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亲:被动去选爱,主动博幸福

2009-03-25刘莉娜

上海采风月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媒人

刘莉娜

相亲,是中国传统婚俗礼节之一,亦称相门户、对看。相亲礼仪:即在议婚阶段换过庚帖后,由媒人联系安排,双方长亲见面议亲。历代相亲仪式大同小异。旧时男女当事人并不相见,而由父母长亲包办。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礼节”似乎成了封建陋习渐渐被淘汰,在开放、自主的新文化的冲击下,“自由恋爱”之风吹遍大江南北,相亲曾一度在大中型城市面临消失;可是风水就是这么轮流转的,潮流就是这么让你看不懂的,眼下,时代更进步了,思想更开放了,在上海这个全中国数一数二“洋气”和“先锋”的大都市里,相亲运动却更流行起来了。而相亲的对象,从刚毕业的新鲜准白领,到久经职场的全能女魔头,甚至连自由国度里洗过脑的大“海归”小“海待”都热烈烈急切切加入了相亲的队伍。相亲,再也不是古老国度的古陋习俗,相亲的人也再也不是传统意义上条件差、年纪大的困难户。某种意义上来说,需要相亲的人依然还是在感情上存在一定困难的,只是他们并不是因为自己差,而是因为紧张的事业,无穷的加班,狭窄的人际圈等一系列大都市生活才有的新问题,而不得不选择这最直接最有效的互助互利的交际方式。

所以,虽然春寒料峭里我们还没感受到春的气息,虽然说起“相亲”大家都还是有一点点难言的小尴尬和暗藏的小急切,但是看一看这几个为了幸福而发动的相亲行动吧,也许你会得到一点开心果,也许你会收获几个小窍门,也许,你只是动了动一直退缩的心思,那样就足够了。其实相亲,看起来是多么被动的一件事,却是我们在主动为了幸福而出击啊:被看,被评估,被裁决的同时,我们不是也在看别人,评估别人,裁决别人吗?这一次次的“看与被看”,又何尝不是一种主动的追寻呢,追寻一个良人,追寻一段佳缘,追寻一份也许不浪漫传奇、但十足默契适宜的感情。而这一切又不都是为了自己心里那个始终不愿放弃的坚守与信仰吗?爱是一种信仰,幸福是一种信仰,然而爱还是不爱,幸福还是不幸福,有时候只是你动念这一瞬间的玄机。

在这里祝愿所有看这段文字的单身人士,在早春里发动爱的渴望,在炎夏里经历爱的洗礼,在秋天里,收获爱的果实。

古往今来话“相亲”

文/水木秋寒

通过媒人往来传话,男女双方约定日子见面,俗称“相人”、“相女婿”、“相媳妇”等,一般都是男到女家,也有女到男家的。见面这天相亲的男女都特别注意个人的形象,力争给对方留下良好印象。如果男去女家相亲,一定要梳洗整容,衣帽一新,迟钝的男娃们,父母或家长还要教他到女家后怎样敬烟敬酒,怎样说话称呼,怎样端饭待人等,然后在媒人和父母或家长的带领下前往女家,其举止大都是拘谨呆板有余,潇洒大方不足。

相亲这天女家也非常重视,要彻底打扫卫生,弄个窗明几净,内外整洁,女孩也要打扮一番,同时邀来姐夫舅子、七姑八姨作陪,让他(她)们评头论足,作为能否定亲的参考。同时,备客饭热情款待。即使相亲,男女双方也无缘直接交谈,只是各人留神,互相偷看几眼而已。饭毕临行,由双方父母或家长给男女双方赠钱或礼物,一般当场收下。双方是否同意结亲,后由媒人传话,互通意愿。

男女相亲相中之后,女方父母或家长在媒人陪同下,带着女儿(或不带女儿)去男方家“看过活”或叫“看家当”,全面接触男方家庭成员,了解男方家中地有几亩、房有几间、窑有几孔、畜有几头、院落布局、室内摆设,斟酌女儿过了门是否有好日子过。过去有些家徒四壁、室如悬罄的贫寒之家,为了给儿子成就亲事,在女方“看过活”这天只得向亲邻借用家具、摆设、被褥以充体面,蒙混过关,讨得对方欢心。“过活”看上了,即可顺利成亲。

