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创新破解农民贷款难

2009-01-27徐祖贤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09年33期
关键词:农贷苍南农合

徐祖贤

受现有金融体制和相关政策的局限,农民贷款难,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贷款难一直是制约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全国性难题。而在浙江温州,有这样一家银行熕们在短短5年间,贷款户数从原有的1.6万户快速增加到10.04万户,而其中企业和对公单位贷款户数只有292户煵患叭部贷款户数的一个零头;个私和农贷户数则高达10.01万户熣既部贷款户数的99.7%;在全部69亿元贷款中,农业贷款余额达53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76.8%。这家银行就是浙江苍南农村合作银行(以下简称苍南农合行)。那么,是什么让苍南农合行“胆大妄为”,敢于突破金融界的“二八定律”——不做大客户,专做小客户,将大部分资金投向一直被认为是高风险的农村市场?又是什么,让这家小银行能够在短短几年间增加了如此多的农贷户数?带着诸多疑问和不解,近日,记者前往苍南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个令人注目的数字

农贷10万户

苍南县,位于浙江最南端,该县既是全国竞争力百强县,又是省级欠发达县域。全县36个乡镇中,龙港、灵溪、金乡等五个工业重镇生产总值占了全县80%以上,另有21个乡镇却处于欠发达之列;全县总人口1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10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80%。

苍南农合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宏强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却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解决农村问题关键还是在于如何破解农村资金短缺问题,只有向农村地区大量注入资本,才能有力促进农业增产、实现农民增收、保持农村稳定。正是秉承这一理念。近年来,苍南农村合作银行始终致力于通过加强金融创新,加大农村资本投入,破解农民贷款难问题。自2004年以来,该行通过全面建立农民信用档案,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创新支农产品等措施,大力推广小额农户贷款,加大支农扶农贷款的投放。截至2009年4月底,全行农业贷款余额达49.42亿元,其中小额贷款总额近17亿元,贷款户数达10.01万户,占全县28万农户数的35%,占浙江省农信系统农贷户数的7.5%,占温州市农信系统农贷户数的近40%。农贷户数高居浙江省农信系统首位,其覆盖率在全国也遥遥领先。

在这骄人的业绩后面,有一项“发明”不能不提,那就是苍南农合行独创的“农民金融档案”。

“农民金融档案”是对农户放贷的主要依据。在“农民金融档案”里,全面记录了对应农户生活生产、经济状况和信用状况,相当于农民拥有了第二代身份证。每建一户“农民金融档案”,就授一笔贷款额度,这个额度是根据农户的综合条件来确定。目前平均额度为3万元,而且,无需抵押物,农户特别是过去的无贷户都可以随时贷出这笔钱。

2006年—2007年间,苍南农合行调动了200多名在校大学生,1600多名村两委会成员和协贷员,本行出动了400多人次,组成了200多个普查小组走村入户,对767个行政村19万农户的生活、生产、经济状况和信用状况逐户调查登记,并为他们建立了“金融档案”,其中为13.61万农户进行了贷款授信,授信总额达45亿元,这相当于重新建立了一套对农村和农民金融的信用评价体系。

一项首开的惠农创举

农民建房也能办“按揭”

一直以来,按揭贷款只是买商品房的特权。绝大多数农民限于财力,买不起商品房,因而对于“按揭”只能敬而远之。

近年来,浙江省和苍南县新农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两级政府相继推出了“千村整治、百村规划”和“百村整治、十村规划”工程,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农民建房的环境条件大为改善,农民建房的主观愿望更为迫切。

为了呼应农民的这种强烈需求,提升支农服务质量,同时,对巩固和扩大农村市场,拓展赢利模式,苍南农合行通过详细的调查研究,决定把自身发展战略同苍南的新农村建设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并且在全国率先推出了“新家园”农民建房贷款业务。

“新家园”农民建房贷款作为苍南农合行支持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居住条件而量身定做的一项惠农新举措,主要是针对由乡镇统一规划的村级新农村建设范围内农民建房以房屋结顶为准,分别由当地村、乡镇政府确认,出具书面证明,由3-5户农户自愿组成贷款联保小组。根据房屋实际造价50%的标准核定贷款数额,最高额度每户为5万元,贷款期限为5年,设定还款方式为按月、按季、按年分期归还,由农户根据自身家庭实际收入的第一还款来源自行选择,贷款执行国家基准利率5年期,并由贷款联保小组统一申请,信用行贷前调查核实,按组逐户鉴定借款合同,手续方便快捷。

