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义匹配的方法
——以《经典释文》为例

2009-04-05岳利民

关键词:集韵广韵音义

岳利民

我们所说的音义匹配,有时指取音配义;有时指取音配义的结果,取音配义的结果最终表现为被注字和注音字语音地位的确定。正确的音义匹配必须满足下面的条件:对所有的字来说,甲字的音配甲字的义,乙字的音配乙字的义;对异义异音字来说,此音配此义,彼音配彼义。违背上述条件的音义匹配都是错误的音义匹配。字书和韵书(《集韵》除外)中的音切都是为字头注音的,音切前后大都有释义,音义关系非常清楚,取音配义的工作比较容易。音义书中的音切不都是为字头注音的,尽管有些音切的前后有释义,音义关系也不十分清楚,更何况为数不少的音切前后没有释义。取音配义的工作非常繁难。因此,我们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对音切材料进行考辨,并探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音义匹配的方法。音义匹配的方法主要有:以义定音,据如字定音,据注音字的音定被注字的音。

一、以义定音

《经典释文》是解释字的读音和意义的音义书,往往先注音后释义,据此,我们可以“以义定音”,确定被注字的语音地位。例如:

(1) 《易·干》:“飞龙在天,大人造也。”《释文》:“大人造:郑徂早反,为也。王肃七到反,就也,至也。”《广韵》:“造:造作。昨早切。”又,“造:至也。七到切。”郑玄音和王肃音的音义匹配分别是:造昨早切(从晧)徂早反(从晧),造七到切(清号)七到反(清号)。

(2) 《易·师》:“君子以容民畜众。”《释文》:“畜众:敕六反,聚也。王肃许六反,养也。”《广韵》:“畜:养也。许竹切。”王肃音的音义匹配是:畜许竹切(晓屋)许六反(晓屋)。

(3) 《易·豫》:“介于石,不终日,贞吉。”《释文》:“介于:音界,纎介。古文作砎,郑古八反,云:谓磨砎也。”《广韵》:“砎:礣砎,小石。古黠切。” “古八反”是为“砎”字注音。郑玄音的音义匹配是:介(砎)古黠切(见黠)古八反(见黠)。

(4) 《易·大畜》:“良马逐,利艰贞。曰闲舆卫,利有攸往。”《释文》:“曰:音越,刘云:曰,犹言也。郑人实反,云:日习车徒。”“人实反”是为“日”字注音。郑玄音的音义匹配是:曰(日)人质切(日质)人实反(日质)。

(5) 《易·系辞》:“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释文》:“噫:於其反。王肃於力反,辞也。”《集韵》:“噫:乙力切,语辞。通作亿、抑。”王肃音的音义匹配是:噫(抑)乙力切(影职)於力反(影职)。

(6) 《尚书·尧典》:“寅宾出日,平秩东作。”《释文》:“宾:如字。徐音殡,马云:从也。”《广韵》:“傧:傧相也。《说文》:导也。必刃切。” “音殡”是为“傧”字注音。徐邈音的音义匹配是:宾(傧)必刃切(帮震)音殡(帮震)。

(7) 《尚书·禹贡》:“厥土黑坟。”《释文》:“坟:扶粉反,后同。韦昭音勃愤反,起也,马云:有膏肥也。”《广韵》:“坟:土膏肥也。房吻切。”韦昭音的音义匹配是:坟房吻切(奉吻)勃愤反(并吻)。

(8) 《尚书·禹贡》:“厥土赤埴坟,草木渐包。”《释文》:“渐:如字。本又作蔪,《字林》才冉反,草之相包裹也。”《广韵》:“蔪:《说文》曰:艹相蔪苞也。慈染切。”《字林》音的音义匹配是:渐(蔪)慈染切(从琰)才冉反(从琰)。

(9) 《诗·曹风·候人》:“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郑笺:“雀之穿屋不以角,乃以咮。”《释文》:“以咮:本亦作噣,郭张救反,何都豆反,鸟口也。”《广韵》:“咮:鸟口。陟救切。”又,“噣:鸟口。或作咮。都豆切。”郭璞音和何胤音的音义匹配分别是:咮陟救切(知宥)张救反(知宥),咮都豆切(端候)都豆反(端候)。

(10) 《易·剥卦》:“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释文》:“贯鱼:古乱反。徐音官,穿也。”《广韵》:“贯:穿也。古丸切。”徐邈音的音义匹配是:贯古丸切(见桓)音官(见桓)。

