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运会应瘦身而只保留马拉松比赛

2009-02-25顾海兵

粤海风 2009年1期
关键词:奥林匹克运动马拉松赛瘦身

顾海兵 张 越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国人对奥运的关注,尤其是近些年来奥运会呈现出大型化发展的趋势。其实,对奥运会大型化的趋势不应该盲目乐观,项目过多地集中于一届赛会中,效果并不一定合适,在各种世界单项比赛日益完善的今天,奥运会大型化是弊大于利的;而奥运会彻底瘦身则是利大于弊的,对奥运会进行“瘦身”应当是未来的奥运发展趋向。

奥运会大型化带来的最初弊端就是举办权的不公平。自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办第一届奥运会以来,共有18个国家举办过或将要举办奥运会,其中除希腊以外,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澳大利亚这些西方发达国家都不止举办过一届,美国甚至已经办了4届,而英国伦敦即将成为举办奥运会次数最多的城市。而除去举办奥运会的中国以外,其他发展中国家竟无一能够举办奥运会。奥运大型化所带来的高门槛剥夺了发展中国家的举办机会,而有条件的国家则是恶性竞争举办奥运会,这与奥林匹克公平竞争的精神是相违背的。其次,奥运会大型化带来了入选项目的不公平。哪些项目应该列入,哪些项目应该删除缺乏一个客观公正的标准。这个问题集中体现在国际奥委会前几年开始推动的奥运会瘦身计划进程中。北京2008年奥运会是最后一届有28个固定项目的奥运会,国际奥委会2006年已经决定在2012年奥运会上取消棒球和垒球项目的“固定席位”。2016年奥运会只有26个固定项目,这样就给其余项目增加了两个可以经过投票选举进入奥运会的机会。国际奥委会的目标是在2020年奥运会上将固定项目减少到25个。此外,国际奥委会还将改变项目进入奥运会的投票选举办法:过去是一个项目必须由三分之二的国际奥委会成员同意才能进入奥运会,现在只要超过半数同意就可以进入奥运会。缩减固定项目至25个的目标有望在2013年实现。但是,其他项目又为什么继续保留或不能进入都很难给出圆满的解答。其结果是保护了既得利益。再次,奥运会大型化带来的是经济上得不偿失,举办国可能面临后奥运低谷。“后奥运时期”,是指奥运会结束后的3—5年时间。奥运会的申办成功极大地促进了北京各项建筑产业的发展,各项工程为了赶上奥运会的档期而加快上马,但奥运会之后可能出现一个建设工程的淡季,由此带来的建筑工人失业、房地产市场泡沫,以及奥运场馆的低使用率都将成为北京所要面临的艰难课题。第29届北京奥运会新建了12座场馆,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这些场馆在奥运会之后能否充分地利用和维护起来。在大学内建设的场馆可能这方面问题还不大,因为有学生能够使用。但一些功能有重复的场馆可能就会出现顾客不足的情况。1992年举办奥运会的巴塞罗那就正在经历后奥运低谷[1]。澳大利亚悉尼等以前的举办城市现在也面临后奥运之不景气。大型化奥运会的举办对主办城市正常生活也是干扰。举办奥运会这样的大型赛事活动历来对举办城市的承受能力是巨大的考验,住宿接待、饮食供给、旅游压力以及交通问题都是让组织者感到头痛,甚至是感到难堪的问题。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的交通状况就十分混乱。北京近些年机动车数量猛增,城市拥堵情况加剧,2008年的奥运会的交通只能依靠限制政策,即单双号分开行驶,并开设所谓奥运专用道,这种做法在法律上难以找到依据,即使返还所谓的养路费,也依然是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因为北京奥运会,北京地区与河北、山西等部分地区的所有建筑工地停工、一些工厂停产、一些娱乐场所关闭、高密度安检等都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与此同时,奥运会大型化为恐怖事件的发生带来更大的可能性。现代恐怖主义恶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与和平与发展问题长期未能得到解决,尤其是冷战结束后南北差距的拉大,民族宗教矛盾日益尖锐,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发展以及极端宗教势力、民族分裂势力的抬头有密切关系。大型化的奥运盛会正好给了恐怖分子一个制造恐怖事件的良好机会,他们利用世界对奥运会的关注目光,制造轰动效应,向世界的和平示威。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奥林匹克公园发生大爆炸,1人当场死亡,100多人受伤;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还没开始,就已在距离奥运场馆咫尺之遥的地方发生爆炸。一系列的恐怖事件给奥林匹克和平友谊的美好光环蒙上了层层阴影。[2]而且,大型化奥运会的举办往往被政治斗争所利用。第11届柏林奥运会被德国纳粹操办,结果带来了非常负面的结果;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美国和苏联把冷战拉到了奥运赛场上。政治问题的另一个明显表现是抵制事件。第21届蒙特利尔奥运会发生的非洲集体抵制事件;第22届莫斯科奥运会美国等西方国家发生的最大抵制事件等。更何况大型化奥运会的举办与现有世界单项比赛的冲突。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能够得到贯彻,各种活动能够付诸实施,是因为奥林匹克运动有一个结构完备、功能齐全的组织体系。它主要由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奥委会三部分组成。这三者通常被称为奥林匹克运动的三大支柱,它们与奥运会组委会等其他体育组织互相配合,紧密协作,保证着奥林匹克运动的正常运行。随着时代变迁,世界单项体育组织的发展日益健全,它们举办的全球性赛事更加精彩,水平越来越高,吸引了世界范围体育爱好者的目光。比如国际足联(FIFA)举办的四年一度的世界杯更成为全世界球迷的节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既然各国际单项协会都拥有自己的国际赛事,那么他们再把自身融入奥运会比赛就存在重复问题。

