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营海湿地的前景

2009-03-25郭改芝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资源

郭改芝

[摘要] 马营海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山西省重要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设立马营海湿地自然保护区,无论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上来说,都是一项造福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关键词] 马营海 湿地保护区 生态环境 资源

一、基本情况概述

马营海湿地自然保护区拟建是2005年,经山西省林业厅和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八家省厅局批准的,总面积8350.6公顷,是以保护国家一级飞禽黑鹳为主的野生动物和飞禽在我省迁徙停歇中转地的生态系统综合性自然保护区。它位于晋西北吕梁系、管涔山山脉中。行政区划为忻州宁武县,在西南20公里处,海拔1771~1849M之间的管涔山麓地东南马营山区,在一处高山群湖,桑干河和汾河分水岭上,是我国三大高山天池之一。也是华北地区唯一的天池群。这里有天池、元池、琵琶海、鸭子海、小海子、干海、岭干海、双海、老师傅海等大小天然湖泊15个,区域属暖湿带半湿润山区气候。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森林面积较大,森林植被完好,飞禽、动物、水产资源相对比较丰富,是汾河、恢河主要的水源涵养区,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二、基本概况及现状评价

1.自然条件与地质土壤及水文。马营海由于海拔高,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有300万年,三面环山,山地主体为山前倾斜平原,滩涂地以盆地中心交叉形成冲积平原,但滩涂地都与河流呈平行延伸,从而形成了扇型的平川湿地。

保护区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多为古老变质岩,主要是麻页岩,麻页岩地址多为黄棕址区类的砂石土,土层较厚,肥力高,北部多为深积岩,以石灰岩为主,土质为深褐土亚类的褐土性土,土层较薄,保水性能较差,土壤除褐土性土外,还有潮土和水稻土。马营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属暖湿带丰湿润气候。虽地处暖温带,但由于地形复杂,海拨悬殊,气温差异较大,平均气温在4.2℃,≥1℃积温为3200℃,最低气温1月份平均气温-19℃至-32℃之间,最高气温7月份,平均气温22℃至24.5℃,无霜期160~167天,年降水量462.5mm,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份,全年降水量的63%左右,冬季以降雪为主,年蒸发量1718毫米,年平均日照2921.4小时。

马营海湿地水源主要来源于大凹山、红岩脊、围沟、北梁上大南坡的地表水及泉水,经神山堡沟、大佘沟、正沟、马营沟等,以弧型纵贯马营海湿地,然后穿过马营村汇入汾河,最后流入黄河。另一侧是经公海流入恢河,汇入桑干河,流入海河。因马营海及支流的流经地段为川谷地,水地面积大,且河水对河流两侧的地下水位及土壤发育的影响也较深较广。由于太古代片麻岩断裂产生裂隙,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东侧南北向的口沿和南侧破碎带,为地下水的贮存创造了条件,大气降水渗入开成裂隙水,在沟谷中以泉水的形式流出地表。形成马营海等湖泊的地表水供给水源,丰水期流量0.2立方米每秒,古水期0.1立方米每秒,水域pH值在6.9~7.4之间,区内上游没有污染水源的企业。

2.地方经济状况。保护区内村庄乱而分散,共有17个行政村,322户,1109口人,人口素质较低,人口的平均文化程度仅及初中水平。全部为汉族,区内人口大多数居住在较高的平坦地带或林缘缓坡地带。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生产力水平低,农产品商品率不高,主要靠农业为主,副业和其它经济来源少。区内人口大部分以耕作粮食为主,人均约占1.5亩耕地,生活条件一般。农民科技人员比较缺乏,科学技术的推广难以实现。农业生产的科技投入很低。但是保护区站与站的交通方便,多为水泥路,通讯通过电话设施方可来完成。观察和保护站容为一体,还没有健全完善的保护和科研设施。

3.保护价值。马营海自然保护区总面积83506公顷,灌木林地190.8公顷,未成造林地2673.4、宜林地2682.8公顷。非林业用地2374.2公顷。而且现有地基本没有经过人为破坏,人工林生长茂密,完好的森林生态,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共有野生动物143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黑鹳和白天鹅,数量达30多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3种,高等植物491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一种。有中日共同保护候鸟3种。还有种类繁多的地衣植物和各种珍贵的菌类植物,丰富多彩的昆虫资源还在调查中。极其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决定了保护区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4.总体目标与规划。根据马营海湿地自然保护区资源现状和性质任务,通过调查湿地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污染控制等措施,全面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使我省天然湿地地下降势得到遏制。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管理,对退化湿地进行恢复和治理,使丧失的湿地面积得到较大恢复,使湿地生态系统进入一种良性状态。同时,通过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示范以及加强湿地资源监测、宣教培训、科学研究、管理体系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我省湿地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水平,从而使我省的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进入良性循环,保持和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和效益,实现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使其造福当代,惠及子孙。

5.搞好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为搞好保护区的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要切实解决好保护区广大职工的生活工作困难问题。通过完善保护管理体制,加强保护职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区内重要迁徙候鸟和现有的动植物资源受到干扰或破坏,使天然湿地面积的萎缩和功能退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天然湿地保护工程进入科学化、合理化、系统化、现代化的发展轨道。重点以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方法恢复一部分遭到破坏的湿地。争取在5年内使黑鹳种群数量由现在的30只逐年扩展,并加以深入研究。同时查清区内所有动植物资源,查清保护区内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及其它重要珍贵野生动物、植物和水生生物的分布范围及数量、种类。