“新家园”农民建房贷款在贷款额度、借款方式、贷款期限、还款方式、贷款利率等方面的设定,非常近似城市居民的住房按揭贷款,因而,深受广大农民欢迎,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建房缺资金的困难。2006年夏天,苍南遭受了特大台风“桑美”的袭击,灾区农房倒塌严重。苍南农合行的“新家园”农民建房贷款对灾区住房倒塌户每户建一层给予1万元的贷款支持,这对灾区农民而言真是雪中送炭,许多灾民因此迅速实现了灾后房屋重建。目前,该行共已发放农民建房贷款2387户,贷款余额5280万元。浙江省省长吕祖善曾先后三次就“新家园”农民建房贷款作出批示,要求总结经验,予以推广。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国内主要媒体纷纷给予了报道。

不仅仅是农民建房贷款,类似的支农贷款还有“粮农乐”专项贷款,每年安排4000万元,执行基金利率,支持种粮大户;“船贷通”船舶抵押贷款,支持渔民改进捕捞技术和设备,扩大生产规模,等等。

苍南农村合作银行推出的系列支农贷款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

首先,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经济良性互动发展。如通过加大农村地区信贷投入,支持发展紫菜养殖、蘑菇种植、席草种植、高山茶叶、渔业规模化生产等,全县农村经济连续呈稳步增长之势。其次,有效地激发了农民的创业热情。如赤溪镇,紫菜养殖为该镇农民的支柱产业。在2004年—2008年间,农村合作银行紫菜专项贷款从1500万元增加到了3500万元,紫菜养殖规模从7500亩扩大到14300亩,产值从4500万元增加到8580万元。第三,有助于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利润分配,提高农民收入。如通过专项贷款,帮助农民添加设备,做好农产品保存,把握销售时机,从而获得更好的收益。炎亭江蟹生产合作社渔民捕捞到的江蟹如果在捕捞时节销售,其价格是每斤30多元,而有了保鲜设备后保存到春节前销售,每斤高达近百元,每户渔民平均增加收入5万多元。第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支农贷款,农民的诚信观念、信用意识大大加强,这也是为广大农民增加了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

与此同时,苍南农合行通过系列的金融创新,通过支农扶农,也赢得了自身的快速发展。截止到2009年5月底,该行各项存款余额达84.96亿元,比2004年改革时增加了63.3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69.01亿元,比改革前增加了51.48亿元,存贷款规模均比改革前增长近3倍存贷规模和增量连续多年居全县各银行机构首位,并且被评为浙江省“2008年度全省十强信用社”第一位。

一个创新的资产理念

劳动力就是资产

在苍南农合行10万多农贷户中,绝大多数是农民用于生产和发展的贷款。像中墩乡海滨村村民金中印,先是从农合行贷到1万元,最后是授信5万而贷了3万元,从而将他的紫菜养殖场规模从10亩扩大到了30亩。

据苍南农合行董事长陈宏强介绍,一般的商业银行之所以对农户的贷款放不开手脚,疑虑重重,原因在于传统的资产认定方式,普遍认为农民没有资产抵押,贷款安全缺乏保障。

而苍南农合行之所以能在农贷发放中独树一帜,走在了浙江省乃至全国金融行业的前列,关键是他们树立了一个创新的资产理念,那就是劳动力是农民最可靠、最保值的资产。只要有劳动力,加上有金融部门的资金扶持,劳动力就会源源不断地创造资产。像上面讲到的金中印,如果没有农合行的贷款,他只能养一两亩紫菜,而给他贷1万元,就扩大到10亩,最终他贷到了3万元,他的养殖场就扩大到了30亩,经济效益也随之同步增长。

