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发声练习在合唱训练中的作用

2009-03-19张晓玲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母音练习曲音程

张晓玲

(常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江苏 常州 213001)

合唱的发声练习是集体的发声练习。集体发声练习(Group Warm-up)与个体发声练习(Individual Warm-up)不同,虽然二者基本的方法是相同的,但集体发声练习的目的在于发展整体的音色,即要达到统一均衡的音色。最早针对集体发声练习提出一系列训练方法的是德国威廉·艾曼博士(Wilhelm Ehmann,1904—1989)及富克劳·哈泽曼女士(Frauke Haasemann,1922—199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艾曼博士受邀为被战火摧毁的路德福音教会重建音乐,以使教会的音乐传统得以延续。艾曼博士本身是一位音乐学者、哲学家及诗人,在他的合唱团里有一位非常优秀的女低音歌手富克劳·哈泽曼女士(后来成为世界著名的歌手),在他的示范协助下,富克劳·哈泽曼女士将艾曼博士所要求的音色唱出来。很快,这个教会的合唱团由8人增加到36人,并迅速成为欧洲顶尖的合唱团体。同时他们也赋予合唱指导者一个特殊的名称——“声音的建造者”。这是一个集“声乐教学”及“合唱指挥”两种专业技能于一身的专门角色。

合唱指导者在指导合唱者做发声练习的同时就是在进行声乐教学,其目的是要调整合唱者科学的发声状态,使之把良好的歌唱状态保持到歌唱中去。合唱前的发声练习非常重要,主要有四方面作用。

一、暖身

就像运动员赛前做准备运动,管乐器在吹奏前要把乐器暖一暖的道理一样,合唱前的暖身运动是必须的。合唱指导者若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发声练习,在演唱音乐作品时,歌唱者会唱得比较舒服,声带也不易受到伤害。

暖身运动先放松脖子、肩膀及背部,在放松的同时将呼吸调匀,集中意念。此时不能放声高唱,否则会伤及声带。在此过程中可带领歌唱者做呼吸练习,要求大家集中意念,气沉丹田。

1.长音呼吸练习。从容地深吸气,舒展扩张胸廓,手放在腰后部可以感觉到由于横膈膜下降、肺吸入充足的气息后向下及四周膨胀。此时胸部、腰及背下部的肌肉要保持吸气完成的状态,轻轻地发出“咝”的声音。发出这种声音能让练习者监听到自己的呼吸是否均匀、稳定,如不稳定就可以听见“咝”的气流声忽强忽弱。

2.跳音呼吸练习。深吸气后,小腹、腰及背以下肌肉仍要保持吸气后完成状态,发出“咝、咝、咝”短促而富有弹性的气流声。这一练习是为了能够让练习者在唱跳音时取得短促、饱满、有力的声音效果。

3.加入母音的发声练习。建议由易集中的母音开始。母音“u”最易集中,容易找到共鸣的感觉,再逐渐拓展至其他母音,效果会比较好。由“u”开始,再以此位置唱出“o”,之后再推至“a”。音高从中间的音域开始,比较接近人说话的音高(小字一组的“f”—小字二组的“e”),每个音唱4拍,半音级进。

以上三个步骤结束后也就意味着暖身运动做完了,并准备进入下一个步骤的发声练习。

暖身运动对唱好合唱的作用在于:一方面,合唱者能尽快进入合唱的状态,心神很快会安定下来;另一方面,合唱队员的声带得到很好的开声。

二、统一音色

因为各种音乐作品的风格及其对音色的要求都不同,当合唱者已掌握基本发声方法以后,要逐渐加入不同音色的练习,以拓宽演唱的种类。

如作品《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改编成无伴奏合唱后增加了演唱的难度,演唱时的状态很重要,要求先有状态后出声,而声音力度的控制是这首歌的技术要求。歌曲的开头部分六个声部,表现出草原由朦胧到开放、到阳光四射的静态美;接下来的主副旋律连音和断音的效果、主副旋律的转换,以及全声、半声、假声的声音力度对比,表现出草原动态的美;最后,歌声又以远远的声音消失在茫茫草原上,让人回味无穷。要唱好这首歌,整体音色不是宽广洪亮的,而要有一种清澈晶莹的美感。要达到上述表现要求,必须让团员在发声练习中找到正确的歌唱状态合理控制声音。可采取以下发声练习。

1.先用“l”的位置找“u”。

2.音型往上时,可以稍稍渐强。

3.音域扩展的练习。注意音色的统一,每一组音的最后一音要准备音程的跳进(要确定共鸣位置),可用各种母音。

4.当音型往高音走时,嘴型要调整并张开至少二指宽(指上、下牙齿间的距离)。

又如作品《阿拉木汗》是作曲家谢功成根据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改编的一首混声四部合唱作品。此曲为单三部的曲式结构,图式:A+B+A′。这首曲调分上下两句,宫调式,采用男女声部对答的形式,全曲活泼、俏皮、风趣。声音要做到轻巧而富有弹性,每个点都要清楚,不能太断也不能太连,演唱时腹部的控制非常重要。可采用以下发声练习曲来进行训练。

