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

2009-03-30崔潇妹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2期

黄 坚 崔潇妹

[摘要]双关语是英语广告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其语言幽默风趣,能使广告产生很好的效果。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认为在广告双关语的翻译中,译文应能产生与原文接近的广告效果,以译文接受者与原文接受者能获得相近的感受为目的。本文试图总结双关语的主要类型,介绍几种关于双关语的主要的翻译方法及其效果。

[关键词]英语广告;双关语类型;双关语翻译

广告是现代社会一种不可或缺的宣传手段。一则成功的广告应具备以下五个要素:“吸引注意(attract attention),引起兴趣(arouse interest),确立信度(create credibility),激发欲望(stimulate desire)和促成购买(get action)”。[1]为了达到销售目的,广告制作者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方法使其广告标新立异,得到人们的关注。双关语是他们最常用的修辞手段之一。双关(pun),是指利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表达双重意思,往往一个是表面的,一个是隐含的。英语广告中较为常见的双关可分为谐音双关、语义双关和语法双关。英文广告双关语的翻译直接影响外国商品的销售和吸引力,因此这种广告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对大量广告实例的学习,拟对广告中各种双关语的特点及其翻译方法作一初步探讨。

一、双关修辞的主要类型

1.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homophonic puns)是利用语言中的语音相同、语意不同现象将两个语义不同但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同音或近音异形异义词)穿插在句子中而产生的双关。这种双关俏皮滑稽、内涵丰富,深受广告制作者的青睐。

例如:

1)Forget hot taste.

Only Kool, with pure menthol has the taste of extra coolness.

Come up to Kool.[2]

译文:忘掉辛辣的感觉。只有“酷”牌,纯正的薄荷口味带给你特别清凉的感受。

想“酷”你就来。

这是Kool牌香烟的广告,广告中Kool与cool谐音,既说明了香烟的牌子,也突出了香烟清凉的特点。同时cool与首句hot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说明香烟的清凉口感。

2.语义双关

语义双关(homographic puns)是利用一词多义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双关,在字面上只有一个词语,而实际上同时关顾着两种不同的意义,在广告中对该词的不同理解可使句子产生不同意思,从而造成一种含蓄委婉,耐人寻味的意境。

2)Spoil yourself and not your figure.[3]

尽情享受,永保体形。

这是Weight-Watcher冰淇淋的广告。“spoil your figure”意为“破坏体形”,但“spoil yourself”意为“enjoy yourself to ”,可译为“尽兴、尽情”。

3.语法双关

语法双关(grammatical puns)是指通过省略结构、词语或词组的双重或多重语法功能造成的双关。这种双关也常使用一词多义的词语,但通常将这些词或词组置于特殊的语法结构中,使其产生双关。

3) 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can.

没有什么能像可口可乐那样令您神清气爽。

此广告为省略句,全句应为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can: tin, drink) can (refreshes you).句中的can可以理解为名词“听”又可理解为情态动词“可以”。句子通过使用省略和一词多义达到双关效果。

二、英语广告双关语的翻译

作为一种信息的传递手段,广告用语本来就十分精炼含蓄,不易翻译。双关语在广告中的使用使得翻译更为复杂。双关语本身有明义和暗义,在翻译时有时不得已只能有所取舍。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原理可应用于双关语的翻译,他认为“接受者与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相等”。[4]将其理论应用于广告翻译可理解为:广告译文接受者所得到的信息与原文接受者所得到的信息相等或相似就算是等效或基本等效。因此在翻译广告时首要考虑的是译文的广告效果,其次才是忠实度。也就是说,功能对等、效果优先是广告双关语翻译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将英语广告双关语的翻译方法分为以下几类:契合译法、分别表义译法、侧重译法和增译法。

1.契合译法

契合译法指原文的双关语在译语中有相对应的词,可以译为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双关语,保留原文双关语的两层意思,使译文与原文达到最大限度的近似。这种翻译方法的基础是双语偶合,这是双关语翻译的最理想状态。例如:

4)The Self-made woman. She's living better all the time.[5]

《自我》造就的女性,生活总是这么称心。

这是一则杂志的广告,译者保留了self的两层意思:一是将杂志名译为《自我》,二是将self-made译为“自我造就”。译者用“《自我》造就”一词把原文的双关意思完美地表现出来,从而实现了语义上的功能对等。

