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行业产权、结构与绩效研究

2009-03-14王汉君

消费导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市场结构绩效银行业

王汉君

[摘 要]本文选择产业组织学的经验研究方法,引入产权结构这个重要因素作为对SCP框架的扩展,从市场结构和产权结构的二维空间中讨论银行效率和绩效,力图揭示银行业市场化特征的变化对银行企业绩效的影响和作用机理,从而发现改革我国银行业绩效的方案应该是双管齐下,一方面改进市场结构,另一方面改革产权,两者协调配套、相互促进。

[关键词]银行业 市场结构 产权 绩效

一、理论分析

产业组织理论通常考察银行集中度与绩效之间的关系。银行集中度是测量银行业结构的一个最常用的指标,一般以最大数家银行的资产与银行总资产的比例来表示。当二者出现正相关关系时,可以用两个理论来进行解释。相对市场力量假说认为,在集中的市场,银行更易通过提供较低存款利率和收取较高贷款利率来共谋并取得垄断租金。相反,效率结构假说则认为,效率高的企业可通过较优管理或先进的生产技术来实现低成本运作,更可能会获得较大市场份额,从而导致较高水平的集中度。

国内学者先后运用SCP分析框架对银行业市场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研究发现,相对市场力量假说与效率一结构假说在我国银行业都不存在。相反,我国银行业表现为高度集中与绩效不佳并存,市场集中度、市场份额与绩效呈负相关,影响绩效的主要因素是经营效率。 目前关于银行绩效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有两种观点:(1)产权决定论。它认为,中国银行业的突出问题是国有银行业绩效低下,而主要原因是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单一,而不是产业集中的问题。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是系统性的,但核心问题是产权结构。 (2)市场结构决定论。持该观点的学者利用S-C-P范式研究了我国银行业的产业组织情况,并得出了我国银行业的垄断结构效率不佳的结论。由此他们认为,在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中引人竞争因素以优化银行业产业结构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首要选择。为此,应降低银行业市场的准人条件,引人新的竞争主体,通过塑造一种新的竞争机制,促进银行体系整体竞争水平的提高。

二、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市场结构是指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市场结构的主要决定因素有: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市场进人与退出壁垒。集中度是指市场中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是反映市场结构的基本因素,主要表现市场垄断程度或竞争程度的高低。一般来讲,某一市场集中度越高,则少数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越大,垄断程度越高。市场集中度指标可以定量分析我国商业银业市场结构的特点。 CRn指数是指某行业中前几家最大企业的有关数值的行业比重,这一指标数值越高表明行业垄断性也就越高,它综合反映了企业数目和规模分布这两个决定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但其不足是不能反映规模最大几家企业的个别情况,也难以说明市场份额和产品差异程度的变化情况。

本文主要测定我国商业银行前4家最大的商业银行的CR4指数值。中国商业银行各项指标总额由规模最大的前14家商业银行组成。除利润指标外,资产、存款和贷款3项指标的CR4平均值都在85%以上。借鉴产业组织理论中以绝对集中度指标划分市场结构的“贝恩竞争结构分类法”对竞争结构进行分类,我国银行业的市场垄断和竞争格局是极高寡占型。四大商业银行作为国有独资的产权性质集体,在我国银行业中处于高度的垄断地位。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分析

经过这20多年的改革,虽然市场机制已经逐渐发挥作用,但国有产权仍然在银行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按照产业组织理论,市场结构是指影响竞争和垄断的性质和程度的市场性质。但是,这个理论的前提条件是产业中的企业都是私有企业或私有企业占主导地位,不存在国有企业占主导的情况。因此,如果不考虑我国特有的产权结构,只是单方面对产权或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对市场结构和绩效进行研究,就难免会产生偏差。因此,必须将产权理论与产业组织理论相结合,以此作为分析我国银行业市场绩效的理论基石才更接近现实。

我国银行产业组织市场结构从形式上看是高度的寡头垄断,但从出资者的结构上看,却表现为绝对的普遍的国有垄断,实质上是国有产权的垄断。形成这一格局的原因,从根本来说,产权垄断是最主要的原因,行政垄断是产权垄断的外在表现形式。

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国有商业银行占主体地位,银行产权制度形式主要有:(1)国有独资或控股。主要是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中国银行业占有垄断地位。(2)国有企业控股。如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浦东发展银行等。(3)国有企业参股。如深圳发展银行等。(4)非国有企业参股。如民生银行、浙商银行。

四、措施与结论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市场结构和产权结构共同影响着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绩效。市场竞争挤压垄断价格对利润的边际贡献、激发银行企业的内在活力,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效率;产权改革通过引入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利用产权主体对自身利益的关注形成利益的协调机制,有利于形成有效的银行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机制,提高银行企业的效率。可以看出,无论是市场结构改革论还是产权结构改革论,它们的落脚点都最终集中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降低银行经营风险上。

所以,市场结构改革和产权结构改革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二者并不矛盾。市场结构改革着眼于我国整体银行业,主张从“增量”改革人手,强化银行业的竞争,推动国有银行的改革从而促使银行业整体效率的提高;产权结构改革论着眼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主张从“存量”改革人手,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来提高我国银行业主体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

因此,市场结构改革要提高银行效率就必须辅以产权改革以激发银行企业的内在活力,积极应对市场竞争;而产权改革也并非“一改就灵”,要促进效率就必须同时引进竞争机制以 清除市场阵碍,倘若不放松银行业管制,没有竞争机制的引人,政府从国有银行退出后,那么传统垄断体制下的国有独资银行将会变成市场经济体制下真正的市场垄断,产权的多元化在改善其内部经营效率的同时却可能会恶化资源配置效率。从长期看,产权的多元化和竞争的进人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依从于这样的逻辑,银行业产权与市场结构都构成了决定银行绩效的关键因素,所以从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历程和现状看,改善绩效的方案应该是双管齐下,一方面改进市场结构,另一方面改革产权,两者协调配套、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高玉泽, 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与竞争行为[J]产业经济研究,2003, (1)

[2]邹忠良,麻斐,我国银行业进入壁垒初探[J]北方经贸,2004, (8)

[3]刘端,银行业的信息壁垒与信息披露[J]财经科学,2002, (2)

[4]王颖捷,降低陷入困境银行退出壁垒的比较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 (3)

[5]李奇志,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市场退出壁垒的探讨[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猜你喜欢

市场结构绩效银行业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办理银行业务须谨慎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中国互联网产业SCP范式分析
基于SCP范式的煤炭采选业分析
浅议公路经营权市场结构
“营改增”对水上运输业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运行模式与市场结构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给银行业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