此外,奥运会大型化后腐败问题会更加突出。盐湖城丑闻,涉嫌受贿的国际奥委会委员就有24名之多,是说明国际奥委会腐败的最好明证。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的组织体系比较封闭,相应地则缺乏民主监督,这会导致权力运行的不规范。除了奥委会腐败问题外,赛场上也经常会出现一些腐败问题。比如足球场上的“黑哨”,裁判收受贿赂从而偏袒一方;还有的运动员参与赌球,从而故意输掉比赛等,这些行为都为奥运会带来了不和谐因素。去掉奥运会大型化的桎梏,可以有效地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增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和谐发展。

为了更好地实践奥林匹克主义,发扬奥林匹克精神,奥运会应该彻底瘦身到只保留马拉松比赛。原因可归为以下三点:

首先,奥林匹克运动会有着其独特的历史,而马拉松运动对奥运会来说又有着其特殊的意义。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兴起于欧洲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但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古代奥运会每四年一届,在古希腊最著名的宗教祭祀圣地奥林匹亚举行。有文字记载的古代奥运会从公元前776年开始,到公元393年结束,共举行了293届,历时1169年。古代奥运会的理念、举办模式和活动内容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具有深刻的影响。

其次,奥运会的其他项目都有自己的单项体育联合会,唯独马拉松缺少自己的协会。这就使马拉松项目的开展缺乏系统的管理,没有办成一个几年一届的世界锦标赛。现阶段的马拉松比赛仅仅以世界各地举办的国际马拉松赛为体现,比如我国举办的国际马拉松正式比赛有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大连国际马拉松赛、济南国际马拉松赛、青岛国际马拉松赛、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所以,马拉松留在奥运会中,有利于这个项目的普及和发展。

再次,举办系列单项奥运会是优于大型奥运会的。

虽然不再集中举办奥运会,但可以创立奥林匹克运动赛季的新形式——奥林匹亚德[3],每个赛季仍为4年,具体内容是这样:比如2012年由伦敦举办奥运会,那么2012年在伦敦的赛场将只有开幕式和1项马拉松比赛,在随后的4年中,各个国际体育单项组织的全球性赛事纳入到(第30届)奥林匹克运动中来,像2013年游泳世界锦标赛,2014年足球世界杯,2015年的乒乓球世锦赛可以改为奥林匹克游泳世界锦标赛、奥林匹克足球世界杯、奥林匹克乒乓球锦标赛等。在2016年奥运会进入第31届之前,可以根据4年中各国成绩计算奖牌排名等。如此,年年有奥运,国国办奥运,还可以增加更多的奥运单项比赛(28项、38项,甚至100项),淡化奥运反而能更加纯化奥运的意义。

除了奥运会本身的瘦身外,国际奥委会的同步彻底瘦身同样是利大于弊。结构方面,国际奥委会的日常工作,在国际奥委会主席的管理下,由国际奥委会总干事负责,并由国际奥委会干事协助管理工作。各干事处理自己管理的机构、部门的相关事宜,包括:奥运会,国际合作和发展,财务和管理,体育,国家奥委会联络,技术,通讯,信息管理,媒体和市场服务,法律事务,医疗和科技,奥林匹克博物馆以及奥林匹克团结计划。1999年启动的一轮组织方面的改革是由于盐湖城冬奥会丑闻被动引发的,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应急之举,近些年罗格继续倡导了一些改革,但主动性不够。国际奥委会的瘦身应该彻底进行,内部的改革应当更加深入,更加主动。

举办奥运会对一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不应当忽略举办奥运会负面因素的影响,要积极应对,化不利为有利。面对日益庞大的奥运会规模,为奥运“瘦身”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

[1]王方,巴塞罗那经历奥运后低谷,《环球时报》2007年7月6日第20版

[2]《历届奥运会安全事件回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3]这是官方对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周期的称呼。现代奥运会始终遵循奥林匹亚德的原则,即:因战争无法按期举办奥运会,每逢闰年仍旧算是一届。

猜你喜欢

奥林匹克运动马拉松赛瘦身
给自己的课“适度瘦身”
男子蹭跑广马被终身禁赛
奥林匹克运动改革发展问题研究
山西省大学生对奥林匹克运动认知与行为倾向的调查分析
国际奥委会政治自治问题研究
瘦身TIPS,在夏天瘦成一道光
金陵十二美女瘦身茶
年后瘦身健美操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兴起的技术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