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效应理论 指导教育教学 (下)

2009-03-03牛致远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马太效应南风苏辙

牛致远

十、南风效应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阵冷风,凛凛寒风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之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南风效应”给人们的启示是: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要特别注意讲究方法。

人们在处理同一个事物时,要达到相同的目标和目的,切不可机械死板地采取一种方式和方法,而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因人因事制宜,采用机动灵活的方式方法来处理,以收殊途同归之效。“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山不转水转”、“绕个弯弯把事办”说的均是这个道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是深谙此理的。

一个三口之家,妻子体弱多病,丈夫经常出差在外,儿子又调皮贪玩。丈夫每次出远门,总是把儿子叫到跟前,千叮咛万嘱咐,“我出差这段时间,你要听话,帮你妈妈干一干家务,照顾好你妈妈,关门、关窗、关煤气……”每次出差回来,丈夫问妻子:“儿子听话了吗?”妻子总是无可奈何地直摇头。丈夫又一次要出差,时间将近一个月,这次他又把儿子叫来,对他说:“儿子!请你照顾好我的妻子,帮助我妻子干一些家务,关门、关窗、关煤气……”这次出差任务完成后,丈夫再问妻子,妻子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有个教徒在祈祷时,烟瘾来了,他问在场的神父,祈祷时可不可以抽烟,神父回答:“不行!”另一个教徒在祈祷时也想抽烟。他问神父,在抽烟的时候可不可以祈祷。神父回答:“当然可以。”同样是抽烟加祈祷,要求祈祷时抽烟,那么似乎意味着对耶稣的不尊敬;而要求抽烟时祈祷,则可以表示在休闲时也在想着神的恩典,神父当然没有反对的理由。

北宋散文家苏洵的两个儿子,长子苏轼,次子苏辙,自小都十分贪玩,不怎么热爱学习,在多次说服教育不见成效的情况下苏洵改变了教育方法。每当苏轼、苏辙玩耍之时,他就有意在角落里读书,孩子一来,他更是故意将书“藏”起来,苏轼和苏辙好生奇怪,以为父亲一定瞒着他们看什么好书,两人出于强烈的好奇心,趁父亲不在时,便把书“偷”出来,认真地阅读,从此逐渐养成了读书的良好习惯,这为苏轼、苏辙成为一代名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苏洵育子的成功,自然不是“北风”式的棍棒,而是“南风”式的徐徐吹动和循循善诱。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难免要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毛病甚至是过失,这时,为了扶正驱邪,我们总要用“批评”这把尖刀为其修剪病枝。批评虽然是利于学生“病”的良药,但学生吃起来,毕竟觉得苦口;批评虽然是利于学生“行”的金玉良言,但让学生听起来,毕竟逆耳难听。所以,批评的方式方法如果不得当,以至不讲究批评的方式方法,往往会好心办了坏事——使学生不愿意接受批评,虽然“入了耳”,但根本入不了脑入不了心,甚至造成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对抗、对立,甚至势同水火。为了避免上述不愉快的情况的发生,我们教师在批评学生之时,就应该推敲和研究一下批评的方式、方法以至技巧:诸如运用幽默式的批评、情感式的批评、宽容式的批评、请教式的批评、暗示性的批评、模糊式的批评、安慰式的批评、褒中带贬的批评、“春秋笔法”式批评……这些种类的批评便不会如同刺人面目的“北风”,而是如同拂发吻面的“南风”,多半会使受到批评的学生在没有反感,没有怨恨,更没有敌对的情形之下,比较愉快甚至欢欢乐乐的情况下接受,从而心甘情愿地脱掉“错误的大衣”,改正缺点、错误,不断取得进步。

十一、马太效应

在《圣经》中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有这么几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默顿用这几句话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已有相当声望的科学家做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末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默顿将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马太效应”是个既有消极作用又有积极作用的社会心理现象。

