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大力推进燕山地区教育事业发展

2009-01-27北京市燕山教育委员会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燕山改革学校

北京市燕山教育委员会

近几年来,燕山地区教育工作在燕山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北京市教委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及北京市实施办法,积极实施“科教兴燕”战略,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不断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为燕化公司的改革、发展与稳定,为燕房合作和地区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认可。目前,燕山地区的教育在不断满足社会现代化建设和燕山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的同时,正在向精品化、特色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落实教育“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教育投入

燕山工委、办事处从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北京市新颁布的办学条件标准等文件精神,坚持“科教兴燕”的战略,进一步提高对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进一步落实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高度关注和重视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以“优先发展高标准、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为目标,充分发挥地区财政的主渠道作用,加大了对教育投入的倾斜力度,切实做到了“三个增长”和“一个提高”。

近三年来,地方财政投入1亿余元,用于学校校舍维修、改扩建、校园环境建设等,其中2007年投入3000余万元,为燕化附中建设了学生宿舍楼、食堂和图书馆,实现了学校的封闭式管理。特别是近两年来,投入5400余万元,翻建了东风中学,又对前进中学进行了改扩建。同时,2007年,新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一次到位,为学校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市教委、市财政也给予我们大力支持,投入一亿余元,用于中小学生的两免一补、教育信息化建设,以及理化生实验室建设、图书配备等办学条件达标建设。到目前为止,除向阳中学和向阳小学正在落实外,所有学校在主要项目上均已达到新颁办学条件标准,12所中小学操场实现了硬化、塑胶化,其中向阳小学轮滑场成为华北地区最好的轮滑场。

目前,为配合燕房合作和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建设,燕山地区正进一步调整教育结构布局,教育资源逐步优化。同时,整体办学效益和质量稳步提升,全地区中小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学生“就近”、“对口”、“直升”入学,无择校现象,为燕山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燕山教委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认真学习新颁《义务教育法》和北京市实施办法,充分认识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打造精品,构建首都基础教育和谐示范区”的目标。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是切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深入贯彻中央8号文件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认真研究德育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完善和改进德育管理制度,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二是深化奥林匹克教育,让奥运精神扎根校园,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市学校奥林匹克教育行动计划》、《北京2008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行动计划》,广泛深入开展“情系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活动。三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深入推动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组织开展“阳光体育进校园”系列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积极推进健康促进学校工作,并做好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工作。落实《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为各中小学建设心理咨询室,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四是深入开展“爱燕山、爱家乡、爱祖国”主题教育活动,地方教材《美丽的石化城——燕山》已经通过北京市中小学地方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进入实验阶段。五是加强校外和艺术教育工作,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加强社会实践大课堂建设,探索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的新机制,推动了燕山地区校外教育事业的发展。

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燕山地区教育多年来始终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配合全市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充分发挥区域小、便于整体推进的特点与优势,我们先后两次承担了市教育改革的区域性“实验田”工作:一是1994年进行的“五四学制”区域性改革实验,二是2001年起作为完全实验区参与的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为全市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上好每一节课。为此,我们建立了多种形式相结合的促进教师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了地区教学质量分析会制度、联合视导制度等,同时积极探索考试评价改革。我们每年组织一次由教委各科室、燕山教育督导室及教研中心联合进行的“走进学校”教学视导,分别就学校的课堂教学、教学管理、文件资料、学生作业、教师教案等内容进行检查。与此同时,我们开展了教研、科研、继教三部门共同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师生的“三走进”活动,切实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我们还加强教材培训的力度,提高教师的课程改革意识,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和把控课堂教学的能力,从而不断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做好中小衔接,实现学区教育共享共进

我们结合实际,在两所小学对一所初中“就近、免试”入学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九年一贯新课程背景下“五四”中小衔接》课题,明确了“课题引领、中小衔接、资源共享、区域共进”的工作思路。一是制定衔接方案,建立交流制度。各区域中小学校领导定期举行“高峰会谈”,建立定期交流制度,共同商定中小衔接发展策略。二是打破中小学壁垒,实现中小学教学的交流与对话。燕山教委将“课堂对话”作为打破中小学壁垒的重要途径,建立听课、交流、研讨制度,探讨中小学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中存在的差异,研究改进的策略。三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几年来,燕山教委各对口中小学校积极探索,在教育思想融通、新课程开发、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方面进行了有效尝试。如迎风学区的三所学校(一初中两小学)将“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发展”作为研究的主要目标。

在实践中,具有燕山特色的教研、教科研、继续教育工作“三位一体”的教科研模式,在课程改革、质量监控、校本课程研发、课题研究、教师培训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四环节教学模式”、“研究性德育活动”、“中小学衔接”项目在学校普遍开展,成果在全市获奖,推动了地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燕山地区积极与清华大学、北师大等院校合作,开展“学习优势”、“攀登英语”等项目研究,有力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

实践证明,从地区实际出发,“课题推进、注重沟通、资源共享、区域共进”的科研课题工作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地区课改中的实际问题,促进了课改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推动了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纵深地发展。□

猜你喜欢

燕山改革学校
燕山水库
改革之路
燕山水库
改革备忘
学校推介
改革创新(二)
家在燕山
瞧,那些改革推手
燕山秋意图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