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营企业家群体的素质及提升途径

2009-02-24孙加秀

经济与管理 2009年2期
关键词:民营经济

孙加秀

摘 要:民营企业家是民营企业的核心人物,其群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社会经济效益。对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或制度变迁的路径及民营企业家群体素质模型分析表明,应从基础素质、核心素质和企业家自律等方面培养和提高民营企业家素质。

关键词: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家;企业家素质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9)02-0027-04

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历练的30年,也是民营企业家获得非凡业绩的30年。30年来人们对民营经济的作用、意义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其潜在的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功能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同。

一、民营经济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国家税收、人民就业和光彩事业的主力军

仅以2006年为例,民营企业在事关国家平安、人民就业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国家提供了4 110亿元的税收,创造工资收入2.1万亿元,当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达37 655亿元,占当年全社会投资总额的42.4%。民营经济吸纳就业人数从1997年的1 350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5 824万人,年均增长率高达20.3%,比同时期的GDP的年均增长率高出10.1个百分点。2006年民营经济在光彩事业上投资1 247亿元,安排人员就业479万人,帮助769.8万人脱贫,赠予物资价值170亿元。这种义举除经济意义之外,对社会责任心的培育及公德宣传的意义也很深远。

(二)技术创新的急先锋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辜胜阻曾说,民营企业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拥有全国66%的专利与74%的技术创新以及82%的新产品开发。进入21世纪后,积累了大量资本的民营企业,引入了一大批专家、教授、专业科技人员及现代企业管理人才,将自己的产品的标杆指向了高科技。一批批民企争先恐后地跨入各地的科技园,生产出大量尖端产品,2006年拥有专利达176 182项,其中26 702项为发明奖。

(三)企业蓬勃发展的生力军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中国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000年的5.2%增加到2006年的19.3%,实现了大幅度增长。民营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年增长率在2004年、2005年、2006年分别为22.8%、25.3%、25%,均位居各类型企业增长速度之首。这表明,民营企业在历经多年的创业发展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中最有活力的一支生力军,对全国及各省市经济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民营企业家素质是企业制度竞争力形成的决定因素

据有关研究表明,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有“生”有“死”,这本是自然现象,但中国民营企业如此之“短命”就不能不说有问题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障碍呢?是什么约束了民营企业的可持续成长呢?本文认为,民营企业的成长障碍归根到底是企业制度竞争力的问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民营企业外化成本的约束和限制,短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机遇和环境已经时过境迁,不需要战略定位和有效的企业经营管理的时代已经远去,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剧了企业间的制度竞争,因此,有效的企业制度系统对于民营企业的可持续成长至关重要。

(一)制度竞争力是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有效的制度系统能有效地保障企业的健康成长。制度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制度竞争力是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惟一来源。有效的企业制度系统通过激励和约束企业行为,作用于企业的战略定位和经营管理行为选择,从而使企业获得低运营成本和良好的市场声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并获得丰厚的收益。

1. 完善产权安排,开放企业产权,逐步做到产权清晰化、产权结构合理化或多元化以及实现产权的可流动性。在民营企业创业和原始积累过程中,大部分企业都是以血缘、亲缘或地缘关系为纽带联结在一起的家族制企业。这种企业的特征是单个企业主占有企业的绝大多数剩余收益权和控制权,承担企业的主要风险。在创业初期或者企业发展的一定阶段时,这种产权结构是具有效率的。企业应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产权多元化和社会化。打破产权的封闭性,增强其流动性,形成企业的产权竞争力。

2. 建立和健全企业治理结构,形成科学的监督制约机制,有效实现企业内部的约束和制衡。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配套机制,如年薪制、期权制等;建立内部治理的监督机制,强化董事会的监督职能和发挥监事会的监督功能;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如设立科学的决策程序等;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避免单一专制管理。

3. 逐步培育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树立“共赢”理念,提倡“以人为本”理念,构建文化交流网络及相应的制度,创建学习型组织,形成积极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

(二)民营企业家素质决定的企业制度阻碍了民营企业前进步伐

1. 企业产权制度方面。中国民营企业在产权制度方面大多数产权清晰。但是,产权单一是其重要特征,出资人的各种资本投入(如土地、资本和货币资本)绝大部分属于自然人产权,90%以上属于业主个人或业主家庭所有,这就形成了中国民营企业较为封闭的产权制度。同时,中国民营企业在产权制度方面其视野囿于出资人资本,漠视人力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倾向相当严重。具体表现在:

第一,产权结构单一。多数私营企业采用的个人业主制、合伙制等组织形式,产权结构单一,这种产权模式使企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妨碍了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的有效结合,不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随着企业的发展,这种投资主体单一化与加快资本扩张之间的矛盾必然会呈现不断激化的趋势。

第二,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在中国大多数私营企业中,出资者和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是合一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合一”在企业发展初期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由于人的能力和理性的有限性,其容易导致决策失误。

第三,个人财产所有权与企业法人所有权不分。在中国民营企业中,企业法人所有权受到私人所有权的干扰和控制,公司组织只是一种形式,实际上并没有健全的法人制度来保证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

2. 企业治理结构方面。在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中存在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合一”的问题,这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虽然在形式上多数民营经济(主要指私营经济)都建立起了公司法人制度,但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涵盖了现代产权制度、现代组织制度和现代管理制度的概念,并有一套与之相匹配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理念。例如,在组织制度方面,多数民营企业还是处于一种决策、执行和监督三权合一的状态。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形同虚设,发展战略完全取决于股东的个人喜好,决策也只是个人的经验决策。因此,应当以系统的制度来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的系统问题,提升企业的制度竞争力,最终使民营企业中能产生世界级的跨国公司。然而,系统的企业制度只有靠民营企业家素质提高才得以保证。