当地民间男女相亲,除了在女方或男方家里举行外,相当一部分是在集上、庙会上男女进行所谓的“会面”。即男女双方各由媒人或父母带到集会上,由媒人隔人群遥遥一指,双方只能一瞥,哪能看得真切。这种办法叫做“背看”。特别是男女双方,一方有生理缺陷或其他毛病,有些做父母的便和媒人沆瀣一气,请来别的男女代替,指鹿为马,移花接木,俗叫“使顶头子”,只有结婚后才能真相大白。这样受骗一方悔之晚矣,难免暗自伤怀,吞声饮泣,抱恨终生。在“从一而终”的旧社会,既然生米做成了熟饭,只得自认命苦、前世造孽。日子久了,也就随遇而安,白头相守。

很多人以为,相亲是很落后的恋爱方式,在产生感情之前就不断衡量对方家庭背景、生活状况,是种“不人道”、“太势利”的做法。因此,很多年轻人在父母亲友的“撮合”下相亲时,总对对方挑三拣四,不愿深交。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家在最近的《进化与人类行为》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相亲其实很重要。

研究人员是通过一家专业红娘公司进行这项研究的。他们发现,红娘公司在安排相亲者见面前,通常已经详细比对了两人心目中“另一半”的理想状况和现实情况,认为他们般配后,才会做出安排相亲的决定。但无论书面资料有多“般配”,多数人在见面几秒钟之后就决定不再交往,并且女性做出决定的时间更短。

主持这一研究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助理教授库尔班分析认为,相亲并不是“游戏人间”。在“快速约会”中,人们不是依照书面资料来判断,而是受到直觉驱使。他们从看到对方第一眼到形成判断,全程不过3秒左右,还来不及用金钱、权力等“势利”因素做衡量。所以,千万不要放弃让直觉做出判断的机会。研究人员还给准备相亲的人提了点建议,因为他们发现,尽管人们一向认为,男性挑选伴侣时更关注女方的外貌,但实验结果却正好相反,在要求参加的测试者对约会对象进行魅力评分时,女性对于外表的要求竟然比男性更苛刻。这就意味着,男性如果想在3秒钟内获得女性芳心,除了要准备好精彩的开场白,外表稳重、潇洒帅气一些也非常重要。

第一次相亲

文/苍生崇拜

人生总有许多的第一次,而且这些第一次总会令人难忘,我的第一次相亲就是我大学生活中一次难忘的经历。

那时候刚走出枯燥乏味的高中生活,步入了一个崭新的环境,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已久的自由又浪漫的大学生活,所以我刚踏进校园大门时,也是怀有一丝的希冀,要好好珍惜这个机会,谱写浪漫一曲。我们是6个人一间宿舍,虽然感觉上人是有点多,但是也很是热闹。6个人当时就有4个人已经谈恋爱了,就剩下我和另一个女生,而且我们都还没有谈过,也不知道初恋是什么样的感觉。毕竟嘛,我们高中的时候总是埋头于学习中,哪里会有时间考虑这些。我们可是好孩子,当然更重要的是,压根就没有男生注意过我,我当时是一副书呆子模样,短短的头发,戴着一副十分没有个性的眼镜,人又害羞,是男的都不会注意到我,哎,真是埋没我这位清水出芙蓉的大美女(呵呵,自恋一下,虽然本人算不上时尚大美女,但是至少还是个耐看的小美女)。那时我给人的感觉也是傻呼呼的,于是我们宿舍的两个丫头想改变一下我,毕竟新环境,新面貌,新气象,所以她们要给我策划一场相亲,让我尝试什么是恋爱。

其实当时我也有过拒绝,但是人情难拒啊,再加上我觉得也没有什么,试试就试试呗,反正也没有什么损失,说不定还真能遇到白马王子哦。就这样我答应了她们的计划,也就是这样我的第一次郁闷,丢脸,尴尬的相亲开始了……

