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人与文化渊源

2017-02-27聂巍巍

科教导刊 2016年33期
关键词:媒人文学作品发展

聂巍巍

摘 要 在中国,婚姻介绍人通常会被称为媒人,媒人是中国婚姻制度中的重要角色。它在婚姻制度的变迁中产生,并且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对媒人的由来进行探讨,并分析了媒人在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形象,同时结合媒人的当代发展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提出自己的相关见解。

关键词 媒人 文学作品 发展

中图分类号:G1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11.065

Abstract In Chinese, marriage broker is often called a matchmaker, matchmaker i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hina marriage system. It is produced in the change of the marriage system, and has formed the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rigin of the matchmaker, and analyzes the matchmaker in the literary works in the literary image, combined with the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of matchmaker for specific analysis, put forward own related views.

Keywords matchmaker; literary works; development

在中国的传统婚姻当中,媒人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还未实行一夫一妻制度的时候,就已经有媒人了,它对于社会婚姻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即对媒人的发展以及文化形象进行阐述。

1 媒人的由来

单从字面的意思来对“媒”进行分析,与“媒”构成的词如“红媒”、“媒宾”“良媒”等等都是指的关于媒人的各种形象。在中国传统的婚嫁民俗当中,媒妁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的,媒妁的形象通常是正面的,婚礼也是吉礼之一,因此追求的是吉庆和祥和。“红”突出的是喜庆的氛围,“良”指的是好事,“宾”有尊敬的含义,这些字与“媒”字搭配起来表现出了媒人受人尊敬、表达喜庆的社会角色。媒妁的社会职能也主要是体现在了介绍、下聘、征婚等婚嫁内涵。而另一个组成方面,“媒”后面所接的字通常是“婆”“妇”“姥”等,这也体现出成为媒人的人大部分都是女性。

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官媒与私媒之分。另外,“媒”与“鬼”结合,这也说明了媒妁的范围不仅仅是活人,还包括亡逝者,这主要是因为传统习俗中有“嫁疡”的婚俗。这种词性的搭配可以看出,媒妁是礼俗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发展是比较丰富的。

目前,关于媒人的来源在中国史料上还没有非常明确的记载。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媒人是伴随着婚姻制度的兴起而产生的。媒人在婚姻制度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句流传千年的俗语中就可以窥见一二。通过对历史的脉络进行分析,在群婚逐渐向一夫一妻制转变的过程当中,媒人就逐渐产生了。

在远古的群婚时代,男性与女性之间的结合是自由的、不受约束的,多个男女之间的性行为被认为是正常的事情,在这一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随后父系社会的到来,男子在生产劳动中逐渐占据了主导的地区,女子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下降。为了能够让继承家产的孩子是自己的亲生子女,男性对于是否是亲生子女更加关注,因此原本的群婚关系就逐渐被破除。男性为了保证后代在血缘上的纯洁,会对女子的婚前性行为进行约束,这样未婚的女性就不能够与其他男性有所往来,媒人作为男女双方联络的媒介就这样产生了。在传统社会当中,媒人大部分是由本氏族中享有威信的长者,有资格代表本氏族来担任的,他们会为男女的婚姻双方奔走,并且以补偿女方为原则,来对双方和两家的关系进行协调,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在男女双方的婚姻当中,媒人充当的是一个成人之美的沟通桥梁,因此受到人们的尊重以及信赖。在媒人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媒人称呼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有的被称为月老或者红娘等。

在当代社会,对于担当媒人的人选来讲,主要是亲戚、长辈、老师以及在当地威望较高与有能力的人来担任。这是因为通常相亲的男女都会更加相信与自己有一定关系的人来说媒。而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专业媒人也逐渐增多,一些年轻人也愿意接受专业媒人的介绍。但是对于媒人来讲,不管是有人际交往关系的人或者是专业媒人,最为重要的特质就是信用,不管媒人的口才如何,一旦缺乏信任,相亲就会很难进行下去,也就不会促成婚姻了。

2 文学作品中的媒人形象

媒人已经发展了很长的时间,在许多的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由于婚嫁礼俗是人生中的大事之一,尤其在民间对于婚嫁礼俗等等是非常重视的,因此,一些经典名著和传统民俗传说中都描写了媒人形象。

《霍小玉传》中的鲍十一娘可以说是文学作品中最早的媒人形象之一了。鲍十一娘是中国古代小说当中的早期媒人形象,同时也为媒人形象奠定了特征。在其后的很多作品中,媒人形象都體现出了交际广泛、能说会道、善说风情的特点。

在《元典章》中,媒人是由充官为籍的地方长老报送信实妇人担任的,担任媒人的大部分都是女性,这一点在官媒或者私媒中都是相同的。这一时期,古代小说得到了形成和发展,媒人的形象更是丰富多彩。例如在元稹的《莺莺传》中,崔莺莺的丫鬟红娘就是一个媒人,张生与崔莺莺就是经过红娘的撮合,才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由于在唐代的立法制度比较的宽松,在小说当中男女私会的情形较多,而媒人做媒的情况较少。

