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活中的智慧

2009-04-08胥加山

中外书摘 2009年4期
关键词:栽秧农活田地

胥加山

在大学读体育系的儿子利用国庆长假回家帮一辈子守着田地的母亲搞秋收。

儿子身高体壮,但在母亲的眼中仍是个孩子。儿子有这份孝心,母亲很知足,她不愿儿子帮她多干点农活,宁愿自己多干一天。儿子心疼靠种田维持他读大学的母亲。执意要利用假日包揽家中所有的农活。

两亩地新割倒的稻子,被母亲捆成稻把整齐有序地排列在田间。母亲让儿子歇一天,因为他明天就要回校;儿子要求母亲再让他吃一天苦,也好抚慰心灵。

母子俩拗不过彼此,都挑副担子来到田地。母亲幸福。感叹生了个有孝心、懂事的儿子;儿子感动,有这样不辞劳苦的母亲支撑他上大学,他没有理由不努力,将来把母亲接到城里去住。

母亲挑稻把,由远而近,且一趟只挑两捆稻把;儿子挑稻把,由近而远,速度飞快,且每趟挑的稻把是母亲的三倍。母亲劝儿子少挑一点,轻来轻去,也由远而近挑,和她一起一趟,好拉拉家常;儿子不依,只想快速地多挑一些,好减轻母亲的负担。

一段时间后,儿子满头大汗,所挑的稻把越挑越远,尽管他不停地减少稻把的重量,可一担稻把在肩,压得他步履蹒跚;而母亲挑的稻把,越挑越近,且母亲仍挑着起初数量的稻把,匀速前进,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

儿子真不敢相信,凭自己的体力竟挑不过瘦弱的母亲,可事实摆在眼前,他不得不在农活面前低下了头。一字不识的母亲在挑完稻把后,给儿子讲起了朴实的农活智慧——相同的稻把,相同的路径,选择一种由远而近且轻来轻去的挑担方式,是挑稻把农活中所隐藏的智慧。其实,两种挑稻把的方式所消耗的力量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心情变化。一种是先苦后甜,一种是先甜后苦……

儿子读懂了母亲农活中的智慧,他想人生也该如此吧!

农家的孩子,长到十岁左右,就被母亲逼下地里去栽秧,算是农活启蒙教育。

孩子站在白哗哗的水田里,跟着父母弓腰栽秧向后移步,一时当做一种游戏来玩耍。可一段时间后,腰酸了,腿胀了,无意间把目光往两腿之间的后面一瞥,吓得哭丧着脸大叫起来,后面白哗哗的田地老长,这秧要栽到猴年马月呀?这时农民父母一边栽着秧,一边说着最简朴的农活哲语一朝前看,碧绿的秧苗被你栽成一片汪绿,很有成就感呀。不怕慢,就怕站,边说着,父母所栽的秧,把僵站着的孩子拉下了一段距离。

孩子试着以父母所说的方法再去栽秧,朝前看,不怕慢,就怕站。果然栽出了成就感,栽出了一种农活所带来的快乐心情,同时,他也逐渐在栽秧的农活中懂得。干农活的劳苦完全可以用不同的心情去消解。这也直接影响他们日后的人生之路。

挑过粪的农家男孩子,都有亲身体会,起初跟着父母担粪或路遇担粪人,不是皱眉捏鼻,就是屏气疾步走向上风口,在他们懵懂的心灵中,认为在臭气熏天的气味中干着苦力活,算是又脏叉累的劳役了。

然而,学担粪是农家男孩子的必修课。在父母威严的眼神中,男孩捏着鼻,挑着粪桶,晃晃悠悠,一路洒着粪汁,朝自家田头走去。谁知一块凸起的泥块绊得他险些溅了粪便或栽了跟头,一慌神,松开捏鼻的手,去扶担以保持它平衡。慌神过后,再上路,粪臭倒有一种特殊的“香”味扑鼻而来。嗅到了粪的“香”味,男孩担粪的农活也学到手了。同时父母也告诉他们,粪虽臭,可浇洒到地里,长出金黄的稻子,做成白米饭,那叫真香!

从那一刻起,农家孩子就懂得了担粪农活中的智慧——臭粪给庄稼以营养,它不比化肥差,甚至被粪浇洒后长出的蔬菜瓜果更茁壮!这恐怕是每个农家孩子进城后,无论工作、学习都不落后于城里孩子的制胜点吧!

(《面包和鱼的奇迹》),黄兴、唐墨主编,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年6月版。责任编辑:欧阳沛。定价:25.00元)

猜你喜欢

栽秧农活田地
割麦栽秧两头忙
栽秧
栽秧酒,不好喝
大棚开直播 密云“新农活”
直播卖苹果 变成“新农活”
农活托管 让农民当上“田掌柜”
插秧
安其的田地
跟着奶奶做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