(11) 《诗·陈风·墓门》:“夫也不良,歌以讯之。”《释文》:“讯之:本又作谇,音信,徐息悴反,告也。”《广韵》:“谇:言也。虽遂切。”徐邈音的音义匹配是:讯(谇)虽遂切(心至)息悴反(心至)。

(12) 《诗·商颂·殷武》:“勿予祸适。”毛传:“适,过也。”《释文》:“祸适:直革反,徐张革反,注同,过也,《韩诗》云:数也。”《广韵》:“谪:责也。陟革切。”“张革反”是为“谪”字注音。徐邈音的音义匹配是:适(谪)陟革切(知麦)张革反(知麦)。

(13) 《庄子·马蹄》:“烧之,剔之,刻之。”《释文》:“剔之:勑历反。《字林》云:剃也。徐诗赤反。”《广韵》:“:鬀发。施只切。”“诗赤反”是为“”字注音。徐邈音的音义匹配是:剔()施只切(书昔)诗赤反(书昔)。

(14) 《易·系辞》:“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释文》:“则居:马如字,处也。师音同。郑、王肃音基,辞。”《广韵》:“居:居之切。语助。”王肃音的音义匹配是:居居之切(见之)音基(见之)。

(15) 《周礼·秋官·瓬人》:“凡陶瓬之事,髻垦薜曓不入市。”郑注:“郑司农云(‘髻读为刮,薜读为药黄檗之檗。’”《释文》:“薜:卜革反。刘薄驳反,破裂也。”《集韵》:“薜:器破裂也。”刘昌宗音的音义匹配是:薜弼角切(并觉)薄驳反(并觉)。

二、据如字定音

音义书中通常用如字表示常用字的习见音义,不是该字的习见音义叫破读。如字的音和破读的音不相同,如字的义和破读的义也不相同,这充分反映了字音和字义的搭配关系。《经典释文》中的如字通常与破读成对出现,据此,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确定被注字的语音地位。例如:

(16) 《诗·小雅·采芑》:“方叔率止,约軧错衡,八鸾玱玱。”《释文》:“错衡:如字,沈七故反。”《广韵》:“错:杂也。摩也。仓各切。”又,“错:金涂。仓故切。”沈重音的音义匹配是:错仓故切(清暮)七故反(清暮)。

(17) 《诗·大雅·云汉》:“胡不相畏?先祖于摧。”《释文》:“不相:毛如字,郑息亮反。”《广韵》:“相:共供也。瞻视也。息良切。”又,“相:助也。息亮切。”郑玄音的音义匹配是:相息亮切(心漾)息亮反(心漾)。

(18) 《易·井》:“井收。勿幕有孚,元吉。”《释文》:“井收:徐诗救反,又如字。”《广韵》:“收:敛也。捕也。式州切。”又,“收:获多。舒救切。”徐邈音的音义匹配是:收舒救切(书宥)诗救反(书宥)。

(19) 《诗·唐风·扬之水》:“不抚其民,而远屯戍于母家,周人怨思焉。”《释文》:“怨思:如字,沈息嗣反。”《广韵》:“思:思念也。息兹切。”又,“思:念也。相吏切。”“思”的如字是动词,破读是名词。沈重音的音义匹配是:思相吏切(心志)息嗣反(心志)。

(20) 《尚书·舜典》:“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释文》:“十有:如字,徐于救反。”《广韵》:“有:有无。云久切。”又,“又:又犹更也。于救切。”徐邈音的音义匹配是:有于救切(云宥)于救反(云宥)。

(21) 《易·解》:“负且乘,致寇至,贞吝。”《释文》:“且乗:如字,王肃绳证反。”《广韵》:“乗:驾也。胜也。登也。守也。食陵切。”又,“乗:车乗也。实证切。”王肃音的音义匹配是:乗实证切(船证)绳证反(船证)。

(22) 《诗·序》:“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释文》:“莫近:如字,沈音附近之近。”《广韵》:“近:迫也。几也。其谨切。”又,“近:附也。巨靳切。”沈重音的音义匹配是:近巨靳切(群焮)音附近之近(群焮)。

(23) 《易·贲》:“六五之吉,有喜也。”《释文》:“有喜:如字,徐许意反。”《广韵》:“喜:喜乐。虚里切。”又,“憙:好也。许记切。”徐邈音的音义匹配是:喜(憙)许记切(晓志)许意反(晓志)。

