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问题设置的两个原则

2009-03-20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年3期
关键词:空中楼阁窦娥林冲

江 露

语文课堂往往令我们感到尴尬的是,教师讲得激情四溢,学生却是有气无力地应和,甚至昏昏欲睡以至鸦雀无声。于是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真没有教头,连语文都不愿学。于是学生抱怨:语文课真没有听头,老师讲的还没我自己看来的精彩。可见语文教学不能是枯燥的说教,或支离破碎的解析,而应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

一堂好的语文课,需要教师精心地备课,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的关键就在于课堂问题的设置是否具有艺术性。课堂中的提问不能过于简单,简单是不能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有些教师为了所谓的“双边活动”、“气氛”,一堂课设计的都是浅显的问题。这对学生是不利的,学生是鲜活的个体,不能低估我们的学生。但是,问题又不能设置得过于深奥,否则,课堂又会显得死气沉沉。所以,我认为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不仅要准备丰厚的知识,还应在课堂所提问题的设置上多多思考。我认为设置课堂提问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立足全局设置问题

备课时,教师应首先注重对教材的全面解读,在全面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设计好阶段性的问题,使文章的脉络及要学习的重难点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例如教授《窦娥冤》,可以针对“冤”,设计这样几个问题:①窦娥的冤屈是什么?②窦娥该不该受这样的冤屈?③是谁让窦娥蒙受了冤屈并且杀害了窦娥?在当时的社会中,难道只有窦娥一个人蒙受了不白之冤吗?

第一个问题的提出可以让学生立刻明白这出戏曲所讲述的故事内容,第二个问题的提出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窦娥的形象,第三个问题的提出可以让学生对当时的黑暗的社会有深入的了解并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的设置看似平常,但却很自然地将授课的几个重点环节衔接在了一起,同时巧妙地引导了学生,使学生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的解读而不是只知道对“也么哥”这类口语傻笑了。

二、可结合不同文体的特点设置问题

文体作为作者传情达意的形式,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如果紧扣文体特点设置问题,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读散文时,我们可以紧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从“形”“神”两部分设计问题。如《我的空中楼阁》一文,可以设置这样的一些问题:李乐薇的空中楼阁的样貌是怎样的?(形)空中楼阁真实存在吗?作者为什么要幻想这样的一座空中楼阁?(神)

又如抒情散文《故都的秋》可以从“景”与“情”两方面设计问题:作者描绘了哪些秋景?这些秋景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讲授小说,则可以从小说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入手设计问题。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安排在人教版第四册第二单元,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鉴赏中国古典小说,古典小说的授课难点是人物性格随着情节的展开而展开。那么,如何理清本文的头绪呢?我认为可以从设置以下几个问题入手:问题一,林冲为什么被发配到沧州?这一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了解所选文字前的故事情节,对林冲与高衙内之间的矛盾有一些了解,并对林冲的性格有更完整的认识。问题二,林冲到沧州后又发生了那些事?这个问题使学生能主动地去梳理情节,熟悉课文。问题三,你喜欢林冲吗?说说你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这一问题可以让学生极有热情地去探讨林冲的性格形象特点。

教读诗歌,可以从意象、表达技巧、炼字等方面设计问题。如教读李清照的《声声慢》,可以设置这样几个问题:①词中表达愁苦的意象有哪些?这些意象是怎样表达愁苦的?这两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意象;②“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黄花是怎样的?是憔悴的吗?这个问题的提出会极大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形成争鸣:黄花是憔悴的还是盛开的,是“以花喻人”还是“以美景衬哀情”?我们所得到的教学效果是:这个问题不仅使学生积极地分析了黄花意象,还分析了表达技巧。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能否替换为“梧桐更兼细雨,到三更,点点滴滴”?这个问题培养的是学生的炼字能力。

课堂问题的设置有着众多的形式和方法,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发现。

江露,教师,现居湖北襄樊。

猜你喜欢

空中楼阁窦娥林冲
空中楼阁:利率风暴将至,哪些房地产市场风险最大? 精读
窦娥冤
空中楼阁
空中楼阁
林冲的世界 一直在下雪
谁杀死了窦娥
试论林冲的忍与狠
“喻”不惊人死不休——《灯》和《我的空中楼阁》精彩片段比较
林冲的生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