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叶圣陶的性格特点看其童话创作

2009-01-29霍晓佩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8期
关键词:创作特点叶圣陶童话

摘 要:“要着手研究一个诗人,首先就要在他的许多不同形式的作品中抓住他的个人性格的秘密,这就是只有他才有的那种精神特点”。根据别林斯基这个观点探讨叶圣陶和他的童话,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他的创作成功的内在原因,也可以看到他的不同时期童话的不尽相似的风格、基调,与他的性格及境遇变化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叶圣陶 性格 童话 创作特点

叶圣陶的深切的爱和同情给他的童话灌注了可贵的人民性、人道主义思想,但是,叶圣陶的这些性格特点以及影响着它们的社会生活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从纵的角度认真探索,我们便会发现,叶圣陶的性格基调随着他向现实人生的迈进,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了一个由天真、乐观到忧郁、深沉的发展脉络。与之相适应的,他的童话也必然呈现为各有特色的不同的创作阶段。

第一阶段 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学的童话创作刚刚起步,叶圣陶怀着对孩子的热爱与关切,开始了童话创作的尝试。早年当小学教员的经历使他接触过不少西方童话,加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风韵的推崇和深厚的古典美学熏陶,使他的童话创作一开始就表现出唯美主义抒情艺术风格。他努力表现“儿童天真的国土”、“美丽的梦境”,如《小白船》、《燕子》、《芳儿的梦》、《梧桐子》等篇,那种优美典雅的意境和纯真美好的童心是那么鲜明地表现出来。他试图用他优美的童话去陶冶儿童,努力把人生描绘成童话一样的爱与美的世界。

翻开本期的童话,一股春天般的清新、欢快的气息会扑面而来。歌颂性故事中的正面人物,无不奋发向上,显示出勃勃朝气。叶圣陶满怀激情,写出了他们的善良、真诚,赞扬了他们身上未被异化的人类的美好天性。他的溢满童心的爱和同情、易于幻想等性格特点,在本期童话创作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也可以说,叶圣陶此时的心境、性格都最适于童话创作,二者难得的紧密契合,把他带到了童话艺术的高峰。

第二阶段 中间阶段的童话,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比较全面而真实地看到叶圣陶在这一时期的人生观和艺术观。代表作有《鲤鱼的遇险》、《跛乞丐》、《快乐的人》、《稻草人》。

20年代初的中国,已成为帝国主义各国掠夺的对象,人民备受欺压。悲惨而冷酷的人生不能不影响作家,叶圣陶的童话基调逐渐改变了方向,不自禁地融入了许多“成人的悲哀”。他希望一个光明公正、充满爱和同情的社会出现于人间,然而贫困、冷酷的黑暗现实把他从幻想世界中拉了出来,但他并没有绝望。他仍相信美好事物的生命力,其笔下那些披露丑恶、歌颂善良的童话,依旧散发着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芳香。

因此,这期童话中有两个层面:一面是现实,是“灰色的人生”的社会描写;一面是理想的,是爱和美的浪漫抒情。从总体上看,这些童话的侧重面还是在于呼唤以爱和美为内容“世界的精魂”。因此在故事的叙述结构上,往往通过童话主人公的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来记录现实的灰暗和人间的冷漠,最后总能找到美好的归宿和理想的寄托。但美好的归宿并不在现实社会,而是寄理想于自然、儿童和虚构的梦幻。比如《克宜的经历》和《祥哥的胡琴》有反城市化的倾向,这是一种现实批判,但童话主人公终于在乡野自然里找到了美丽、有趣和知音。《眼泪》、《跛乞丐》诸篇则在几经曲折之后,终于在儿童那里找到了真正的同情和爱心。《稻草人》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刻同情和对光明未来的渴望。对现实的清醒认识,把叶圣陶推上了现实主义的童话创作道路,体现了叶圣陶贯有的平民思想。

第三阶段 后期童话《古代英雄的石像》、《皇帝的新衣》、《火车头的经历》等篇的创作思想与《稻草人》的创作方向是一致的,而经过大革命的洗礼,叶圣陶的思想显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他看到了无产阶级斗争的力量,于是他的童话创作也开始抹掉那种低沉哀郁的调子,代之以对黑暗现实的无情嘲讽和抨击,因而从《古代英雄的石像》起,暴露和讽刺构成了叶圣陶这一时期童话创作的基调。

叶圣陶七八年后的童话逐渐带有了现实主义的味道,代表作就是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这一集童话写成于人民惨遭涂炭的年代。现实的变化不能不影响叶圣陶的童话创作。在这一集里听不到天真烂漫的欢畅,也听不到低沉伤感的呻吟、深邃的见解与殷切的期望,他的见解“寄托在不着文字的处所”,这种变化,表明作者随着人民革命的发展而前进。

该集一部分童话重在揭露人世的真相。如《毛贼》,写两个毛贼利用农民螟灾之苦,装扮成救世的神灵,又乘农民演戏敬神之机,把他们洗劫一空。但愚昧的农民却自欺自慰,仍祈求神灵,以期脱离苦海。另一部分童话已不仅是反映人世的真相,而是在探求生活的真谛;已不是消极的暴露,而是积极的斗争,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如《古代英雄的石像》赞美了群众的智慧与集体的力量,抨击了小市民狂热的宗教式的崇拜,“揭示轻视群众的‘英雄的可悲下场以及人生应取的态度。”

叶圣陶不同阶段的童话在风格、基调上的差异,既体现了作家性格发展的脉络,又从纵的方面说明了他的思想性格对其创作的具体影响。统观全局,可以看出叶圣陶对人民、对真善美、对爱和同情的不倦追求,整整贯穿了他的一生,也贯穿了他的全部童话创作。无论是前期的单纯、乐观,中期的淡淡忧愁,还是晚期的浓重抑郁都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他的爱之切、情之深。他越是面对现实,蕴藉于爱和同情中的单纯乐观的童心就会变得越深沉。

参考文献:

[1]万嵩.略论叶圣陶的文学道路[J].甘肃师大学报,1980,(1).

[2]魏信.叶老公公的《稻草人》[J].儿童时代,1982,(14).

[3]傅世伦.叶圣陶的童话创作[J].青海湖,1982,(7).

[4]林莽.中国新文学二十年[M].香港:香港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

[5]杜宏伟.试论叶圣陶童话创作的思想轨迹[J].许昌学院学报,2003,(3).

(霍晓佩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321004)

猜你喜欢

创作特点叶圣陶童话
霜的工作
燕子,住下吧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论南宋诗人孙应时山水纪游诗的特点
王建民二胡狂想曲的创作特点
浅析冯子存竹笛作品的艺术风格
文学寿星叶圣陶的养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