首先,要去见人家,总要打扮一下,我当时又没有什么好看的衣服,都是些朴素,甚至有些俗气的衣服,但那也没有办法啊,想穿我们宿舍人的衣服,可惜穿不上,哎,人胖,身材差,没有办法啊(当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和苗条的比起来是差,但是和胖的比起来我还算得上苗条的,哈哈,这样想,我心理舒服多了,这叫自我排解压力,有利于身心健康啊!)衣服问题只能这样了。然后就是发型和面容问题,我们当时没有任何的化妆品,所以只能放弃容貌的修饰,其实这样也挺好的,我觉得,简简单单,清淡,多好啊,把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人家,这可是对人家的尊重,坦白。因此我们就只能从发型上着手,但是我自己又不会打理,我简直就什么都不会,本来我就是短发,就更不好装饰了。所以我自己打扮出来的特像村姑、刚进城的乡下的傻妞,我当时差点没有被她们给笑死,她们没有想到我会笨到这种地步,一个一个只能对我佩服得不能再佩服了!“我的大小姐来,你一边站着去吧,你还是城里人,怎么这么不会打扮自己啊,我们来吧”。就这样我把自己就托付给了她们,任凭她们去打扮。就这样我坐在椅子上,目不转睛地盯着一双双手在我面前挥来挥去,我就像是一只温顺的小绵羊,老老实实地坐着,想想那时的我还真是可爱,好像有种小鸟依人的感觉(嘿嘿,不好意思,再自恋一下)。

大约持续了半个小时了吧,发型终于搞定,只听到我们宿舍两个人在那里说,哎呀,你现在太漂亮了,比你刚才洋气多了,像一个城里人了,你们说是不是啊,瞧瞧现在,简直就是变了一个人!我当时听到这话,心里那个美啊,因为听说自己那么的漂亮,忍不住想照镜子看看到底有多好看,一照镜子,我的苍天大地,我差点没有被吓死。出现在我面前的就是一个现代版的哪吒,头顶两个牛角,甭提有多怪!我这下可急了,“这是什么啊,难看死了!”“你懂什么,这样可比你以前好看多了,你问问她们感觉怎么样?”于是我带着无奈的表情征求其他人的意见,她们都说好看,于是我一而再再而三地看着镜子里的我,听着旁边“好看”的语句,我越看自己似乎,好像,确实还不错。(唉,当时真是没有脊梁骨啊,她们说什么就是什么,那时自己的审美观确实不怎么样,但是她们一点也不比我强到那里去!)

就这样,我以这副模样,开始我的相亲约会。当时下楼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特别的怪,好像所有的人都在看我似的,反正就是不舒服,特怪!到了约好的地方,只看到有好几个男生在那里站着,交涉的任务是由我宿舍的一个人代劳的,我就像个呆子一样,在一边傻傻地站着,东看看,西瞅瞅,然后偶尔瞟一眼他们,大约10分钟的样子,我宿舍的人走过来,告诉我“我们回去吧”。我当时没有搞明白怎么回事,不是说要见人的吗,我还没有看到,怎么就走了,奇怪。但是我当时只是说了一声“哦”。我的第一次相亲就在这样没有头绪的情况下结束了,我自己还没有反应过来呐。回到宿舍,我还是像以往那样继续我自己的生活,好像这次相亲就这么草草了事了,我也没有问为什么没有看到人,我一直认为人家可能临时有事。过了几天,宿舍里的人一直在笑,我很是纳闷,笑什么?于是她们告诉我了实情,那次的相亲不是人没有来,而是被我的样子给吓到了,因为他觉得我的打扮太有个性了,但是缺少人性,实在不敢与我交涉!我们当时想想我那个时候的样子,都不约而同地笑起来,确实,那个样子——古人不像古人,现代人不像现代人的,谁见了不大吃一惊啊,唉,可以理解,也难为要和我相亲的人了,还有他们那些哥们,不知道他们那晚睡得可好?

这就是我上大学时干的最荒唐的一件事,虽然很傻,但是也很真实,必竟,那时的我们都还单纯,孩子气重。这是我的第一次相亲,会永远铭记在我心里的,不仅仅是这件事,更是因为里面有我们同宿舍间的友情——快乐,简单,幸福!