(24) 《易·中孚》:“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释文》:“或罢:如字,王肃音皮。”《广韵》:“罢:止也。休也。薄蟹切。”又,“疲:劳也。乏也。符羁切。”王肃音的音义匹配是:罢符羁切(并支)音皮(并支)。

(25) 《论语·子路》:“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释文》:“劳之:孔如字,郑力报反。”《广韵》:“劳:倦也。勤也。鲁刀切。”又,“劳:劳慰。郎到切。”郑玄音的音义匹配是:劳郎到切(来号)力报反(来号)。

(26) 《仪礼·旣夕礼》:“若就器,则坐奠于陈。”《释文》:“于陈:如字,刘直吝反,下同。”《广韵》:“陈:陈列也。直珍切。”又,“陈:列也。直刃切。”刘昌宗音的音义匹配是:陈直刃切(澄震)直吝反(澄震)。

(27) 《仪礼·士相见礼》“凡与大人言,始视面,中视抱,卒视面,毋改。”《释文》:“中视:如字,刘丁仲反。”《广韵》:“和也。半也。陟弓切。”又,“中:当也。陟仲切。”刘昌宗音的音义匹配是:中陟仲切(知送)丁仲反(端送)。

(28) 《礼记·祭统》:“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着之后世者也。”《释文》:“自名:如字,徐武政反。”《广韵》:“名:名字。武并切。”又,“詺:詺目。或单作名。弥正切。”徐邈音的音义匹配是:名(詺)弥正切(明劲)武政反(微劲)。

(29) 《论语·公冶长》:“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者焉。不如??之好学也。”《释文》:“焉:如字。卫瓘於虔反,为下句首。”《广韵》:“焉:不言也。谒言切。”又,“焉:何也。於干切。”卫瓘音的音义匹配是:焉於干切(影仙)於虔反(影仙)。

(30) 《诗·周颂·赉》:“时周之命,於绎思。”《释文》:“於绎思:郑如字,王於音乌。”《广韵》:“於:语辝也。央居切。”又,“於:古作於戏,今作呜呼。哀都切。”王肃音的音义匹配是:於哀都切(影模)音乌(影模)。

(31) 《尚书·梓材》:“肆亦见厥君事,戕败人宥。”《释文》:“亦见:如字,徐贤遍反。”《广韵》:“见:视也。古电切。”又,“见:露也。胡甸切。”徐邈音的音义匹配是:见胡甸切(匣霰)贤遍反(匣霰)。

(32) 《诗·小雅·宾之初筵》:“其湛曰乐,各奏尔能。”《释文》:“尔能:如字,徐奴代反。”《广韵》:“能:《尔雅》谓三足鳖也。又兽名,禹父所化也。奴来切。”又,“能:技能。奴代切。”徐邈音的音义匹配是:能奴代切(泥代)奴代反(泥代)。

(33) 《周礼·夏官·职方氏》:“河南曰豫州,其山镇曰华山。”《释文》:“华山:如字,刘胡化反。”《广韵》:“华:草盛也。户花切。”又,“华:崋山。胡化切。”刘昌宗音的音义匹配是:华胡化切(匣禡)胡化反(匣禡)。

(34) 《礼记·乡饮酒义》:“洗当东荣,主人之所以自絜而以事宾也。”郑注:“絜,犹清也。”《释文》:“犹清:如字,皇才性反。”《广韵》:“净:无垢也。疾政切。”“才性反”是为“净”字注音。皇侃音的音义匹配是:清(净)疾政切(从劲)才性反(从劲)。

(35) 《周礼·春官·巾车》:“建大旗,以宾,同姓以封。”《释文》:“以宾:如字,刘、沈方刃反。”《广韵》:“宾:敬也。必邻切。”又,“:斥。必刃切。”刘昌宗和沉重音的音义匹配是:宾(摈)必刃切(帮震)方刃反(非震)。

(36) 《周礼·夏官·大仆》:“以待达穷者与遽令,闻鼓声,则速逆御仆与御庶子。”郑注:“郑司农云‘若今时驿马军书当急闻者,亦击此鼓。’”《释文》:“急闻:如字,刘音问。”《广韵》:“闻:《说文》曰:知声也。无分切。”又,“闻:名达。亡运切。”刘昌宗音的音义匹配是:闻亡运切(微问)音问(微问)。

