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陕黄河沿岸有机红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9-03-20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9期
关键词:存在问题对策

冯 涛

摘要指出了晋陕黄河沿岸有机红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为该地区的有机红枣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有机红枣产业;存在问题;对策;晋陕黄河沿岸

中图分类号F30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9-0154-01

有机红枣业作为晋陕黄河沿岸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经过近年的集中开发与建设,2007年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6.67万公顷,产量达到几百万吨,经济效益较为显著。

1存在的问题

1.1部分地区管理粗放,尚未达到有机红枣生产的标准

有机红枣的发展过程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宜盲目扩大栽培区域,否则将直接影响该区有机红枣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最终会给农民带来直接经济损失。同时,还会使有限的农耕地资源利用固定化,造成以枣挤粮,农业生产结构不能按需如期调整,影响其他产业发展的被动局面。有机红枣的生产还需避免重发展、轻管理,单产水平低的现象,忽视必要的技术推广会阻碍有机红枣的进一步发展。有机红枣技术在某些不达标区域还需重点增加推广力量,需避免枣园面积的急剧扩大、新枣园和新枣农不断增加,而技术培训和技术普及又跟不上;销售组织化程度低,缺乏稳定的销售渠道和销售规模。枣品生产是农业市场化中起步早、发展快的重点项目,以外销为主,理应认真组织,建立稳定的销售组织和有效的信息网络,但是近年来受长期短缺经济的驱使和枣品销售中利益的诱导,多方渠道进入销售领域,虽在枣品信息传递、促销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经营规模非常有限。

1.2红枣采收后的配套服务落后

部分有机红枣生产在枣品生长发育期就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理应加强采后诸项服务工作,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但目前此方面问题较多,红枣采收后分级混乱,包装质量差,没有统一的枣品分级管理办法,混级包装,包装材料质量不过关,精致美观的小包装过少;贮藏设施少,档次低,目前多数是贮藏期短、贮效较差的简品库,高标准的气调冷库所占比例极少。运输难是长期困扰有机红枣外销的重要因素,有机红枣作为鲜货,不能及时运出,势必造成损耗,错过销售旺季和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基于此,有机红枣的生产还需制订管理制度,规范化管理流程,为确保有机红枣的质量和品质严格把关。在为枣农宣传时,需积极培养其技术水平,并适当提高管理能力,有机枣园的发展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以点带面,逐步发展成为有序化的市场体系,才能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

2对策

2.1适应市场变化,建立标准化产业

客观冷静地对待有机红枣的发展趋势,既要看到优势,又要看到劣势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把认识统一到适宜区的集中发展与提高上来。适应红枣市场的变化,实现战略重点的转移,从全国来看,随着枣类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提高,红枣销售正在逐渐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未来的红枣市场竞争将会愈来愈激烈。有机红枣市场如果只限于本地化肯定是没有前途,只有进入国际市场,才有大发展。而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特别是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有机红枣的销售量和销售价格以及该地区的有机红枣声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有红枣吃,枣品已由“产量时代”跨入了“质量时代”,要求优质、保健、有机的绿色枣品已是时代的潮流。因此,发展绿色有机生产急需有机红枣质量高档化。为此,必须实现工作重点的四大转移,即由重发展向重提高转移,上规模向上质量转移,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移,由重生产向产业化开发转移。建立健全有机红枣领导组织体系,结合机构改革,按照有利于有机枣业发展的原则设立机构,形成上下贯通,横向联合的枣业管理网络。制定配套政策,正确诱导有机枣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建立枣业开发基金,集中用于宣传评优和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以及枣品销售中涌现的企业家的奖励等。主产县要拿出一定资金作为有机枣业发展基金,重点用于枣品产业开发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如组建有机枣业集团化公司,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建立具有外贸出口权的有机红枣集团公司,形成公司+农户的有机红枣开发组织,使之向产业化发展。枣品生产的区域化、商品化、集约化和经营的集团化是国内外果品发展的重要趋势,集团化公司包括省级总公司和主产县分公司,总公司制定公司总体发展战略,开拓国内外市场等;分公司重点从事果品收购、分级包装、加工、贮运等,枣农主要从事有机红枣的优质生产。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逐步形成产销、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生产经营体系。

开发贮藏、保鲜等工业,实现有机红枣的多层增值现象,实现舒流、再泊化、再增值、再提高等市场手段,同时努力开拓市场,扩大营销目标,稳定和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基础上,集中力量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出口。因此,必须不断扩大销售网络,建立有效的市场信息网络,扩大宣传,提高晋陕黄河沿岸的知名度。以集团化公司为主体,以个体经营者为补充,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外销。依靠科技,主攻质量,建立良种繁育和引进体系,以提高有机红枣的档次和水平。普及和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实现有机枣园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重点是通过建立不同类型的试验、示范点,并付之适当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带动有机枣农技术水平的提高,实现技术的配套化、综合化,提高果园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

2.2建立生态有机红枣园区

在初步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建立适当的生态有机红枣园区,生态有机红枣园区可实现可持续发展,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地考虑,加强生态有机红枣园区建设规划,建立生态有机红枣园区信息系统,为工作人员进行资源共享、信息查询和获得网上帮助。形成以高科技产业网、废弃物交换网、远程教育网、园区内部局域网为主体的数字园区系统,并由园区信息网络中心作为园区内外信息交流的管理枢纽建设一体化的资源再生体系作为园区运转的支撑。另外,园区还要积极通过技术和产品推介合作研究、联合开发等方式,借鉴国内国际经验,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大力开展国际高科技和生态有机农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大公众参与的力度,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加大培训和宣传力度,提高各级管理者和广大民众的生态意识,宣讲生态农业的有关理论和实践操作知识。

加强生态有机红枣园区的信息交流及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国内外相关网站、报刊、电视媒体等各种手段,宣传、交流生态农业及园区建设的思想、有关知识和最新动态。组织环境保护与环境建设规划与实施计划的专题宣传活动。积极引导建设各类环保志愿者队伍,明确公众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3结语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安全的有机枣品将是消费者的首要选择,有机红枣是未来红枣生产的必然趋势。有机红枣的有机栽培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栽培的新模式,体现了现代红枣树栽培技术的最高水准。它对枣树的管理及对枣树周围环境的要求、品种要求(抗性与适应性)比传统栽培更高。其成功与否除与栽培环境、规模、品种与树种的选择等关系密切外,更主要取决于管理水平。当前,有机枣树有机栽培推广的主要障碍是缺乏一整套可操作性的栽培技术。在有机红枣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有机红枣的有机枣园区是我国推进循环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为重要和理想的载体,但其发展的模式没有彻底打破传统经济的增长方式,在生态有机枣园的建立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规划、技术、组织运行和监管等各方面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只有通过提高生态有机枣园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推进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将有机红枣的市场推向国际化,将会大大促进有机红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参考文献

[1] 薛录堂.红枣产业化发展思路与对策[J].榆林科技,2006(1):24-26.

[2] 马慧.在榆林建设陕北红枣产业带的思考[J].陕西林业,2008(5):13.

[3] 刘孟军.中国红枣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建议[J].果农之友,2008(3):3-4,26.

[4] 赵文,贺加怀,陈营,等.浅析红枣产业的发展前景[J].防护林科技,2007(5):79-80.

[5] 刘勇,范会婷.沧州红枣特色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7(3):49-51.

猜你喜欢

存在问题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医院门诊一卡通收费信息化发展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