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柳意象浅释

2009-03-20崔建军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年3期
关键词:沈园柳条故土

诗歌,作为四大文学样式之一,是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作为中学生,应该逐步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就阅读与鉴赏的区别来看,鉴赏要比阅读高一个档次。我认为,诗歌鉴赏必须从意象入手,必须教会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独立准确地鉴赏诗歌的能力。这里专门谈谈杨柳意象在古代诗歌中的运用。

一、用杨柳意象抒发离情别绪

我国最早的《诗经》中出现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样的诗句,几千年来就成了诗人们表现离情别绪普遍选用的意象。如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头人”同样运用了杨柳意象抒发离情别绪,思路有所创新。又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诗中杨柳意象具有很强的震撼力。本来是心静如水的少妇,只因见到“杨柳色”,就在心里发生了急遽变化,荡起一波相思涟漪,才想到夫婿离家已久,使她饱尝到孤单的滋味。

二、用杨柳意象蕴涵殷勤挽留之情

杨柳不仅是中国人的吉祥物,五月初五端阳节,家家门上插上柳条,杨柳也是文人们借以抒发胸臆、寄托心志的素材。正因为杨柳的“柳”字与“留”字谐音,提到柳便在人们的心目中油然而生挽留亲朋好友的想法,意境由此而产生。

早在汉代便有折柳送别暗寓殷勤挽留之情。到隋唐两宋更盛。先看隋代无名氏的《送别》诗:“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唐代,长安东边的灞水上有座灞桥,是东去洛阳的必经之路。在当时,京城人送客至此,大盛折柳送别之风。因而灞水两岸遍植杨柳。南朝那位才尽的江郎曾有“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句子,后人便改称灞桥为销魂桥。唐代裴说《柳》诗:“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

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虚怨柳树无情,实怨离人无情!

三、用杨柳意象流露出伤感与凄惨,惋惜与抱怨的情调

古人也有为被送客者所折的柳条而惋惜、抱怨的。唐敦煌曲子词中《望江南》:“莫攀我,攀我太偏心,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折去那人抛,恩爱一时间。”词人借用扬州长江岸边任人攀折的柳枝为命运悲惨的歌妓呼号。这人折去,那人随手抛掷,恩爱只在一时之间,何等势利的客人,真可谓维妙维肖。以上摘句,都透露出伤感与凄惨的情调。还是北宋欧阳醉翁的《阮郎归》词:“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写得活泼。还有人慨叹,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

四、用杨柳意象诉说征人对故土家园的依恋

说起依恋故土,也难怪中国人多情。因为中国人几千年来过着农耕生活,那种植根于农业生产,眷恋故土,思乡怀归的情蕴特别浓郁。早在2500年前周代的《诗经·小雅·采薇》的最后一章,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一句。这位长期参加征战的老兵,解甲归田回忆刚出征时,门前那婀娜摆拂的柳枝依依眷恋地像与他执手牵衣不忍松手。通过柳条依依的物象成为惜别的意象,以至升华为对故土家园眷恋的意境,真切动人。唐人王之涣七绝“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句,为杨柳叫屈,并不是它不知春,不发芽,只因为玉门关在春风不度之处啊!也侧面反衬征人在边塞的艰苦环境。古人假如移居他乡,都喜欢将“柳”种于檐前屋后,当作是对故乡的思念!许浑的《咸阳城西楼晚眺》: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颔联“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后人读到这里,都如身在楼城之上,风雨之间,故此成为不朽的名句。孰知首联更是妙极:“一”上高城,就有“万”里之愁怀,这正是巧用了两个不同意义的数字而取得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万里之愁,其意何在呢?一个“似”字,早已道破,此处并无什么真的汀洲,不过是采用杨柳这种意象,抒发对故乡的深切的思念。然而为何又非要拟之为汀洲不可?须知诗人家在润州丹阳,家乡多柳。他此刻登上咸阳城楼,举目一望,见秦中河湄风物,居然略类江南。于是笔锋一点,微微唱叹。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盖蒹葭秋水,杨柳河桥,本皆与怀人伤别有连。愁怀无际,有由来矣。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五、用杨柳意象寄托相思之苦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除用杨柳写恋人惜别的诗句外,南宋陆游重暮之年重游沈园,故地遗踪勾引起对已死恋人唐婉怀念,有“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的咏叹。沈园老柳,鉴湖老翁相对而泣、催人涕下。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中有“柳丝长,玉骢难系”的曲词,依依柳丝虽是相思所托,但也无法系住张生的马。经曲折追求而终成眷属的有情人又遭离别,怪不得莺莺“遥望十里长亭,顿时减了玉肌”。

六、用杨柳意象比喻女子的美丽

由于杨柳枝条柳叶柔软细长,姿态婆娑,十分动人,因而古人还以柳比喻美丽的女子。如在《林黛玉进贾府》文中用柳腰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描绘杨贵妃时写到:“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用柳眉形容眉毛细长、秀美!

总之,意象,是构成诗美的原件,是牡丹芍药的片片花瓣,是辉煌大厦的碧瓦琉砖,是晴空的流云,夏夜的星辰。诗之美,就在于意象之美。

崔建军,教师,现居甘肃通渭。

猜你喜欢

沈园柳条故土
夏日柳条
因为爱情
拔河
梦栖沈园
故土情
沈园情
扎根故土 带头致富
缘字诀·沈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