给别人一个机会,给自己一个可能

文/索尼克

让两个人走到一起的方式很多,相亲也是其中一种吧,至少是一个认识别人的机会。相亲有一个与自己找最大的不同就是相亲双方已经是报有同样目的来进行的,而自己找先得确定朋友关系,然后是好朋友,接着是亲密朋友,再接着才是恋人,最后才确定是否结婚。这段过程很艰难,而且也很费脑筋。相亲嘛,大家坐下来就知道彼此是在抱着恋爱结婚的目的来进行进一步的了解,省了不少事情,不过也得需要很长时间的深入了解和摩擦才能渐渐进入状态或者是找到感觉。所以宁可试一次也比不试的好,大可不必听信有人说还是自己找比较好那一说。传统相亲和自己找都有各自的好处与劣势,我们要以辩证的看法来对待,毕竟相亲是知根打底先摸索到侧面信息然后自己再研究正面信息的,比较保险,保险系数高一点。而自己找,都是凭自己的阅历和处事方式来摸索,难免会失策或看错,而且要是父母不同意很麻烦。不过有个好处就是能够得到那种自我实现价值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毕竟有一个从陌生慢慢到亲密的过程会难以忘怀。而相亲就没有那种蒙胧色彩了,很现实的。不过话说回来,相亲后也可以浪漫的,最重要的是能够找到值得自己一生去爱的人,要是能做到这点的话,无论是自己找还是相亲都是可取的。

值得一提的是,既然是认识别人的一个过程,那么往往相亲是从相面进入状态的,假如长得不如自己意思,就很难成功,因为短短几个小时,很难了解到人的内心,包括他或她的人生观点,品行,处世方式。所以,如果看着自己不讨厌就多给彼此一个机会,一个深入到对方内心的机会。再者,如果觉得不合适也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委婉是必要的,本着尊重的交往态度,才能树立良好的沟通氛围。最后,也不要过分地看重物质条件,虽说两个人在一起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但是大家都是年轻人,两个人在一起共同奋斗也是个彼此了解、加深感情的过程。有了同甘苦的基础,以后的路才会更顺畅,生活才会更甜蜜。女方多考虑下男方的品行和责任感,男方也别只盯着女方的身材和容貌,大家都彼此宽容点就好。这样,相亲的成功几率会大很多。如果不幸未能开始,也不要过分挑剔对方的缺点,毕竟是个与自己不相干的人,实在没有这个必要,所谓的“买卖不成仁义在”,互相尊重是人生路上的一大快乐法宝。

相亲相来苦与乐

文/市松

哈哈,我作为大龄剩女的代表人物,一代困难户,终于也步入正轨了。相到了一个好男人,正好好珍惜着,不出意外明年和大家报告喜讯。

还记得第一次相亲是舅舅舅妈介绍的。那时候我才24岁,给我介绍一个30岁的,听说月薪9000元(6年前啊),北外毕业的,唯一缺点是有点秃(这也就是为什么我现在受不了男方头发少的原因了)。初次见面是在我家的小区外面,舅妈陪着去的。天黑黑的,心慌慌的,也没咋看清楚,光看见了个帽子……打过招呼后,介绍人就撤了,剩我和他散步聊天。当时挺紧张的,没啥感觉。第二天他就约我出去了。我们去看的电影,看之前吃了顿便饭,吃饭时候,我看见一陀菜粘在了他的门牙上面,门牙又黑又黄又凹凸不平,我不由一阵难过……当天看电影他又戴了个帽子,其实我很想看看他秃成什么样,可还是没有看到。总体感觉,这人面貌不干净,又存心遮掩头发,我不喜欢。所以pass了。