元代王实甫根据《莺莺传》改编成《西厢记》杂剧,丫鬟红娘的角色更加鲜明。此后,“红娘”便成了媒人的别称。在杂剧中,丫鬟红娘天生性格开朗,并且聪明果断,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谋撮合,才最终促成崔莺莺和张君瑞的婚姻。《西厢记》杂剧受到历代戏剧家的喜爱,同时也在民间广泛流传,一些唱段流传至今。红娘这一角色深入人心,随后红娘逐渐的就被人们当做媒人的代称了,并得到广泛认可。

对于红娘这一媒人形象,一些作家都进行了剖析。林语堂认为,红娘是狡黠的使女,会在说媒的时候对双方有所捉弄。《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吟唱,不只是因为自身爱情不得而迁怒花媒,还是因为花媒没有发挥作用而惆怅。虽然没人能够为婚姻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但是,婚姻只是仍然需要当事人的情投意合为好。一些心事重、眼头高、容易钻钻牛角尖的人可能会因为婚姻的失败,将责任推到媒人的身上。还有的文学作品则对媒人形象进行贬低。畬族还有专门的《骂媒歌》,认为媒人就是到各家都去说事,能说会道,但是说媒过程中欺瞒情况,不论男女双方是否般配,花言巧语,凭借不烂之舌硬是将两人配成姻缘。为了达到挣钱的目的,隐瞒或者欺诈,破坏好姻缘,促成歹姻缘。

在冯梦龙编撰的《三言》当中,就有很多的媒人形象。包括《张古老种瓜娶文女》中的张媒和李婆,还有《唐解元一笑姻缘》,《三现包龙图断冤》,《闲云年庵阮三冤债》,《木绵庵郑虎臣报冤》,《李秀卿义结黄贞女》,《李云英狱中讼冤》中的媒婆等等。这些媒人的身份用官媒和私媒进行了明显的区分。由于当时私媒较为盛行,使得媒人作为一种职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这些描写也对媒人形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明代《水浒传》中,王婆就是私媒的典型代表,并且逐渐得到了发展与演变。

通过以上对文学作品当中媒人形象的阐释,能对媒人形象的典型特征进行一下梳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大部分的媒人都是出身社会底层,并且地位不高。这主要是由于古代社会当中很多没有正式职业的妇女对于各家事情了解比较多,人情来往也较多,因此能够在其中游走。同时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对各家大小事有所把握。成为各家小姐、公子所结识的对象。其次,唯利是图、巧弄权谋、巧舌如簧等成为媒人的典型代表,使得一些媒人受到人们的唾骂。在文学作品当中,媒人往往对于故事情节的发展发挥着明显的推动作用。在小说当中,媒人的形象越是鲜明,就越能够推动故事情节的转换,使得文学作品的戏剧性更加强烈。

3 媒人的当代发展情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现代人的婚恋观当中,自由恋爱成为主流思想,这体现的是人性的健康与进步。但是,在社会信息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掌握的信息越来与丰富,而社交圈却逐渐缩小,形成孤立的个体,许多大龄未婚青年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还有一些城市地区的父母为了儿女的婚姻大事,积极地四处打听,参加各单位举办的“相亲会”等,父母的焦急与儿女的不着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其中父母无形中就扮演了媒人的角色。而为了解决这些大龄青年的婚恋问题,很多广播、电视等媒体推出了婚恋类、相亲类节目,“非诚勿扰”“玫瑰之约”等等也扮演着媒人的角色。父母、朋友、同事,甚至是媒体都成为了撮合姻缘的媒人了。

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当中,信息传播速度也更加迅速,信息传播手段也更加丰富。互联网了渗透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约会使得男女交往更加便捷。但是,很多“网恋”最后都没有修成正果,有的是不愿意在网络上公开自身的因素,有的是害怕网络上出现隐瞒欺骗的行为,还有的认为网络上的信息大多是虚假信息,会浪费太多的时间。网络交友的种种弊端,使得很多人转而投向媒人,更加相信媒人来缔结姻缘。当代,大部分的媒人仍然采用的是比较传统的方式,男女双方应当是具有类似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通过媒人来结交朋友被认为是一种远离感情的理性选择。因此,在今天,仍然还有很多人会选择有媒人了介绍相亲,从而促成姻缘。

4 结语

媒人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存在了很长的时间。它的产生与发展,使得我国古代婚姻制度之间走向文明,并不斷地发展进步,促使男女双方通过“明媒正娶”进入婚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另外,媒人在婚姻制度当中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媒人虽然是婚俗文化的特殊产物,在当前仍然活跃在社会生活当中。媒人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现代人结识异性的需求,促进了姻缘缔结。

参考文献

[1] 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87-103.

[2] 鲍宗豪.婚俗与中国传统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郝建平.中国古代的媒人浅议[J].天府新论,2010.4:123-127.

猜你喜欢

媒人文学作品发展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归零
相亲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区域发展篇
文学作品与数学
图说共享发展
媒人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