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等教育市场化与大学生犯罪

2009-03-14黄永坚

消费导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市场化犯罪

[摘 要]高等教育市场化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高等教育市场化对于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既有十分重要的正面意义,同时,也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本文主要分析探讨高等教育市场化与大学生犯罪问题,以引起各方面的注意,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关键词]高等教育 市场化 大学生 犯罪

作者简介:黄永坚(1964-),女,法学本科,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要研究经济与犯罪。

当代中国的市场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在市场经济下,高等教育也逐步走向市场化、产业化。高等教育市场化不可否认有其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给大学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成为大学生犯罪的一个很重要的根源。

一、高等教育市场化下的大学盲目扩招,导致学生整体素质下降

高等教育市场化的一个主要的目标是让大学教育逐步脱离对政府的依赖。在此导向下,各个学校为了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不断增加学生的招收量,导致大学生人数空前的膨胀。从1999年起,大学就开始扩招,当年的招生人数159万,比1998年增加51万人,增幅达48%。随后几年,高校招生人数大幅度递增,到2008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达到599万,接近1990年招生人数的10倍。大学扩招带来的显著弊端是学生素质的急剧下降。一些学生以很低的分数进入大学,他们缺乏上进心、进取心,如有相当多的学生逃课、不按时上课,边听课边吃东西,不看书、不做笔记,考试前向老师索取并复印讲义或copy电子版课件,以应付考试,。还有的学生道德素质低下 ,如考试作弊、英语等级考试的时候出钱请人代考、论文抄袭、就业违约,贷款不还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不但给大学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障碍,也是大学生犯罪率不断上升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二、高等教育市场化,导致大学教育过度功利化

现在的大学教育存在的根本问题在于过分强调对功利性和实用性目标的追求,而忽视了学生的道德修养,在心性培育和生命安顿方面所给予的关注尤其不够,这种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言必曰利”的市场经济社会当中就有可能出现包括犯罪在内的种种问题。

首先,从办学者方面来看,存在着将教育等同于产业的倾向,造成了经济逻辑压倒教育逻辑的局面。在这一逻辑下,高校大多以市场作为导向,什么样的专业热门,分配前景乐观,就办什么样的专业。大学的办学模式越来越像企业,而不是一个教学和学术研究机构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为了提高自己的声誉,许多学校不顾自身的条件,盲目升格,专科学校想升格为大学,一般性大学想办综合性大学,“争创一流”的口号随处可见。与此相应,大学对于科研的重视与日俱增,在科研方面的资金投入远远超过了教学活动,许多大学都试图向科研型大学靠拢。

其次,因为上述情势的出现,我们对大学教师的评价就越来越多地集中于学术能力和学术成果的数量方面。而学术一旦成为最重要甚至唯一的衡量标准的时候,教师就会将其主要精力、时间投入到研究当中,而对于学生的教育、教学则成为等而下之的事情了。由是观之,“教书育人”的提法似乎仅仅是指中小学教师,而在大学任课的教师则只管科研和教学,而将“育人”这一职责委任于班主任或者政治辅导员去做。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政治辅导员的职责更多地体现在日常管理上。高等学校“育人”的空缺,也是导致大学生犯罪率上升的原因之一。

三、高等教育市场化,使贫富差距显著化,导致大学生心理失衡严重

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国民生活的提高,但其带来的最大的负面影响就是贫富差异的加剧,这种差距在高等教育市场化下显得更明显。我国大学教育发展经历了从免费、适当收费、到现在的收费教育发展过程。收费教育20年前人均200元左右学费, 1995年人均800元,以后学费逐年上涨至2005年人均5000元,近20年,学生学费上涨25倍。教育市场化前学校给学生有各种补贴,教育市场化后,学生享受的补贴也在不断缩减和取消,这些极大的加剧了学生之间的贫富差距。许多贫困学生心理严重失衡,加上个人抵御物质诱惑能力较差,极易诱发犯罪。

四、高等教育市场化,易导致大学生心理迷乱,情绪失控

随着高等教育市场化,高校扩招的步伐逐渐加快,而大学生失业现象也日益严重,许多大学生的自我预期值开始下降。他们不再拥有昔日大学生身为少量“社会精英”的自豪,而是对前途充满渺茫,这就使他们极易产生消极颓废心理,导致心理迷乱,情绪失控,失足犯罪。比如广西某高校学生黄某,因某日心情烦躁,感觉前途无望,遂在同宿舍其他同学去上课的情况下,偷了同宿舍女孩每人一件东西。黄某说,她就是将盗窃作为排解自己心情的一种手段。再如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用浓硫酸泼大熊猫一案,北京某高校学生马忠义携带仿真枪绑架案,都是因心理迷乱,情绪失控诱发的犯罪。“这是出于一种犯罪变态心理”。从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同化”,同化是指个体的态度及行为与其所处社会环境的社会行为规范标准逐渐接近的过程。同化不是个体对社会压力的屈服,而是对自己的特定社会环境的一种自愿调适,社会心理学对态度的研究表明,“同化是内化的前提,是形成与转变个体信念、态度的重要环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思想的变化,使得当代大学生的观念也大大不同于从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颓废、自私等各种不良现象的出现,甚至以此为起点开始走向犯罪。” 据前两年对全国17.6万名大学生抽样调查,发现心理疾病患者高达20.23%。可以说心理迷乱,情绪不稳是当代学生典型的心理疾病,也是当代大学生失足犯罪的又一大诱因。

五、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使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有所改变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说明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的偏激倾向。于是,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坑蒙拐骗、以权谋私等社会不良现象时有发生。正是社会上这种盲目追求物质利益的不良风气刮进了校园,动摇了“象牙塔”内众多学子纯洁上进的思想,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错位。对物质享受的过分追求诱发和刺激了大学生们去进行偷盗、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有的大学生甚至抛弃了个人的基本道德,出卖肉体出卖灵魂。据调查,女大学生盗窃,除了少数是因为经济窘迫所致外,绝大多数是因为虚荣心过强,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喜欢攀比,贪图享乐造成的。马克思针对由货币导致的拜金主义的社会现象深刻指出:“它把坚贞变成背叛,把爱情变成恨,把德行变成恶行,把恶行变成德行。”再如当前社会上日益盛行的大学生“陪聊”、傍款和卖淫等现象,都说明了市场经济不仅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也给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和错位,这也是导致大学生犯罪率上升的原因之一。

大学生犯罪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严重危害了正常的社会秩序,背离了我们的培养目标,必须引起各方面注意。我们应该发挥各种学校教育职能,建立一个各部门齐抓共管的防范体系,弱化高等教育市场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创建平安校园,以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王雪峰,从大学生犯罪看大学教育的缺失.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年第11期

[2] 张晓晶、丁锡国,大学学费20年上涨25倍 政协委员质疑大学高收费, [N].http//www.xinhuanet. com. 2006年3月7日

[3] 徐 琳、田苍林,高校扩招的积极作用与负面影响分析,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6月 第20卷第2期

[4] 简 敏,对教育市场化改革的思考,江西社会科学,2006、8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市场化犯罪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Televisions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什么是犯罪?
重新检视犯罪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