(三)民营企业家素质模型分析

在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家既是企业的所有者,又是企业的管理者,是企业的“领头羊”,担负着企业生存发展的重任。基于对民营企业家这一特殊群体的角色认知,将民营企业家的素质模型划分为核心素质和基础素质两部分,其中基础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品德素质,核心素质包括知识素质、社会素质和能力素质。基础素质和核心素质的综合体现就是核心层——企业家精神,这样就构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素质模型结构(如图1所示)。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特殊技能(包括基础和核心素质)的集合,是民营企业发展成败的关键(复旦大学,马涛)。企业家精神最突出的表现是企业要有强烈的使命感、有宏大的愿景。具体讲,企业家精神至少应该包含五个子精神:大胜靠德的和谐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不屈不挠的耐挫精神,心明眼亮的市场精神,纳善如流的整

合精神。

三、提升民营企业家素质路径的思考

民营企业家素质的提升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需要从主观上作自身努力,增强品德修养,不断学习知识,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同时也需要社会为民营企业家素质的提高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企业家素质提高所需要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就是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大力度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教育培训,结合民营经济发展的产业特点,考虑当地情况,有计划地进行短期辅导或培训;还可以结合干部挂职锻炼,有计划地开展跨地区和跨省份的国内培训和出国培训,全面提高民营企业家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当然,要形成和强化企业的制度竞争力,必须依赖民营企业家素质的提高;而企业家素质的提高在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提升民营企业家自身的能力和毅力。

(一)强化民营企业家的基础素质

1. 强化身体健康意识。身体健康是所有工作的基础,民营企业家需要强化身体健康的意识,注重身体锻炼,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具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来高效率地管理企业,才能长时间地领导民营企业。

2. 思想观念的转变。民营企业家需要不断转变自己固有的对事物的看法,做到正确地看待成功和失败;并且要随着自身地位的提高、所处的社会角色的不同,及时转换角色认知,进行准确的角色定位,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引导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 加强个人修养,提高个人魅力。民营企业家个人魅力的大小及个人威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员工对领导者的态度以及对企业发展的期望,因此,企业家需要不断提高个人魅力来赢得广大企业员工的爱戴,上下团结一心,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共同奋斗。

4. 树立经济的诚信原则。当前,中国民营企业从整体上来说是按市场经济法则、诚信原则运作的,民营企业家中的大多数也是言行如一的。但是,诚信缺失的情况也大量存在,这既有市场机制不完善、部分民营企业经营者自身素质低的因素,也有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法律体系不完备的因素。诚信与否,事关和谐社会的构建,诚信本来就是和谐社会的一个表征。

(二)培养民营企业家的核心素质

1. 不断学习知识,强化实践,提高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民营企业家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作为企业家个人,既要注意关注最新的管理经验,不断接受新事物、学习新事物,实现知识的更新换代,更要不断将新知识应用到企业的实践中。

2. 创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随着民营企业从家族式管理方式逐渐向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转变,企业家一人决策的现象将逐渐被合理的治理结构所取代,需要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来保证企业家的顺利转型。企业家对事业、成就、名誉和社会地位的期望及重视程度较高,企业发展的业绩和精神鼓励会产生较大的激励效果,可以实行年薪制、股票期权等体现其工作成就感的制度加以激励。

(三)形成肩负企业和社会双重责任的企业家自律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无数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昭示人们,任何企业想要有长足的发展,都必须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下遵纪守法、诚信经营。民营企业家社会责任的表现之一是要正确处理好社会与企业关系,不能以牺牲社会利益来发展本企业。企业家自律,不应该是被“逼”出来的,而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是民营企业家保持强烈责任心和忠诚度的基础,企业成功靠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一种道德感,一种人本精神,一种自控力。中国部分民营企业家拥有太多的冒险精神和淘金冲动,有着太多的智慧和敏锐,但他们之中,也有些人缺乏诚信、道德、正义感、人文关怀以及做人的原则。由此可以判断,当中国多数企业家能在任何情况下“发自内心”地保持自律之日,就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真正完善之时。

参考文献:

[1]王天云.提高民营企业家素质的思考[J].前沿,2004,(2):6-7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3]武中俐.社会资本与民营企业[J].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5):58-60.

[4]高波.中国家族企业的成长:文化约束与文化创新[J].南京社会科学,2005,(3):32-39.

[5]胡大立.从核心竞争力看中国民营企业“短命”[J].华东经济管理,2002,(1):52-53.

[6]鲁德银,高新涛.民营企业成长的路径依赖[J].商业研究,2003,(10):116-118.

[7]曹花蕊,崔勋.领导风格对员工组织承诺的影响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9):74-79.

[8]张毓雄,汤跃跃.我国民营企业的制度缺陷与创新[J].经济师,2003,(5).

[9]陈永志,叶昶.论私营企业的产权制度变迁[J].当代经济研究,2003,(9).

[10]刘迎秋,徐志祥.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1]胡大立.企业竞争力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关华

责任校对:周海鸥

Study on the Quality and the Improving Method of Private Entrepreneur

Sun Jiaxiu

(Business School, Xihua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637000, China)

Abstract:Private entrepreneur is the core of the ability of system competition. which quality can directly affect the social economic profit. By analyzing the method of system innovation or change of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the quality model of private entrepreneurs, we find that we should cultivat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ivate entrepreneurs from the basic quality, core quality and the self-discipline of the entrepreneurs.

Key words: private economy; private entrepreneurs; model of entrepreneurs' quality

猜你喜欢

民营经济
浅析民营经济及民营经济发展概念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激活民营经济活力研究
对东北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再思考
对东北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再思考
探析民营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作用
剩余价值理论视阈下推进我国民营经济 “新常态”发展的三个抓手
东辽县发展民营经济的思考
法治视野下民营经济市场准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