其消极作用是:名人与无名者干出同样的成绩,前者往往上级表扬,记者采访,求教者和访问者络绎不绝、门庭若市,各种桂冠也一顶接一顶地飘来。这样一来,往往会使其中一些人因没有清醒的自我认识和没有理智的态度过高地看重和估量自己而居功自傲,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停滞不前,不会再有新的创造。

积极作用是:其一,可以防止社会过早地承认那些还不成熟的成果或过早地接受貌似正确的成果;其二,“马太效应”所产生的“荣誉追加”和“荣誉终身”等现象,对无名者有巨大的吸引力,促使无名者去奋斗,而这种奋斗又必须有明显超越名人过去的成果才能获得向往的荣誉。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的进步和科学上的突破还真与“马太效应”有点关系。

既然“马太效应”既有消极作用又有积极作用,那么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想方设法避免和祛除其消极作用,不遗余力地发挥其积极作用。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就不必也不应该只把眼光盯在尖子生、优秀生的身上。正确的做法是,我们不但应该爱那些好学生,更应该爱那些中等生,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差生,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偏爱”。我们要坚信:除了天生的弱智儿、低能儿,任何学生都是有才能的,只是才能的特点和显现的时间不同而已。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一分特殊的才能,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罢了。所谓差生,他们在这一方面或许是一条“虫”,而在另一个方面他们又往往是一条“龙”。这样的现象,在古今中外的人才成长发展的历史中是举不胜举、俯拾皆是的。拿破仑读书时,成绩在班里名列第42,却成了十九世纪的伟人。瓦特读小学时成绩不好,被认为是“不爱学习”和“脑子笨”的孩子,被迫辍学,后来却成了一位大发明家。邱吉尔曾两次报考军事院校未成,但后来则成了大政治家、军事家。大画家毕加索,上小学时数学从未及过格。大文豪高尔基连小学也没上过。童话大王安徒生,根本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富克兰林在小学读书时,算术也常常不及格。发明大王爱迪生因学习成绩不良,被老师目为“说聪明不聪明,说愚笨不愚笨,而是介于这两者之间,即糊涂”而被拒之学校大门之外,但后来却有2000多项发明,尤其是在他的生命的最后一二年间,平均每一天半他就有一项发明创造。著名诗人臧克家在1930年报考青岛大学英文系时,虽然数学不及格,但因国文获得98分而被破格录取,最终成为蜚声诗坛的伟大诗人。文学家钱钟书,高考数学才得了15分。数学家华罗庚,是初中毕业走上成功之路的。上海松江二中的韩寒和高桥中学的满舟两人在17岁时写成了20万字的著作《三重门》和《黑客攻击防范密技》,前者成为我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长篇小说作者之一,为此,出版商万榕的老总路金波给了韩寒280万元的版税,折合每个字竟达28块钱。后者成为我国第一部反黑客著作的作者,但这两个人却都有多门课程不及格,这里面也包括语文不及格……有鉴于此,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万不应该“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孩子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要知道“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陶行知语)我们欲要使所谓的差生能够抬起头来走路,和其他的许多孩子同发展共进步,一样沐浴着公平公正的教育阳光,我们就要彻底杜绝和坚决根除“马太福音”中的所谓“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的有悖人性、摧残心灵的啁哳之声,为促使他们有长足的发展,对他们要予以多多的赞美、鼓励、激励、表扬和奖励,变“马太福音”中的“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为“即使眼下还没有,但他不久一定会有,因此,时下就应该马上加给他,不但要立即加给他,而且还要较之别人叫他多余!”

唯有如此,才能昭示出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情溢九州、爱满人间的仁者情怀、高尚的师德。唯有如此,才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乃至全体国民的素质,使我们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

猜你喜欢

马太效应南风苏辙
孟子何以行此:苏辙之问与宋代治道之争
苏辙晚年诗中“老卢”为谁?
南风颂
诡异的偷蛋贼
现代透视眼
浅谈苏辙的诗歌创作特点
马太效应下的中国医改
南风易逝,醉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