1.注意腹部用力的瞬间,下巴放松将音送出,类似加重音的断音练习,但音不要太短,音与音之间断句不断气,下巴不能上下移动,而是保持放松,用舌尖顶住上牙床将音“弹出”,用“la”、“da”等音来唱。

2.每组第一个音加上重音,并将“i”的母音再发一次,以练习华彩唱法,每个音都要确实点到。

在实践中发现:用合适的发声练习曲来训练作品所要求的音色是一种马上能见效的方法。人的发音器官此时就是表现音乐的乐器,合唱指导者要善于把乐器音色调整到最佳状态。

三、加强共鸣

共鸣器官在演唱发声中起着扩大和美化声音的重要作用,声音如果没有共鸣的作用,就不洪亮,不足以至远,声音就不可能统一。常说歌唱声音应该“高位置”,“高位置”就是指歌唱时共鸣器官能够合理有效地配合并发出的圆润、响亮的声音,以达到集体声音的和谐统一。人声的共鸣分为头腔共鸣、口腔共鸣、胸腔共鸣。发声和共鸣是同时存在的,气息通过声带时,声带闭合产生阻气的压力在声门处震动,通过共鸣腔体的扩大,形成歌唱所需要的声音。

如作品《游击队之歌》,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声音要有弹性,对共鸣的要求较高。可以用以下的方法来练习。

1.用hum、叹息或打哈欠的感觉来寻找共鸣点。

2.打唇的练习。发“br”音,让气流经过轻合的双唇,发出均匀的颤动。此时脸部肌肉必须放松,而且一定要用腹部的气流来支撑方能做到此动作。初学者不妨将拇指及食指张开轻放在嘴巴的两侧,以提醒自己放松面部的肌肉,再运用腹式呼吸来推动气流,以震动嘴唇。

3.当共鸣点掌握后,可以加入易集中的母音,如“u”或“o”来练习以加深共鸣的感觉。

这样的逐步深入的练习方法,对唱好作品有很大帮助。在具体合唱训练中,要根据作品的风格设计相应的发声练习曲。

四、加强音准、和声感

在合唱表现中,对团员的音准和和声感的训练十分重要。没有好的音准就不可能有和谐的音色;没有和声感,合唱的立体感、层次感也就做不好。在发声练习时可对演唱者进行和声基本训练(同时也是音准的训练)。合唱音准分为两种:一种是曲调的音准——横的音准,即合唱分部的音准;一种是和声的音准——纵的音准,即合唱的总的音准。训练时,首先要求学生唱准上下行的音阶,其次进行听辨和模唱练习,先听辨单音,然后到和声音程,最后听辨和模唱简单的旋律。这样由听到唱,从简单到复杂,培养演唱者音准。在此基础上,进行两声部合唱的训练,让演唱者在和声效果中,得到音准概念。同时要求学生演唱时做到能监听另一声部的音高及和声效果,通过训练使学生的音准能力得到提高。

坚持对学生进行三度、六度、四度、五度等听音模唱训练,这种训练可以从旋律音程开始,逐渐到和声音程,从分声部默唱到视唱,从单声部训练到两个声部的合唱练习。具体做法:首先进行旋律音程的听辨、模唱。在琴上弹出一组旋律音程,两个声部用“wu”先后模唱出音高,一边唱延长音,一边仔细倾听两个音融合的效果,找到和声的感觉。需要注意的是,在唱长音的过程中循环呼吸换气后还要找到原来的音高和声音位置,注意两声部的音量要均衡。弹奏的音程可以大小三度、纯四度、纯五度。通过每一次的旋律音程的和声练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合唱意识,感受到两个声部的和声效果,具有和声听、辨、唱的能力。

例如,四部和声练习可以运用不同的母音练习来变化音色。

听音内容可由原来的单音改为和声音程,和声练习要求听唱和声音程,听唱大小三和弦及其转位和弦。此外,将这个阶段的听音、和声练习同歌曲的排练结合起来,可把歌曲中二部合唱的地方单独抽出来做和声连接的练习,让团员感受两声部旋律的音程关系,在歌唱中感受和声效果,唱准每一个和声。

练习曲有很多,往往一条练习曲可以发挥多种练习作用。可以用合唱教材上现成的练习曲,也可以根据合唱者的情况或演唱作品的特点自编,要遵循根据实际情况练习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科学的合唱训练。发声练习可以使合唱音色变化无穷,声部之间融合,容易实现音准协和,有利于深刻细腻地抒发感情。当然合唱训练并非一朝一夕的,只有认真进行发声练习,不断思考,多实践,才会取得更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周映辰.歌唱与聆听[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2]马革顺.合唱学新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3]孙林春.合唱教学中的基本功训练[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4):92-94.

[4](德)威廉·艾曼,富克劳·哈泽曼.合唱队的声音训练[M].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母音练习曲音程
手风琴演奏中练习曲的意义分析
《御制满株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与《蒙语老乞大》中的蒙古语第一音节母音比较研究
对李斯特超技练习曲版本演变的思考
音程循环向音列循环的扩展及其理论构建
浅谈“o”母音在声乐训练中的作用
换声区唱法在男声歌唱教学中的训练
简析音程听辨中的各环节及要务
增减音程都是不协和的吗?
音乐游戏玩起来
绘事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