2005年初的时候我经历了人生第一次彻底的恋爱,因此也搞得面无人色,非常伤心。正在失恋的痛苦当儿,一个同事姐姐给我介绍了一个好小伙子。人家是交大的硕士,听说聪明得不得了,性格也好,唯一一点不符合我条件的,就是比我小了一岁。见面是在港汇门口,同事姐姐带我去的。介绍人撤退以后,我们从工作谈到电影、音乐以及其它兴趣,基本上没有冷场,但也没有出现热火朝天的架势。初次见面以后,介绍人带来了对方对我的评价,说我人不错,很大方,就是喜欢打车,一下子从浦东打车打到徐家汇,听上去有点吓人。我心想,这有什么可吓人的呀,我还没告诉他我从漕宝路打车打到浦东的事呢。我是路盲,我不配做上海人,我只认识家门口一条路的,出门不打车我绝对迷路的呀。

到了周末,小交大果然来约我了。说好了去徐家汇玩,他特地提早出来,赶到浦东的东昌路地铁口接我,然后一路陪着我再杀到徐家汇去。回顾这一天的安排,几乎没有一件事情是不完美的,他的体贴耐心和真诚,真的都给我一种被重视被呵护的感觉。有那么一瞬,我很希望我们能够发展下去。说对他没感觉吧,我们在一起还挺愉快的,当然,心跳加速之类的东东我还没尝试过;说对他有感觉吧,我始终不能把他和我内心深处的期望划上等号。但是,他绝对绝对是一个很好很好的男孩子,我现在回想,也许当时我还没有走出自己失恋的心境,也不想随便谈恋爱拿人家当垫背,所以,后来我给他写了封信(土吧?),把他回绝了。

他给我回了个短信,说:收到你的信了,虽然很不甘心,但我尊重你的决定,我们还是朋友。我觉得他这人真的非常好,从开始到结束他从头到尾都表现出一个纯真青年的良好教养和热情,这也给我以后的相亲无形中提高了标准。大家知道,现在有很多男的,斤斤计较着他为你花了多少钱,能够得到多少回报,如果不保证有产出,就绝对不会投入多少。

后来我们陆陆续续联络过几次,再也没有深交下去。我想他一定能很快找到合适的幸福。因为他是那么好。

由于多次相亲未有成效,我妈妈开始担心女儿的未来了,于是她托了我们小区里一个邻居给我寻觅寻觅。没几天,邻居推荐了一个30岁的上品给我(现在不太说极品了,容易变成负面词)。听说对方上海人,30岁,身高170厘米,在金融行业做的,家里条件也比较好,介绍人和对方家长说了我家情况,人家对我家也非常满意,期望值蛮高的。于是,约好某天在八佰伴见面。

见面那天我上身穿了一件黑色带珠子的T恤,下身牛仔裤,就一般吧,那时候我也不太懂得打扮啊什么的,比较幼稚(汗)。去了八佰伴,介绍人打了电话,看到一个男的从门里面出来,感觉一般,不讨厌的样子。介绍人介绍我们认识以后,就撤退了,那男的就带我去旁边仙踪林喝饮料。坐在仙踪林随便聊聊,大概聊了半小时的样子,那男的突然说,那我们就结束吧,我还有点事情。我一愣,说,好的。然后我们就结账出门,一人一边走了。这是我历史上第一次被别人pass,当时因为没啥感觉,也没觉得难过啊什么的,就是面子上有点过不去。好在现在经历太多了,麻木了,被别人pass不pass的基本没感觉了,一转头就忘记了。

后来回家跟介绍人说了情况,感觉这个介绍人也蛮有意思的,说:哈?他还看不中你?他号称170,我看实际不到170吧,这么矮还挑?不要他,我另外给你找!看来她比我反应还激烈呢。而我的成长是,通过这次相亲,更加注意了一点穿衣打扮。

之后又陆续相亲了几次,有错过的,有被pass的,有pass别人的,也有互相pass的,总之,相亲这件事,看起来是被动得很,其实做多了竟也生出些许的看透来:虽然最后爱还是不爱不是我一个人可以说了算的,但去还是不去,这至少是我可以决定的。而我选择了去,无论结局,我就已经拥有了想往幸福靠近的心。

猜你喜欢

媒人
明清时期媒人的作用与责任
归零
从《救风尘》的结局说起
相亲
哭声中的喜事
古代婚姻法:没有媒人不能出嫁
媒人与文化渊源
“媒人”牵线“线”更长
媒人
说媒合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