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人才培养呼唤特色中职教育

2009-03-14黄国辅李建华

消费导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黄国辅 李建华

[摘 要]本文根据近年间武汉地区中职教育与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办学的基本经验,探讨了“中职教育+大专学历教育”模式创新的基本思路,以充分发挥高校成人教育的优势资源和中职教育的特色,体现双证教育培养的人才在就业中的作用和价值,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职成教育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黄国辅(1964-),男,博士,院长,研究方向: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

自国务院颁布《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来,职业教育“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迎来了第二春,这是很多人始料未及的。随着高校扩招热潮的消退,新的现实又表现为:仅有专科学历的大学生难以在人才市场上受到欢迎,而仅有一技之长的中职中专(以下统称“中职教育”)毕业生同样面临就业压力和后继乏力。尤其是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时期,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高, 社会呼唤创新型人才,强调对人的全面发展和对人的潜能的充分发掘, 未来的技术人才将是具备创新能力和发展潜能的“知识型蓝领”,即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熟练的业务技能的创新型的人才。在此,本文就中职教育与大专学历教育创新教育模式予以探讨。

一、中职教育打造“知识型蓝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当前中职教育的就业形势来看,中职教育毕业生比较容易受到企业的接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未能正常就业或隐性失业的大学毕业生达400多万人,在他们经历就业受挫之后,许多毕业生也开始训练自身的职业技能,从而与中职教育毕业生形成就业竞争,这就促使了社会上各种类型、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班”的兴起与发展。

在重视学历文凭的中国社会,当面临与大专毕业生竞争岗位时,中职毕业生始终是弱者。也就是说,当前中职教育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多重挑战,只具备单一技能和低学历的中职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困境是明显的。为应对可能面对的冲击,各地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如上海提出构建中职教育与就业资格证培训、学历教育的立交桥,同时北京市提出中职教育要加强素质教育,突破“一技之长”的局限,拓宽中职毕业生的出口。这些做法实际上都是对中职教育局限性的一种改造,其核心问题就是为中职生打通学历提升的渠道,如报考高职或套读其它形式的高等教育等,目的是让使中职生有“一技之长”的同时,强化素质教育和提升学历层次,使之成为高素质的知能型人才。

众所周知,知识是构成人的基本素质的最重要的因素,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和条件,是一个人能力形成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升中职生学历层次,就是全面提高其专业基本理论水平和文化素质,为更高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强化学历层次和文化素质的提升,就是要打造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知识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形成中职毕业生强势的就业竞争力,把中职生培养成现代企业所急需的“知识型蓝领”,这既是当前中职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提出的新的需求。

二、中职教育推行职业技能证书教育,是中职教育改革的新亮点

在中职教育的发展中,要把中职生打造成现代企业欢迎的“知识型蓝领”,必须改革现行中职教育的办学模式,实现两个突破:即“中职学校本身要加强素质教育,实现‘一技之长的突破,同时要拓宽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出口,实现‘终结性教育的突破”。[1]新的办学模式的精髓是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特长,实现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直接对接,并借助普通高等学校的教育资源,在中职教育阶段直接实现与大专学历教育的对接,从而实现上述两个突破。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国家开始实行职业准入制度,各种非学历教育考试、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在华夏大地生根开花。资格证书考试种类繁多,国家各部委都有各自颁发的资格证书,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确定了实行就业准入的8个大类66个中类职业目录。[2]这些职业均有准入性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教育部与其他各部委、各行业协会开展合作认证考试,目前开考全国性的证书项目8个,开考地方性的证书项目25个。[3]此外,信息产业部也对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的多种岗位提供规范的资格证书、农业部实行绿色证书、教育部实行教师资格证书等,这些证书为中职生和大专生就业设置了“门槛”,拥有这些“证书”也就是拥有了就业的“通行证”。因此,中职学校在进行职业教育的同时,就可与这些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结合起来,并根据当地政府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实现二者直通,如2006年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首批公布12个专业的教学标准,其中确定有71种各类职业资格证书与之对应,这也是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培训的直接互通[4]。

三、中职教育充分利用成人高教的优质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新途经

在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是平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高等教育形式,具有符合实际的培养目标、超前的专业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规范的教学模式,特别重视应用型、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大多由普通高等学校主办,具有明显的师资和办学条件优势,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50多年来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的实用性人才。当前,成人高等教育仍然是国家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中坚力量。

要推进中职教育改革,实现对传统中职教育“终结性教育”的突破,实行“职业技能+大专学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和挖掘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现有资源,尤其是重点高等学校成人教育,对于上述中职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本身就存在着天然的联系,我国实际上已经把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纳入到统一的管理体系中,但当前我们强调中等职业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相结合则具有特殊的意义:

第一,成人专科学历是中职生学历提升的最佳途径。成人专科教育入学“门槛不高”、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具有业余性、自主性等相对灵活的特点,可以较大程度地满足中职生对学历提升的需要。

第二,课程设置比较灵活。成人高等教育可以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和需求设置专业和课程体系,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中职生开展教学活动,能有效地保证学习内容与中职教育的紧密衔接,从而使中职教育与大专学历教育相融合,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认知领域、知识视野和职业能力, 最终形成就业竞争力。

第三,成人高等教育具有品牌优势。我国的成人学历教育体系中有许多是由名牌大学实施的,如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成人教育,已有50余年的办学经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已形成了较完善的育人模式和办学体系,尤其是严格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这些都是提升中职生未来就业竞争力和个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资源。

实行中职教育与大专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源于近年间的实践探索。我们要应对当前中职教育面临的新形势,积极推进中职教育改革,加强与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合作,充分利用高校成人教育的优势资源,搭建中职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直通车,强化实用性人才培养的品牌效应,促进中职教育与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双赢式”联合,创建“高校成人教育+中职教育”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游清泉,中职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希望[N]中国教育报,2001-02-19 (1)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提高实验动手能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