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人性养育的花园

2009-01-21黄春燕

关键词:状态创设思维

黄春燕

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人的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衡量一堂语文课成功与否,不在于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在于学生学得是否出彩。我们要让初中语文课堂成为人性养育的花园。

一、巧投石而激千层浪

导入,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有针对性的导入能实现学生的听课需要;富有启发性的导入更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趣味性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简洁性的导入能够腾出更多学生的思维时间。如何巧妙地运用恰当的导入方式,使课堂导入发挥最大的作用,就显示出了教师的素养和水平。

导入艺术讲究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它熔铸了教师殚精竭虑的智慧,凝聚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学识修养。不管如何,导入一定要能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包含着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尊重。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讨论、质疑、作业、合作等活动中去,学生的生命之花才有绽放的可能。

二、妙设场以供虬龙舞

新课程要求教师精心创设课堂情境,优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技能、完善人格。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真正有效的学习必须是在积极的参与下进行并达成的,学生参与的广度、频度、深度,彰显了参与是否充分、积极、有效。

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创设各种促进思维的情境,优化教学手段,尽可能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满足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需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努力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只要你充分尊重学生,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磁性的场,学生们具有丰富想像力的稚拙而又富有灵气的诗文、绘画和细腻逼真的课件作品,定会让你耳目一新,让你不得不感叹学生脑中蕴藏的巨大潜能。

三、细分组可促思飞扬

实践证明,分组教学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师生之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进发。小组合作学习正好为学生创造了这样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在师生、生生交往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给学生提供小组合作交往、共同切磋的机会。通过及时引导、调控各种策略,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实效,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的长处,从而使学生在多向、有效的交往互动中获得主动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等社会性品质,能使学生在相互帮助、相互赞赏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分享到成功的喜悦。学生高涨的情绪、亲密的合作构成了一种相融的人际关系,这种良好的交往状态有助于学生形成开朗、进取、真诚合作等心理素质,真正有助于焕发生命活力并促进个体成长。

四、精置疑能引思万千

教育的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的思维,这也是教育最令人欢欣的目标。在课前,教师应根据内容结构和人的思维规律设计有启发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并把疑难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使课堂教学成为“生疑一质疑一释疑”的环环相扣的过程。学生的思维的火花往往闪现在质疑、问答、讨论之中,而独创性见解的表达或挑战性问题的提出往往能推波助澜,使语文课堂教学高潮迭起。

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状态可以从学生的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解释、阐明、表达所学知识来观察;也可以从学生是否善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激烈的争论来判断;还可以从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具有自己的思想或创意来衡量。

五、下讲坛方能进课堂

只有在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里,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才能得到关注,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才能调动起来,学生才能在不断思考的状态下,感受成长的喜悦,释放个性与潜能,进而生动活泼地发展。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捕捉学生细微的表情变化去分析评判学生的情绪状态。如神情呆滞,则说明听课走神;若眉头锁紧,则表明疑窦丛生;如点头微笑,则表明理解认同;若情绪激昂、跃跃欲试,则表明他想发表自己的独特的见解。

要创设和谐、愉快、民主的课堂气氛,以真挚丰富的感情吸引、启发和激励学生,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情激学,使学生的智力和情感能够在学习中得到发展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方向。树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观,运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格调,营造一种民主愉悦的氛围,最终使课堂上的教与学活动产生最佳效益。

猜你喜欢

状态创设思维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智珠二则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牛顿第一定律”练习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