做,卖水果的老板要亏了。只收到“元”的话舍去得太多了,我认为还是保留到角吧。我算了算,付3元3角比较好,理由是…….(板书:3.248≈3.25≈3.3)

(教师引导学生辩论)

总结,揭示课题。

通过“讨价还价”的教学形式,模拟生活情景,学生兴致很高。从中学生不仅初步知道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而且体会到这种方法在生活中的意义与价值,感受到我们要根据生活中不同的情况来作不同的处理。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创造”与“体验”的方法学习数学,将教材的“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沟通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我经常设计一些综合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来完成,例如,在教学完《方向与位置》单元,学生学会描述并绘制简单的线路图,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请到我家来作客》,让学生给自己的好朋友绘制一张去自己家的线路图,邀请自己的好朋友根据线路图找到自己的家。设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的课后作业,避免了重复单调的练习,使知识变得有趣有益,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也融洽了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又例如在教学完折线统计图这一单元后,我让学生当一回小管家。让学生亲身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制图、分析这一完整的统计过程。学生的亲身经历比课堂上单纯说教更让学生体会到了统计的价值。

通过一学年的努力,数学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首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从情景创设中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堂,学到新知。而在作业设计上,活学活用的练习作业学生很感兴趣,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和个体差异,而且避免了重复单调的练习,使课堂上的合作交流在课下得到延伸,情感态度目标得到很好的完成。

其次,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和作业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看生活,进而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再次,教师的能力得到提升。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起点和生活经验,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和认知规律的教学情境,布置紧扣教材而学生又感兴趣的数学作业,教师驾驭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责任编辑 张 泉

猜你喜欢

植树间隔板书
植树
植树真快乐
间隔问题
间隔之谜
植树鸟的来信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植树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
上楼梯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