一个劳动力,就是一笔资产。有了这一全新的理念,其他商业银行不敢做、不能做的事,苍南农合行却做起来得心应手。陈宏强说,在一般的商业银行看来,农村没有资产抵押的贷款几乎百分之百地被确定为不良贷款,这其实是对农民资产认识的一种误识,一种低估。如果能破除这种误识,支农扶农贷款的力度自然会大得多。前几年,赤溪镇有一家四兄弟,在农合行贷款的扶持下种植蘑菇,结果被一场台风全部卷走,血本无归。农合行经过考察,认为他们的项目完全有市场,前景良好,完全能追回贷款,因此第二年继续给予贷款扶持,果然,当年这四兄弟取得了好收成,不仅归还了贷款,而且大大赚了一笔。陈宏强强调,农合行之所以敢下这个赌注,是因为看中了他们四个青壮劳力。只要劳力在,农民就有资产,贷款就有保障。正是在这一创新理念的指导下,苍南农合行的贷款规模不断提高,而不良贷款比例稳步下降,连续20年都控制在1%以内。

一种独特的担保方式

抱团联保

如何为没有实物资产担保的贷款农户提供担保,苍南农合行曾一度为此大伤脑筋。

但通过长期不懈的实践和试点,苍南农合行最终采取抱团联保的办法,彻底解决了这一困扰已久的问题。这个办法是,让3—5家农户自由组合成一个团体,互相担保获得贷款;如果有一户出了坏账,则由其他人代为偿还。

这个办法对借贷双方都很管用。农村是个熟人社会,熟人之间办事方便。因而找三到五个人组成一个团体非常容易;同时,乡里乡亲的,贷款人一般不会自己逃债而让别人为自己还债,否则,你就无颜在当地立足,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农信社放贷的风险。

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相对富裕的家庭组团联保比较容易,而困难家庭则鲜有人愿意与其联保。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家庭的担保问题,农合行又想到了村干部。在农村,村干部普遍有威信,经济条件也相对好一些,对村里情况又比较熟悉,因而是担保的合适人选。如果碰到困难户无人愿意联保,就由村干部理事出面担保。在这以前,苍南农合行已经聘请了村支书和村主任担任农合行理事。这样,困难户的贷款担保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一个强烈的心愿

金融政策多向农民倾斜

苍南农合行在长期的支农扶农惠农历程中,形成了强烈的“农民”情结,他们深知农民之困、农民之需、农民之想。他们有一个最切身的感受是,农民太需要金融支持,而自己却力不从心。

苍南农合行曾于2006年做过一项调查,全县从事农业及相关行业生产的农户有28万户,其中存在资金缺口的约有14万户。如果按照平均每户5万元计算,全县农贷需求为70亿元,若再包括30%外出务工农民创业资金需求和近年来农民不断增长的生产和消费资金需求,全县农村地区贷款需求量在80亿元以上。而各类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仅能满足不到四成的需求。大多数农户只能望之而兴叹。近几年,虽然苍南农合行通过资产买卖、委托贷款、银团贷款等金融创新,努力引进域外资金,弥补了自身部分支农资金的不足。但面对农村市场的庞大资金需求,受制于体制制约,依然感到力不从心。如今年,苍南农合行全年新增农贷已达17亿元,但与广大农民兄弟的迫切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有专家认为,造成这一问题的症结在于,制定宏观金融政策的决策人士对于金融在解决“三农”问题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宏观金融政策在配置金融资源上大大忽略了“三农”,从而导致农贷资金路窄量少。像苍南农合行,主要的资金来源是靠当地有限的各项存款,难免捉襟见肘。深感肩上责任重大的苍南农合行全体员工有一个强烈的心愿,就是希望金融资源增加对“三农”的配置,国家金融政策多向农民倾斜。如减轻农贷的税赋;允许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发行支农债券等手段多渠道筹集资金;允许农村信用社继续推行浮动利率改革试点,利用利率杠杆,引导城市闲置资金流入农村,等等。农民问题是我国的根本问题。从长远看,10亿农民的发展问题解决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就大大地加快了;从目前看,解决了农民的贷款问题和发展问题,就能拉动内需,扩大农村市场,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农贷苍南农合
嵊州市鹿山街道农合联农事服务中心
浙农与嘉兴多市县农合联签署服务协议
苍南
党报客户端如何深耕基层实施差异化竞争——以浙江新闻客户端苍南频道为例
滴水见阳光——《苍南叫停大渔湾围垦工程》采写体会
基于农民视角的中国农民银行农贷政策检讨
——以湖北为个案(1935—1945)
控制与抵制:民国时期国家行局与川省合作金库关系研究
第三届“农合之星”产品展示
试论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银行的农业贷款
第二届“农合之星”产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