积极探索开发,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和具体措施,帮助保护区内群众脱贫致富,正确搞好马营海湿地沿岸国家重点公益林建设的营造,为促进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启动和治理水土流失建功立业。把原应为湿地的农田退耕,尤其是努力创造条件,争取使核心区内居民迁移出去,减少保护管理的压力。通过规划,扩大保护事业规模,调动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修建较高档次的旅游服务区,为游客创造一个舒适、安全、方便的旅游环境。通过保护的宣传、教育、科研,努力创造、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自然环境,不仅达到生态旅游的目的,同时使更多的游客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从而获得最佳的生态经济效益。

6.保护区的规划和旅游发展前景。组建六年来,马营海未发生一起大的森林火灾,也未发生严重的偷砍滥伐森林资源和盗猎野生动物资源的事件,黑鹳的种群已发展到30只,旅游的人数逐年增多。

生态旅游的规划本着促进宣传教育,通过开发自然资源优势,辅以人为景观使人陶冶情操,激发回归自然的美感,从而吸收游人,增加收入,扩大和增强宣传力度,真正发挥大自然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应作用。区内动植物种类丰富,它可为地理,地质、生物旅游等专业的大中专学生提供广阔的实习场所,也是生物科学工作者的理想研究基地。

马营海湿地项目区可作为晋西北一个自然生态旅游区,其凉爽宜人的气候特点无疑是游人休闲、避暑、度假的理想境地。近年来旅游人员逐年增多,客源范围逐渐扩大,几乎覆盖了全省以及全国,随着旅游日的日益发展,今后的客源和客流量将会不断扩大。

7.加强环境保护。在旅游区,埋设保护环境标志牌,不准明火、不准乱扔垃圾,不准采摘花草,设立环境监督员,对不自觉的游客进行监督并给予制裁。严禁使用污染大气和水的各种设施。

8.加强绿化美化工程和旅游项目规划。在马营海湿地的机关区域全部绿化美化,栽花种草,观察点和一切活动场所都要绿化,树种一律种栽常绿树种和灌木,以及购买大量花草种子,作为绿化美化材料,使保护区花红景绿,鸟语花香。

9.建立完善规章制度,为农民拓宽致富门路。引导农民开展多种经营,为职工农民创造就业机会,多层次,多渠道,多方面发展,让农民发展养殖业,种植业等,培育大棚蔬菜,发展经济,提高效益,进一步完善乡村护水护林制度,要和当地乡村护林员,水利员密切配合,实现联合监测预防火灾,打击猎杀,偷捕设网,投毒盗取野生动物和飞禽鱼类,盗伐林木的犯罪活动,为保湿地野生动物资源发挥积极作用。

10.全面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马营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建成后,对保护国家一级飞禽黑鹳为主的野生动物和水鸟在我省过徒停歇中转地的生态系统,振兴忻州社会经济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可提高忻州湿地覆盖率1个百分点,有效地保护和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满足国家一级飞禽黑鹳为主的野生动物和水鸟在我省迁徙停歇中转地的生态系统综合性要求;可拉动其它相关产业、带动当地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扩大当地就业门路,增加地方经济收入,可吸纳周边农户参与,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时,成为对广大游客进行环保和生态教育的天然课堂,对提高忻州市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实施蓝天碧水战略的重点示范,同时对地区性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黄土高原生态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营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在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有效地保护和改善城区的生态环境,通过落实各项保护措施,将进一步加强对湿地资源、各类景观资源、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必将促进整个区域内生态林业、生态经济的建设。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将进一步提高本地区的环境质量,对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生物多样化、保持森林植被、物种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起到应有作用。

马营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将突出发挥其涵养水源功能,有效地增加海河流域的水资源补给量。通过对现有湿地资源的保护,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通过综合治理,可有效地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促进科学研究,探索自然演变规律,合理开发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和拯救生存物种,特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野大豆,让马营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生物物种和野生动植物充分发挥三大效益同时,增设人文自然景观,提高了城市的品位,增加了文化底蕴,确实是招商引资的硬件建设。

马营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可以充分发挥湿地生态资源优势,开展湿地旅游,对调整湿地产业结构,振兴忻州市社会经济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旅游业可拉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

马营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建成后,开展湿地旅游休闲的同时,也将成为对广大游客进行环保教育和生态教育的好课堂,既陶冶了情操又增加对湿地、生态、生物、地理、资源、环境等知识的了解,对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和国民素质的提高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通过科学经营和广泛宣传教育,可提高县城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逐步形成一种“人人爱自然”、“人人保护生态”的良好氛围,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精神文明程度,进一步培养保护马营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综上所述,设立马营海湿地自然保护区,既可拉动其它相关产业,又有利于合理分流和安置富余人员,使项目区发展步入新的轨道。无论是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还是从经济效益上来分析,设立忻州市马营海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以一级飞禽黑鹳为主的野生动物和水鸟在我省迁徙停歇中转地的生态系统综合性的基本要求,有利当代,造福后人。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资源
让有限的“资源”更有效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产权视角下的西宁特钢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