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下学生问题思维能力的培养初探

2009-01-21肖延刚

关键词:思维能力创设历史

肖延刚

课程改革的成败在教师,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没有学生在课堂上的变化和发展就谈不上课程改革的成功。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教师是课程改革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学生是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和行动者。在这对矛盾中,教师和学生统一于课堂,统一于问题。他们都要对教材进行深化理解和反思,对教材形成问题思维,形成问题的集合体。教师和学生提出的问题体现了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问题思维能力的产生就是对学习的深入理解和发展。

传统历史课堂湮没了学生的问题思维,它在教学中过于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参与和问题的生成;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张扬和个性的培养,塑造出的是千人一面的面孔,把学生当成了机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重要的方法与途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能力。

问题思维能力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主动质疑、积极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问题思维中,包含着人的勇于追求真理的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学要促进学生思维就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能力,成功地使学生产生问题的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般而言,问题往往产生于具体的情景、不平常的现象、在理论和实际中解决不了的事情中。

首先,教师要善于引导示范。

不可否认学生在开始提出问题时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不是对问题的理解得不深,就是提出一些无关紧要的、漫无边际的、毫无价值的问题。教师应该矫正学生思维的指向,集中在本课学习的课题中去。例如:在学习“一战”时,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认为谁应该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负责?你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在一战中是什么因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你认为避免世界大战的最好方法是什么?你认为这场战争带给我们哪些启迪?

其次,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情景教学是指运用技术手段创设或还原教学内容所展示的真实情景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策略。通过情景的创设展现问题,问题的解决是由刺激情景与适当行为之间形成的联结构成的。

1.原型创设。

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中创设问题,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且比较关注的生活原型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长征》一课中,做一个假设,让学生体验。假如你是红军中的一员,你是否会成为飞夺泸定桥的一员勇士?你是否会把东西拿给其他的战士吃?是否会翻越雪山和草地?如果你参加了当时遵义会议,你会站在哪一边?你在会上会发表怎样的观点?让学生去体验历史,更有助于理解那一段历史。

2.多媒体创设。

多媒体教学手段能通过丰富的图、文、声、动画等鲜活的情境,多渠道地向学生展示历史的场面,学生的多个感官受到刺激,思维活跃,问题火花由此迸发。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甲午风云》片段,然后就邓世昌这一历史人物展开提问。邓世昌本来可以活着,但是他为什么选择了死亡?他的生死抉择给我们什么启迪?

再次,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培养学生提问的技能。

历史课堂提问是有法可寻的。第一,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疑,培养学生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第二,在历史与现实相联系之处设疑;第三,在总结和概括之处设疑;第四,在新旧知识的对比之处引出问题。

课堂提问,是学习性问题的语言表达形式,是教师或学生试图引出对方言语反应的信号。这不仅包括口头语言,还有体态语言。教师应教给学生关于如何产生问题的思维方法,形成提问技能。为使学生提问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科学性、针对性,教师要让学生明了提问的种类,如低级认知提问(知识提问、理解提问、应用提问)和高级认知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价提问)及其内涵与要求,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特点,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中分别提出要求,使学生产生不同水平、不同种类的问题,并加以引导训练,使学生的问题思维能力逐步提高,由体态语言变为口头语或书面语言,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能力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生问题思维能力一旦培养起来,将对学生以及学生的学习产生巨大的意义。第一,它将有助于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国的学生年级越高,越富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能力。第二,学生问题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仅使学生学习的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且还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发展和完善。这样历史教学才摆脱了为完成任务而学习知识的肤浅的目的,并最终完成了教学的终极使命——把一个人变成了能够独立思考的完整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第三,它使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得以实现。这三种学习方式存在的共同的命题是学生必须在问题中进行。只有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从问题中出来,才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这样的教学流程:学生阅读文本产生问题——教师集合问题呈现给学生——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导深化对问题理解——巩固练习拓展问题。另外,学生问题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成长了学生,同时也使教师不断成熟和成长起来。

驾鹤归去的钱学森晚年最关心的就是教育,“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杰出人才的培养,必须从课堂开始。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就让我们的历史课堂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能力开始吧!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创设历史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