5)Money doesnt grow on trees, but it blossoms on our branches.[6]

树上是长不出钱来的,但它会在我们的分支上开花结果。

这是英国劳埃德银行的广告,其中“branches”一词具有双层含义——树枝和分支结构,既与前面的“trees”相呼应,也指劳埃德银行的分行

2. 分别表义译法

分别表义译法是指在翻译双关语时,因为在目的语中无法找到偶合的双关语,只能把原双关语的两层意思拆至两个独立的词或语句来表达的翻译手法。这种方法能较好地表述出双关语的双重含义,但译语不如原双关语简洁。例如:

6) Which Lager can claim to be truly German? This can.

哪种大罐啤酒能称得上是地道的德国货?这罐能。

实际广告中“this can”旁边立着一瓶Lager啤酒, “can”在此有——名词“罐、听”和情态动词“能够”之意。译者用“罐”和“能”分别把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

7)Make Time for Time.[7]

用时代节奏读《时代》杂志。

这是美国《时代》杂志的广告标题,原文中的两个“time” 都是既指时间也指杂志名,译文将第一个Time译为“时代”,第二个Time译为——《时代》,用分别表义达到了双关效果。

3.侧重译法

在广告双关语的翻译中,有时原文的双重意义在译文中无法重现,功能对等不可能实现时就通常放弃表层意义,守住深层寓意,以使翻译最大程度上接近“功能对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牵强地把两层意思都翻译出来则容易使广告难以理解,无法达到广告所要的预期效果。例如:

8)Trust us.Over 5000 ears of experience. 相信我们吧,我们历经了5000多只耳朵的长期检验。

这是一则助听器广告。广告中ears与years谐音双关,广告包含了经受多次检验和多年检验的双层语义,如译成 “相信我们吧。我们历经5000多只耳朵的检验,有着5000多年的经验。”会使原文显得累赘且不合常理。

9)Behind that healthy smile, there s a Crest kid.

健康笑容来自佳洁士。

佳洁士牙膏的广告,句中Crest既是其商标名又有“顶级,最好”的意思,原文要表达的是牙齿刷干净了露出笑容,因此不译“聪明的小孩”。

4.增译法

增译法是在翻译时通过增加其它词语(意义)或除文字外增加其他媒介(如图像、声音及造型设计等)以达到更好翻译效果的翻译方法。这种方法一般用于两种情况,一是把只有一种意思的原文译成有双关意思的译文;二是通过补偿把双关语中未能译出的意思表达出来。如例6)中lager啤酒的翻译在旁边立着一瓶酒就属于增译法的范畴。

10) OIC.[8]

哇,我看见了!OIC!

这是OIC的眼镜广告,三个简洁的大写字母形状像眼镜,谐音“oh, I see”。译文在译出谐音意义的同时补充OIC商标名来达到双关。

双关语因能使广告语言凝练、幽默而深受广告制作者的青睐。在广告中运用双关语还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从而达到商家宣传的目的。翻译好双关语对英语翻译的学习和商品信息的传播都有积极意义。以上所介绍的翻译方法只是几种主要的翻译方法,在翻译中,要灵活变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时同一个广告可以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有时需要同时使用几种方法,有时可能还要使用其他本文未列出的方法,以便达到与原文相同或相近的广告效果,即奈达所强调的功能对等。同时在翻译中还应坚持忠实、简练、传神的原则,仔细推敲,使译文读者得到最完全的信息和审美享受。

参考文献:

①梁 婷 夏..英文广告实用手册[M].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②顾维勇. 《实用文体翻译》[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③王春燕.广告英语中的双关语的翻译[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8.(1):106-108

④ Eugene A. Nida. LANG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3

⑤崔 刚. 广告英语 [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⑥吴然菊.浅谈英语广告中双关的使用及翻译.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2008.(3):98-99

⑦黄 洁. 英汉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4.(3):107-109

⑧刘 瑶 邓育艳. 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及翻译[J].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6):68-71

作者简介:黄坚 (1988—),男,广西桂平人,汉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外国语学院2006级经贸英语专业本科生,主要从事经贸英语和外语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