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动宾宾”句式的分析

2009-03-20程益广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年3期
关键词:单句动宾事理

所谓“动动宾宾”式,即一单句有几个动词带几个宾语的语言现象。(作单句结构分析时,动词下划“—”,宾语下划“﹏”)先看下面的三个句子:

1、只要我们善于团结、教育和依靠工人和农民,我国就一定会要出现一个普遍高涨的爱国增产运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44页)

2、研究教学改革,要善于发现和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师们的教学经验。(宋仲鑫《新订中学教学语法释要》天津教育出版社)

3、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推进和挖掘文化体制创新和特色文化内涵,着力开发富有时代精神和四川特色的文化产品。(2007年四川高考语文试题)

句1,每一个动词都能支配后边的每一个宾语。

句2,第一个动词支配第一个宾语,第二个动词支配第二个宾语。

句3,被出卷者判定是病句。试题解析者认为,应将“推进和挖掘文化体制创新和特色文化内涵”此单句改为“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和挖掘特色文化内涵”。为什么要这样改?就是说动宾关系不清楚,应该分开来说(用“动宾动宾”式)。

句3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与句2相同;有人依照句2来类推,认为“推进和挖掘文化体制创新和特色文化内涵”此单句是对的。我不敢苟同,理由有二:

第一,句2的“发现”和“总结”这两个动词在逻辑事理上有先后相承之联系,如果把它们的排列顺序颠倒一下,就会形成病句(如果调动为“总结发现”,可以理解为“通过总结而发现”,其意义关系是不一样的)。句3的“推进”和“挖掘”这两个动词在逻辑事理上无先后相承之联系,孰前孰后,都不会影响各自的独立性(即不会带来逻辑事理上的联系)。

第二,正因为受着逻辑事理上的牵连,句2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师们的教学经验”这两个宾语和前面的两个动词保持着逻辑事理上的相承性和行文结构上的对应性。所以,句2第一个动词支配第一个宾语,第二个动词支配第二个宾语,从语感上是能接受的。(再者,句2的每一个动词支配后面的每一个宾语,也是能说得过去的)尽管句3第一个动词支配第一个宾语,第二个动词支配第二个宾语,具有行文结构上的对应性;但句3的两个动词不存在逻辑事理上的联系。假如句3的每一个动词都能支配后边的每一个宾语,才能让人从语感上接受。而句3的每一个动词却做不到:“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可以,“推进特色文化内涵”从语感上却不能通过;“挖掘特色文化内涵”可以,“挖掘文化体制创新”从语感上却不能通过。我们再看下面一例。

4、数学影响人类精神生活,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它大大地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提高与丰富了人类的精神水平和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学使人成为更安全、更丰富、更有力量的人。

句4中的“提高与丰富了人类的精神水平和内涵”这一单句通不通呢?

“提高”和“丰富”这两个动词孰前孰后,都不会影响各自的独立性,我们不能照句2去推。“提高了人类的精神水平”可以,“提高了人类的内涵”不通;“丰富了人类的精神水平”不通,“丰富了人类的内涵”可以。对于句4,听得多了,我们的语感麻木了,也就接受了。如果我们严格按照句1的“每一个动词都能支配后边的每一个宾语”这一标准去评判,那么“提高与丰富了人类的精神水平和内涵”这一单句是不通的。

关于“孰是孰非的‘动动宾宾式”

关于《孰是孰非的“动动宾宾”式》,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语言问题,它涉及到的是句子的紧缩状态,五四以来叫“欧化句法”的一种。紧缩,指把原来要许多单句才能容纳的内容压到一个单句里去。关于“欧化句法”,王力先生说这是一种社会需要(内容和思维形式都发生变化):如果不恢复到古人思维的质朴状态,就无法恢复到古人的句子状态。

一个句子带几个宾语是常见的。几个动词带一个宾语就比较少见,但古代也有:

齐襄公使彭生醉拉杀鲁桓公。(《史记》)

几个动词带几个宾语则是后来出现的:

……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毛泽东《在延安文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这种语言现象有两个作用:1、增大句子的容量,使语言更简洁,2、取得特定的修辞效果。上面的句子二者都有。

这种句式是“外来的”,碰到了汉语,由于汉语的意合现象比较多,就更复杂了。例如:

在任何系统中,你可能很容易在感觉和动作阶段见到开关和放大电路。

这个句子中,语义相关的概念在语法上前后联系得没有这么紧,内容的专业性又强,外行读起来就比较吃力,不过对于内行人来说还是很清楚的,所以在专业性的说明中,这种形式并不少见(章熊)。

程益广,教师,现居江苏赣榆。

猜你喜欢

单句动宾事理
阐释现象 揭示事理——说明文写作六步曲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动宾式离合词的教学
参考答案
2015年《时代英语》高二第1期参考答案
“救火”带标记动宾对象式结构语用认知分析
2014年《时代英语》高二第4期参考答案
2014年《时代英语》高二第五期参考答案
动宾结构中动词虚化的认知阐释
一语中的
现代汉语“动宾式动词+宾语”的搭配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