(37) 《礼记·王制》:“七十养于学。”《释文》:“养于:如字,徐以尚反。下同。”《广韵》:“养:育也。乐也。饰也。余两切。”又,“养:供养。余亮切。”徐邈音的音义匹配是:养余亮切(以漾)以尚反(以漾)。

(38) 《周礼·地官·掌蜃》:“祭祀,共蜃器之蜃。”郑注:“郑司农云:‘蜃可以白器,令色白。’”《释文》:“以白器:如字,刘薄霸反。”《广韵》:“白:西方色。傍陌切。”《集韵》:“白:步化切。西方之色。”《集韵》释义不准确。《群经音辨》:“白饰使光也。”刘昌宗音的音义匹配是:白步化切(并禡)薄霸反(并禡)。

(39) 《周礼·春官·叙官》:“巾车。”郑注:“巾:犹衣也。”《释文》:“巾车:如字,刘居觐反。”《集韵》:“:居觐切。以巾覆物谓之?。”刘昌宗音的音义匹配是:巾()居觐反(见震)居觐反(见震)。

(40) 《庄子·大宗师》:“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释文》:“能朝:如字,李除遥反。”《广韵》:“朝:早也。陟遥切。”又,“朝:朝廷也。直遥切。”李轨音的音义匹配是:朝直遥切(澄宵)除遥反(澄宵)。

(41) 《仪礼·士丧礼》:“竹笏。”郑注:“笏,所以书思对命者。《玉藻》曰:‘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以竹本象可也。’”《广韵》:“文章也,又美也,善也。无分切。”《释文》:“文竹:如字,刘目眞反。”《广韵》:“文章也,又美也,善也。无分切。”《集韵》:“文:文运切。饰也。”刘昌宗注的不是去声的破读音,而是平声的如字音。刘昌宗音的音义匹配是:文无分切(微文)目真反(明真)。

三、据注音字的音定被注字的音

从前面所举的为数不少的音义匹配来看,《释文》引音的音义关系与《切韵》系统的音义关系基本一致。可以设想,从整体上来看,《释文》引音的音义关系与《切韵》系统的音义关系基本一致。据此,我们可以根据注音字的语音地位确定被注字的语音地位。当然,确定被注字的语音地位时,还可以辅以内部证据。例如:

(42) 《易·需》:“需于沙,衍在中也。”《释文》:“衍在:以善反,徐怡战反。”《广韵》:“衍:达也。以浅切。”《集韵》:“衍:延面切。水溢也。一曰大也。”内部证据,“反衍:如字,又以战反。”徐邈音的音义匹配是:衍延面切(以线)怡战反(以线)。

(43) 《易·观》:“《彖》曰:大观在上。”《释文》:“大观在上:王肃音官。”《广韵》:“观:视也。古丸切。”王肃音的音义匹配是:观古丸切(见桓)音官(见桓)。

(44) 《易·离》:“履错然,敬之,无咎。”《释文》:“履错:郑、徐七各反,马七路反。”“七各反”是如字,“七路反”是破读。郑玄和徐邈的音义匹配是:错仓各切(清铎)七各反(清铎)。马融音的音义匹配是:错仓故切(清暮)七路反(清暮)。

(45) 《易·遯》:“不往何灾也。”《释文》:“何灾:音河,褚河可反。”《广韵》:“何:负荷也。胡可切。”褚仲都音的音义匹配是:何(荷)胡可切(匣哿)河可反(匣哿)

(46) 《易·震》:“水洊至。”《释文》:“洊:在荐反,徐又在闷反。”《广韵》:“臶:至也。徂闷切。”《集韵》:“臶:徂闷切。再至也。或从水。”徐邈音的音义匹配是:洊(臶)徂闷切(从慁)在闷反(从慁)。

[参考文献]

[1]陆德明.经典释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

猜你喜欢

集韵广韵音义
荆璞《五音集韵》之形制
“乡音无改鬓毛衰”之“衰”字音义的词源学解释
《集韵》征引《说文》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集韵》征引《广雅》研究
王国维《广韵》批校与治学精神
佛经音义同形字辑释
上古汉语“施”字音义考
《集韵》编撰的起讫年代考辨
从《离骚》看《楚辞补注》与《广韵》反切注音的差异
明孤抄本韵书《辨音纂要》舌音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